網飛經濟的啟示:Free is not cool
網飛經濟的啟示:Free is not cool
2018.09.14 | 內容行銷

剛剛在Netflix(網飛)上看完第一集的《闇》(Dark)影集。我基本上很怕看影集,因為看過《紙牌屋》(House of Cards)及《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後,我答應自己不再花太多時間看影集,而且很不喜歡自己因為任何事而執迷失控的感覺。去電影院看電影仍是我與Ming的主要娛樂之一,不但是一種約會,有期待,我們更可以控制我們的時間。

MOD的缺點是院線的新電影我們都看過了,因此選擇越來越少,所以最近又開始看起Netflix,尤其喜歡有英文字幕,甚至英文配音,讓我可以邊看電影邊學英文。

當有太多免費的服務時,我們不會珍惜

仍記得1997年,大女兒Candice在美國路易斯安納州小城打工,有一天很高興打電話告訴我,她發現一個用郵寄方式就可以租DVD看電影,那家公司叫Netflix,我才開始注意到這個在當時是非常獨特的郵寄DVD出租公司。沒有人會相信Netflix經過20年,現在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影視娛樂公司,完全破壞傳統電視提供娛樂節目的方式。

我一直認為「Free is not cool」的時代已來臨,當我們有太多免費的服務時,我們不會珍惜,而且古人很早就告訴我們「免費的最貴」,現在我們也知道在網路上的免費,事實上是我們用自己的個資、數據交換而來的,真的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Netflix跟Amazon Prime都以付費訂閱方式為主要Revenue Model,但Netflix僅專注在影視娛樂,目前的Techlash(輿論及政府反擊大者恆大的tech公司)Netflix都逃過,因為Netflix不碰新聞,更不靠廣告收入,所以跟數位巨人的假新聞、阻止競爭的行為、避稅及濫用個人資訊的爭論都較少關聯,也較少碰到政府用抗壟斷法的反擊。

新的經濟體系:Netflixonomics

最近有些研究Netflix成功模式的人提出一個新的名詞「Netflixonomics」,因為Netflix真的改變了我們看電視的方式、企業營利模式,甚至創造出一種新的經濟體系。

1.付費會員制的經濟
任何企業都需思考「收費」的會員制(訂閱經濟),唯有如此,您才知道誰是您真正的主力忠誠顧客,然後想盡方法建立互信互惠機制,提供更多更好的選擇。不斷爭取新的會員,留住老的會員就是公司成長永續的原因。

Netflix CEO Reed Hastings在一次訪談中談到Netflix只有三個目的:a.會員的滿意 b.在人們之間創造彼此的「同理心」(非常深遠宏大的目的)c.提供多樣的選擇(語言、地區、故事內容)。

2.「Winner takes most」的比賽
因為Netflix的成功,逼得所有數位巨人、娛樂巨人(有線╱無線)都必須改變,整併的整併、出脫的出脫,因為Netflixonomics已改變了整個遊戲規則。不僅AT&T合併Warner Bros.,Disney、HBO、Amazon、Instagram、Facebook、Comcast、Apple、 YouTube都在搶這個市場。原因很簡單,因為人們僅有有限的時間看電視,如果您能提供好的、吸引人的節目,將這有限的時間填滿,人們根本沒有需要再訂閱其他的電視娛樂節目;而Netflix的大搶人才、增加製作影片的成本,讓競爭者也必須要靠更大的規模化贏取利潤,破壞了整個傳統電視娛樂的生態系統。因此,整併是唯一出路。

3.因為網路科技及個人化的推薦,讓Netflix可以用不同的評估標準來決定要不要投資一個小眾內容的節目。一般電視節目都是要選擇大眾化的娛樂內容,因此很難冒險做大膽的投注,創造新的可能。

4.Netflix用難以想像的極高金額跟製片商「買斷」影片的發行,因為在Netflix沒有次級市場,有的是靠1億2千萬會員來分攤製作成本,而且是標準的長尾效應,可以長銷數10年。

