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IFA發表地表最張狂電競椅Predator Thronos,避開血流成河的筆電戰場
宏碁IFA發表地表最張狂電競椅Predator Thronos,避開血流成河的筆電戰場
2018.08.30 | 新奇

電競硬體界越玩越瘋狂,作為新兵,宏碁在IFA消費電子展上再出奇招推體感電競座艙「Predator Thronos」,拉抬自家電競螢幕企圖心明顯;其次,宏碁也將重心轉移到電競桌上電腦,在電競筆電價格戰開打下,配合英特爾最新Whiskey Lake處理器與NVIDIA最新GTX2080顯示卡登場,將IFA變成電腦發佈大會。

40290183_2026933054286071_4615270301779886080_n.jp
宏碁自建雲事業群總經理施宣輝稱電競座艙是「夢幻逸品」,
圖/ 施宣輝官方粉絲頁

施振榮:酷碁是新核心代表

宏碁日前宣佈成立酷碁科技,要把電競周邊及智慧生活產品獨立成子公司發展,在IFA國際記者會上,董事長陳俊聖也一口氣發表MR第二代頭盔OJO500及5款平價電競周邊包括Acer Nitro光學滑鼠、薄膜鍵盤、輕量耐久聚酯纖維背包、滑鼠墊、耳麥組。

Acer_OJO_500_01.png
宏碁第二代MR頭盔OJO500。
圖/ acer

創辦人施振榮對此表示,宏碁除跨除新事業體,核心事業(電腦相關)也會拓展新核心業務,而酷碁就是新核心事業代表,將由陳俊聖及資訊產品事業總經理高樹國所管理。

電競座艙將體感遊戲機搬回家

而IFA展上最吸引國際媒體目光的是電競座艙Predator Throno,連自建雲事業群總經理施宣輝都大讚這是電競界夢幻逸品,搶先試坐,該機也成為當日國際媒體熱議話題。

predator.png
電競座艙Predator Thronos是相當張狂的電競椅。
圖/ acer

這張高1.54公尺弧形電競椅為鋼骨結構,座椅右方如飛機艙椅有控制器可調整座椅角度,座椅本身並具體感功能,配合遊戲最高可傾斜140度,並能搭配遊戲產生高強度衝擊和震動,幾乎就是把娛樂場遊戲機體感搬回家。

座椅前方最高可支援3個27吋螢幕,形成環狀包覆式沈浸體驗,還有空間放置電競桌上型主機,宏碁宣稱,電競座艙2018年底前將會推出,但料想價格不斐,傳售價超過1萬美元(30萬台幣),預估銷量有限,但話題十足,且預期買主必然會考慮一同採購3台顯示器及一台宏碁電競主機。

主打電競桌上電腦,閃避筆電流血戰

宏碁也再度宣佈將推出內建雙伺服器等級處理器Xeon的Predator X旗艦電競桌機,預告冬季問世,該機堪比伺服器主機,可多工處理任務,售價同樣成謎。

x 2353.png
宏碁發表用雙Xeon處理器的電競主機Predator X。
圖/ acer

陳俊聖指出,目前宏碁電競已在33國領先,歐洲密度最高,東南亞次之,由於電競電腦仍以桌上機種為大宗,加上電競筆電價格進入流血戰,宏碁也巧妙的將發表重心轉往電競桌機上。

陳俊聖宣佈發表三台Predator Orion系列桌上電腦,搭配NVIDIA新發表的RTX2000系列顯示卡,其中Orion 9000頂級機種內建RGB燈光控制,可以跟隨播放音樂閃爍燈光,將配最貴的RTX 2080Ti,Orion 5000系列則將支援RTX2080,另外電競中階桌機還有Pulse系列,搭載RGB燈光可配合遊戲明暗。

相對而言,電競筆電Predator Triton 900變形機方面則顯得乏善可陳,雖內建宏碁第四代雙散熱風扇技術,風流比上一代增加10%,跟業界塑膠風扇相比有2~3成散熱效能,但在鋒頭上不如桌上電腦及電競座椅喧嘩。

