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是否自動完成了我們的人生?
Google是否自動完成了我們的人生?

因為今年5月Google推出一項叫「Smart Compose」(智慧寫作)的新功能,使用Google自動完成(auto-complete)科技,預測你接下來要寫的內容(有點類似iPhone自動校正和自動輸入),只要簡單按下tab鍵,就可以接受Google建議的內容,就這樣,Google完成了我一部分的人生電子郵件。

「您可能會喜歡此類商品」

事實上,像這樣的「預測科技」處處皆是:Amazon利用你的逛街購物史來建議產品、蘋果提供你下一個最有可能打開的iOS應用程式清單、Spotify根據你的音樂喜好量身訂做你的音樂清單、Facebook會為你選擇想最先看到、最後看到或永遠不想看到的朋友故事──然後一年365天提醒你向Facebook好友說生日快樂。

如果說是要了解我們想要什麼,Google大概是其中最具領導力和影響力的了。當Facebook創辦人馬克祖克柏還在念中學,Google就有個人化廣告,而自動完成搜尋也早在有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範)這個縮寫前就出現了。今年5月在加州舉辦的Google I/O開發研討會,搜尋巨人引介一項能讓自動駕駛(autopilot)更容易的功能;於8月漸漸展開的Android Pie作業系統,不僅建議您可能有興趣的應用程式,更能在電話或跑步運動軟體,根據你上次使用的資訊,提供可能想做的事,如打電話給媽媽或去跑步。自從I/O共享更新後,Google地圖現在提供個人化為餐廳和地點評分,以預估你會喜歡哪些地方。

這不是機器人?

Duplex,Google即將推出的語音助理,Google展示功能時,利用Duplex打電話到餐廳訂位,聽起來彷彿真人且和代理的使用者有一樣個性,當然也有人評價Duplex的「嗯」聽起來很假、不自然,而Fast Company公司則認為Duplex測試實際運作與Google廣告的沒什麼出入。

試想有一天你的Duplex跟某位朋友通完話後,朋友完全沒發現對話者不是真正的你,這有沒有可能發生呢?像這樣的科技進展,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一定的幫助和便利,但,會不會有一天,Google「建議」的力量強大到這些服務已不是預期我們想要什麼,而是我們將這些建議逐漸「內化」──直到將這些建議認定為自我意識。今日的人工智慧議題總圍繞在如何讓這些機器/機器人的思維和人類一樣,或許我們也應該想想,人類是否也會開始如同機器/機器人般思考。

我思故我在

「很諷刺的是數位時代讓我們反思什麼才是人性」,「所有科技皆為人性」(All Tech Is Human)創辦人David Polgar說,這個機構著重讓科技與人類自身利益有更好的協調,「許多這種預測分析的科技都觸及一個核心問題,我們是否還有自主能力:是我選擇了下一步?還是Google?若它能預測我的下一步,這樣又如何說明了我?」

Polgar目前正與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合作研究,欲了解網路溝通是否正在機械化人類的行為,在這個生活充斥LINE、線上對話/客服機器人和自動完成的年代,他的擔心在於我們的線上對話會變得越來越稀釋,直到難以分辨訊息究竟是人寫的還是機器人寫的,更甚者,我們可能不再在乎其中的區別,我們的文字和對話品質也可能逐漸流失。若科技可將「想法」和「動作」分開,並將「意識」轉化為「反射」,那我們還算真正活著嗎?17世紀的哲學家笛卡爾說過:「我思故我在」,若有科技讓我們不再思考,那我們的存在是否也隨之消失?

本文授權轉載:科技新報

關鍵字: #Google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