5.大量舉債
用別人的錢,買斷最好的人才、製作最棒或最特殊的影片,吸引會員不斷加入,而且不願離開。Netflix目前仍不賺錢,又不斷花錢,也讓許多人擔心到底Netflixonomics是真的還是假的。

不過根據Reed Hastings的說法,Netflix的毛利已從兩年前的4%、7%到現在的10%,一直在成長中,只是因為要花大錢鎖定人才,製作最好的節目,目前仍是負現金流的財務。在台灣實在難以想像Netflix要每年投資120億美元在製作內容上,2018年會推出82部電影,還不包括700個電視劇,100個不同的節目(紀錄片、兒童劇、笑劇、單口相聲等),更重要的是在21個國家製作當地的電影,因為美國以外的付費會員去年增加了48%。

未來財務的健康就要靠不斷在全球吸引付費會員並增加會員費。我個人對這種靠大量舉債綁住世界最棒的人才,製作更好的影視產品來增加會員的經營模式有很大懷疑,因為這是不可能永續的。

Netflixonomics可能只有靠時間來證明是不是真的新經濟。基本上,如果不用大量舉債的方式,靠本身的利潤及不斷創造最適合的內容來增加會員數,仍是我們應該學的經營模式。Spotify就應該大膽學Netflix,不再受三大音樂公司的控制。

不可否認,因為Netflixonomics讓21世紀成為創意、內容創作人才的世紀,只要您真的是人才,可以透過Netflix讓世界看到您。國家也是如此,我在看完第一集的《闇》發現德國能跨越地理文化語言,用能吸引全球觀眾的題材,經由Netflix 的投資而製作出世界級的內容。台灣的挑戰是能否利用Netflix的通路及資金,打破製作成本的屋頂,創造出像《闇》一樣的影集。

註1:馬上付270元新台幣成為Netflix的付費會員。如果沒有體驗過Netflix的方便性、個性化性,您就不知道為什麼Netflix會改變我們娛樂的方式,甚至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註2:更多有關Netflix內容
https://www.economist.com/briefing/2018/06/30/netflix-is-moving-television-beyond-time-slots-and-national-markets

關鍵字: #Netflix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中華電信前進Meet大南方:以數位生態協創 引領AI時代競爭力
中華電信前進Meet大南方:以數位生態協創 引領AI時代競爭力

在新興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企業的智慧轉型與產業的持續進化,仰賴跨域協創夥伴的協同合作。作為數位生態協創者的中華電信,近年來積極推動產業合作,並在2025 Meet Greater South亞灣新創大南方主題論壇「南方創新力:亞灣AI半導體經濟論壇」上,展示海地星空網路全面涵蓋、AI資料中心、AI運算與雲端資料庫等,彰顯其在AI時代的核心價值。此外,中華電信也分享了多項AI應用落地實績,示範如何透過Agentic AI的判斷與決策,以及各式客製化的創新流程,為產業注入新動能。

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副總經理梁冠雄表示,公司自1996年民營化以來,持續深耕電信本業並大力拓展數位整合服務,如今已躍居台灣市值前十大公司。近年來更瞄準AI趨勢,積極與生態夥伴、垂直應用方案業者跨域合作,一路由電信服務提供者(CSP)、數位服務提供者(DSP)、數位服務賦能者(DSE)走向數位生態協創者(DEC)。透過不斷的業務轉型,中華電信展現了身為電信業者在數位時代的新價值,同時協助企業提升數位韌性與創新競爭力。

為此,中華電信將持續整合以AI為首的七項新興科技,包括智慧物聯網(AIoT)、大數據(BigData)、雲端(Cloud)、資訊安全(Data Security)、邊緣運算(Edge Compute)、5G(fifth Gen)及生成式AI(GenAI),為企業提供從AI基礎建設到創新應用的一站式服務,希望加速賦能百工百業發展AI應用、共同創造更大價值。