搶搭英特爾新處理器U系列

英特爾8月28日正式發表14奈米製程的Whiskey Lake行動電腦處理器平台U系列及Amber Lake Y系列,訴求低耗電正適合二合一及超輕薄筆電,宏碁也趁勝追擊一系列輕薄筆電,包括號稱全世界最輕(990g)的15.6吋筆電Swift 5,被陳俊聖直言是「瘋狂輕(Crazy light!)」。

23232.png
宏碁董事長陳俊聖表示已在33國電競地位居於領先。
圖/ acer

另外宏碁也發表14吋Swift 5及13.3與14吋Swift 3,其中13.3吋也與英特爾合作支援4G LTE常時聯網功能。

陳俊聖在記者會中,連續提到「我來自半導體產業」,似乎以來自英特爾與台積電為傲,他表示,半導體界深知散熱跟效能兩者是一種取捨,散熱也困擾系統業者,為此宏碁投入散熱技術研發,目前已經累積297個專利,顯然要殺出電競圈一條生路,宏碁勢必會朝風扇散熱改進。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AI貫穿保險價值鏈、提升用戶體驗,國泰重新定義保險科技
AI貫穿保險價值鏈、提升用戶體驗,國泰重新定義保險科技

國泰未來保險體驗日(Cathay InsurX Day)是國泰金控攜手國泰人壽、國泰產險,所舉辦的台灣金融業首場以保險科技為主軸的產業盛會,打造產壽險對話平台,從台灣保險產業特性出發,以技術 + 場景 + 人性三大視角,重新定義台灣的保險科技。

國泰金控資深副總經理孫至德在開場致詞中,特別提到根據國泰多年的觀察,發現客戶需要的是數位結合實體的保險體驗,因此我們希望結合數位平台與業務員能力找到新的經營模式,同時運用科技讓體驗變得更方便、透明。國泰金控副總經理林佳穎也分享,國泰持續透過場景金融、數位體驗、AI賦能三大關鍵做法,期待能成為「以金融為核心的科技公司」。她強調,保險業不是單打獨鬥,需要更多跨域協作,面對充滿挑戰的未來,「我們更要Run Faster,Better Together」,才能在挑戰中找到新機會。

3.jpg
圖/ 國泰金控

過去,保險業的數位轉型多聚焦在「流程更快速」與「服務更便捷」等領域,但在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與代理式人工智慧(Agentic AI)技術崛起後,國泰金控旗下國泰人壽與國泰產險勇於嘗試、將AI全面滲透核心業務流程,讓 AI 不再只是單點輔助,而是貫穿保險價值鏈、提升用戶體驗的關鍵。

以 AI 重塑保險全流程:國壽以 Agentic AI 提升體驗與效率

「我們的目標是以 AI 重塑保險全流程應用。」國泰人壽數據暨人工智慧發展部協理莊淑儀以理賠流程為例解釋,國泰人壽早在許多年前就透過數位與 AI 等技術協助理賠同仁加快服務與受理、登打、派件與審理的速度,例如,以 OCR(光學字元辨識)醫療文件擷取與 ICD(國際疾病分類)/手術選碼優化登打效率、以 CRSS(理賠風險識別系統)風險分級識別理賠浮濫與詐欺等高風險案件並將之派送給可以審理的同事,以及透過智能工作台與 AI 骨折判讀加快與優化審理流程等。然而,保險陪伴客戶的時間是很長的,隨著保戶年齡逐漸提高,再加上超高齡社會來臨,理賠案件數量持續攀升,需要更多 AI 與自動化強化效率與正確性。

國泰人壽的做法是在既有的 AI 基礎上,加入GenAI 與Agentic AI等技術,以 AI全面升級理賠流程。首先是以「DocAI Agent」突破傳統 OCR 覆蓋率低與高維運成本的限制,僅需一個月調校,即能快速適配不同醫院表單,維持原本的正確率並將覆蓋率由50%提升至近100%,大幅縮短登打時間。其次是透過「Abnormal Agent」打造圖形資料庫(Graph DB)建立理賠關係網,快速標示高風險關係案件提供判斷依據及建議後續的應對方式,加速理賠人員的決策。最後是藉由「Review Assistant Agent」協助整理病歷、醫療單據、診斷證明…等複雜且可能甚至上百頁的文件,並快速歸納出重點,幫助理賠人員快速找到關鍵資訊進行交叉查證,大幅節省審理時間。

