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來,愛立信的情況正在不斷好轉。此前長達4年的電信低潮期,愛立信被迫大幅壓縮開支,並實施了全球性的裁員計畫。
轉變得益於臨危受命的首席執行官思文凱的有效戰略,自2003年10月思文凱上任以來,愛立信得以保留在全球140個國家的銷售網路,並最終憑藉在2G網路設備上的優勢,獲得大量新建3G網路的訂單。
有關資料表明,過去12個月內,愛立信為400多個網路建設、擴容或演進專案提供了專案管理支援,並同時執行了30個3G網路的設計和戰略諮詢。
9月22日,正當愛立信在香港召開全球戰略峰會時,沃達豐(Vodafone)宣布,近期將推出3G服務,憑藉超過10款的獨家3G手機的優勢,對抗和記黃埔在歐洲的3G發展。
對於愛立信這又是一個利好消息,因為不管是在沃達豐的2G網路中,還是在和記黃埔新建的3G網路中,愛立信的設備都占據了主要的地位。
目前,思文凱和他的團隊正在密切關注亞太地區電信市場的復甦。在這一區域,愛立信的市場份額超過30%,今年上半年它在亞太區的銷售額占到全球銷售額的21%。特別是在中國,有超過50%的移動用戶是通過愛立信提供的網路設備連接的。
思文凱希望,中國3G市場啟動之日將同時帶動愛立信在中國電信服務市場的增長。9月24日,思文凱在香港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以外包對抗外包
《21世紀》:愛立信如何在幫助運營商拓展業務的同時,增加愛立信在服務領域的收入?
**思文凱:愛立信全球服務將通過提高淨用戶收入、提高運營效率和無縫發展運營商網路來幫助運營商拓展業務。
目前愛立信的服務包括諮詢、系統集成、電信運營管理服務、網路建設與集成、培訓與支援服務等。2003年底,愛立信的服務銷售額已經占到其系統銷售額的27%,達300億瑞典克郎。 隨著網路和業務模型變得日益複雜,運營商如今共同面臨的挑戰是從2G向3G網路的發展、向新技術的演進以及多廠商集成。
《21世紀》:隨著運營商將更多的業務外包出去,是不是愛立信自身的定位也會隨之改變?
思文凱:愛立信現有5萬名員工,其中有1萬7000名員工從事研發工作。如果我們不將設備生產外包,公司至少需要超過7萬員工才能維持運轉。這樣就使得我們在實施戰略時顯得非常不靈活,對客戶的關注程度也會隨之降低。
同樣,對於運營商來說,其根本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對客戶的關係上,而不是網路建設和運營上。為降低成本、釋放資源和集中精力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運營商會越來越多地外包其業務,這已是必然的發展趨勢。這個過程同時會導致虛擬運營商和傳統運營商間界限的模糊。
《21世紀》:但中國的運營商似乎認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網路的建設和優化上,他們更願意建立一個自己的網路運行和維護隊伍,並將其視為一個長期的戰略目標。
思文凱:不同的公司會有不同的戰略目標。可能一些運營商認為外包是一種不必要的做法,而另一些運營商又非常認同這種做法。這取決於運營商自身的技能、管理能力以及對電信運營複雜程度的理解。
在其他一些國家與地區,也有著與中國相同的情況,運營商還認識不到服務外包的重要性。但從全球電信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服務外包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因為,當競爭對手通過外包來降低成本並提高對客戶的關注程度時,你也不得不採用同樣的手段。
**運營商後繼資金是問題
**
《21世紀》:愛立信目前的發展趨勢看上去似乎不錯,但為何標準普爾在前不久調低了對愛立信的信用評級?
思文凱:事實上,愛立信股票的表現要好於其他競爭對手。標準普爾的信用評級,主要表現在對現金流的關注上。從實際來說,他們對愛立信的前景是很看好的,之所以調低愛立信的信用評級,主要是出於對運營商的擔心。
由於電信市場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低潮期,運營商相繼出現現金流問題,無法按時支付設備商費用。因此,標準普爾現在仍擔心運營商是否開始有能力支付大量的3G開支。
《21世紀》:全球3G市場出現了哪些新變化?
思文凱:從設備市場來看,歐洲市場的發展最快。受和記黃埔在這一區域低價推出3G服務的刺激,歐洲3G市場可以說是已經啟動。據預計,如果能解決一些前期的問題,沃達豐會在明年初大規模推出3G服務。
相比之下,北美市場的發展相對滯後。由於受兩大電信運營商合併的影響,大家都還處在觀望的階段。而中國3G市場最被愛立信看好,其新用戶和新業務的前景都很可觀。當然,歐美的3G市場也有相當大的潛力。
《21世紀》:3G看來快要進入井噴期,但同時替代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台北最近宣布要在2006年建成一張覆蓋全市區的WI-FI網路。那麼,WI-FI技術的發展是否會分流3G在資料和語音方面的收入?
思文凱:我認為WI-FI和3G只是互相補充的關係。從WI-FI的性質來看,其主要是基於固定網路的補充,是一種「最後一公里」的接入手段,是近距離的無線接入。而3G是在更大範圍內的無線接入,滿足人們在移動過程中對語音和資料的需求。因而,我不認為WI-FI會分流3G的資料和語音收入。
**中國明年發出3G牌照
**
《21世紀》:你對中國3G市場的成長情況是如何看待的?
思文凱:愛立信預計中國會在明年發出3G牌照,這是我們從不同渠道得到的資訊分析出的結果。我認為,中國是時候作出決策了。從明年開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等地區都將陸續大規模推出3G服務。對比來看,即使中國在明年發出3G牌照,也要到2006年才能建成網路,如此看來已經落後了。
另一方面,2008年奧運會將在北京舉行,我們猜測中國政府一定希望運營商屆時提供3G服務,以增加奧運會的科技含量,因此明年是發出3G牌照的最佳時機。
現在有一些觀點認為,中國的運營商將網路升級到EDGE標準會延緩向3G的演進速度,這是不正確的。
EDGE與WCDMA是相互補充的,因為運營商需要3~4年時間將現有的2.5G用戶轉換到3G,還需要5~6年時間將全部2G用戶轉到3G的服務網路上。這段時間內,EDGE滿足了一些用戶對高速網路服務的要求。
《21世紀》:那麼愛立信將對中國市場的變化作出哪些調整?
思文凱:我們還在不斷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中國現在已成為愛立信的全球供應樞紐,其全套生產線分布於北京、南京和重慶,其中南京愛立信熊貓通信有限公司已成為愛立信在亞太地區的物流控制中心。
隨著中國發展成為愛立信的全球三大供應樞紐之一,我們從2000年開始每年以25%的速度同步加快本地的研發工作。
在中國的研發以及人力資源投資已經累計達到2.9億美元。預計2001年至2005年,愛立信在中國的研發機構投資將增加約5億美元,年增長速度超過30%。
但同時中國市場又是競爭最為激烈的區域,在得到一個客戶的同時,又丟掉了原有的一些客戶。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同運營商之間的合作,瞭解他們的需求,提供獨特的服務。這也是為何愛立信將如此多的生產、研發和銷售力量放入中國市場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