中華電信3
圖/ 數位時代

AI關鍵價值1》:海地星空與全光網路,為AI落地應用加速

梁冠雄指出,中華電信透過網路全面涵蓋、AI資料中心(AIDC)與雲平台的AI基礎建設,為企業帶來三大關鍵價值。

首先,中華電信透過「海地星空」網路,打造具高度韌性的連網環境,解決企業通訊中斷的痛點。除了全台第一的固網與行動網路外,中華電信更持續強化海纜建設,近年來投入大量資源發展衛星通訊,已具備低軌、中軌與高軌衛星的完整能量。藉此,無論國內外,中華電信都能透過海纜與衛星等高度韌性網路,為企業提供通訊雙重保障,確保暢通無虞。

同時,為因應AI大量資料傳輸的需求,中華電信亦積極佈局全光網路(All-Photonics Network,APN),2024年與日本NTT合作,以100 Gbps光傳輸頻寬進行跨國資料傳輸測試,資料往返時間僅需約為33.84毫秒,效率遠超過傳統單向傳輸需花費200~500毫秒。梁冠雄表示:「此次測試結果證明,全光網路有機會實現分散式AIDC的創新運作模式。」藉由全光網路超高速、低延遲和低功耗的傳輸特性,讓資料和運算資源可分散兩地,突破地點限制,賦予企業AI策略更高度的彈性。

中華電信4
圖/ 中華電信

AI關鍵價值2》:AI 資料中心升級,打造彈性高效的算力服務

在AI資料中心方面,中華電信已將既有的IDC升級為AIDC,並正式推出「hicloud AI算力雲」GPU雲端租賃服務,為有需求的企業提供AI算力雲租借服務。

梁冠雄強調,企業只需依照實際使用時間來支付費用,不必投入高額成本去購置硬體,即可滿足在AI高效能運算上的即時需求,大幅提升取得AI運算資源的靈活度與彈性,同時降低研發成本,快速搶佔技術先機。此外,考量到AIDC在耗能與散熱上的挑戰,中華電信亦規劃導入直接液冷與沉浸式等散熱技術,為大規模GPU部署提前做好準備。

AI關鍵價值3》:串聯台灣前四大公雲,提供AI特色服務與可靠雲端環境

中華電信完整布局公雲服務,除自有雲端品牌hicloud,亦是AWS、Azure及GCP三大國際公雲的重要合作夥伴,更自主研發各項雲平台特色服務,例如:雲網安整合的資安防護、CMX專屬電路直連雲端、CMP多雲管理平台及加密分持等,為企業打造更安全、穩定且高效的雲端運行環境。

舉例來說,企業可以透過CMP同時管理兩個以上的雲端環境,或透過加密分持服務,避免資料過度依賴單一雲端而導致的營運風險。梁冠雄說明,加密分持機制將企業的資料備份分切成三份,並分別儲存在不同公有雲上,日後若遇到資料毀損或系統停擺等情況,只要將三份資料集結起來就能恢得運作,達到高可用與高安全的效果。

此外,搭配自主研發的AI Factory平台,讓企業可以低代碼方式,開發AI模型與應用,並執行應用所需算力與雲資源。

中華電信1
圖/ 數位時代

Agentic AI應用》以數位韌性驅動智慧城市、交通與醫療創新

在AI基礎建設外,梁冠雄亦分享中華電信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與智慧醫療的Agentic AI應用實例。

以智慧城市應用為例,中華電信打造的AI淹水預警及輔助決策系統,能根據影像監控自動判斷災害等級,並據此自動進行應對措施決策,例如抽水設備調度、避難指引、淹水示警等。在智慧交通管理上,中華電信結合VLM技術打造的交通壅塞預警及輔助決策系統,不僅能判斷道路壅塞或車站人潮擁擠的程度,還能偵測交通事故,並依事件的嚴重程度及提供決策建議。在智慧醫療領域,中華電信同樣投入大量心力,以AI完善病患從看診前、看診中到看診後的所有流程,不僅提升了醫療效率,也讓醫護人員能更專注於病患照護,真正展現智慧醫療的價值。

梁冠雄強調,未來中華電信將以數位韌性為核心,持續深化AI基礎建設與創新應用的雙軌布局,並期待與更多新創攜手合作,將創意與技術落地,共同打造多元共榮的產業生態系。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