莊淑儀指出,光是理賠流程,國泰人壽已打造30個以上的AI Agents,目標是協助理賠人員化繁為簡、更快完成相關工作。在善用科技提升流程體驗的思維下,國泰人壽沒有特別打造額外的AI平台,而是將AI Agent整合至現有理賠流程各個環節,讓同仁們可以在一個介面完成所有工作,兼顧便捷、好上手與效率提升。

除了理賠,國泰人壽也將 AI 應用延伸至商品知識管理,打造業務員的行動智慧助手,從保障缺口判斷、個人化商品推薦到業務員智能對練等流程,都有AI Agent協助提高同仁效率,讓客戶的保險體驗更便利且完善。舉例來說,隨著保險商品高度複雜化,國泰人壽推出「商品知識助理」,協助業務人員快速查詢 3,000 多檔的商品保單條款及規範、醫療行為理賠項目,幫助業務員更快速採取行動,也能將時間與心力投入在更有價值的保戶互動與服務。

「我們不會為了 AI 而 AI,而是建置AI Agent 生態圈,高度整合與重塑理賠、商品服務等核心流程,藉此提升用戶體驗與營運效率。」莊淑儀進一步解釋,國泰人壽不會單純以投資報酬率(ROI)評估AI成效,將以風險控管、流程優化、員工效率與客戶體驗四個構面衡量 AI 對公司影響的廣度、深度和商業價值,並勇於在新的商業模式上進行嘗試,確保每一次的 AI 投入都能為國泰帶來有意義、有實質效益的進步。

圖4.jpg
圖/ 國泰金控

從數據到智能,國泰產險以AI強化核心競爭力

國泰產險同樣積極透過數據與AI極大化競爭優勢。國泰產險督導吳香妮指出,面對火災、地震、颱風等難以預測的風險,需要數據與AI驅動的產險保護傘填補損害,把衝擊降到最低,讓生活、經濟與社會能持續穩定運轉。在具體實務上,國泰產險是從「Enrich加值服務」、「Enhance AI輔助風險決策」,以及「Empower生成式AI賦能」這三個面向切入。

台灣交通事故逐年攀升、平均1天發生1,100件交通事故,其中,大車事故發生率是小車的2.2倍,致死率比起小車高達6倍等現況後,國泰產險開始思考,除了提供大車事故後的理賠支援,還可以從事前提供哪些服務?也因此催生了業界首創的「CarTech智能車險加值服務」,透過跟運輸業者與學校等單位的合作,針對車險承保前、中、後提供相應的風險辨識、預警與防治等加值服務。國泰產險與陽明交通大學合作建立全台首個「運輸業者健檢」流程,透過駕駛行為及行車環境等多元數據建置AI模型,即時洞悉駕駛行為及風險分析,並提供運輸業者客製化的風險改善建議,實踐以數據及AI優化損害防阻。吳香妮強調,我們的目標是不僅提供理賠,更要守護客戶,提供超越價格的價值服務。

產險的核心業務之一是再保險,國泰產險的作法是運用AI及數據,化被動為主動,以AI輔助風險決策。過去再保險業務仰賴經驗法則、手動整理資料與透過國際再保險公司提供既有方案,現在則透過數據與AI驅動,主動精準拆解業務目標,以28項風險因子預測風險發生機率與損失金額,自動輸出並比較多種方案,從中探索最適合的再保險規劃。

國泰產險也將AI導入內部流程,解決長期困擾員工的報告製作痛點,包含資料查找費時、人工編寫品質不一、專業術語翻譯困難等。透過一鍵生成報告服務的三個GenAI模組,為員工省下6到7成的手動作業時間,將時間與精力聚焦在更具策略價值的工作,以新世代人機智慧協作模式提升效率與創造嶄新競爭力。

圖5.jpg
圖/ 國泰金控

從國泰人壽與國泰產險的實作,可以清楚看到:對國泰而言,AI不僅是新技術導入,更是保險價值鏈全面進化的核心動能,將以數據與AI驅動服務實踐用戶體驗的優化,持續引領台灣保險科技體驗走向新世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