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砸57億買下《時代雜誌》,科技大亨收購媒體當戰利品?
豪砸57億買下《時代雜誌》,科技大亨收購媒體當戰利品?

紅色的邊框、大大的人物頭像封面,《時代雜誌》(Time)不只代表了美國精神,更是世界重要事件的記錄者。蔣中正、毛澤東、王建民、達賴喇嘛、賈伯斯、歐巴馬都曾是封面人物(儘管可能不同版本)。

曾經,登上《時代雜誌》幾乎等同於在美國人心中留下了深厚的印象。

不過在紙本媒體不斷沒落的情況下,與上一個新東家相處不到八個月,《時代雜誌》宣布再次易主,被 Salesforce 的共同創辦人 Marc Benioff 夫婦以 1.9 億美元買下(約新台幣 57 億元)。

不插手《時代雜誌》運作,Marc Benioff 要員工想像「20 年後」

媒體集團 Merdith 今年一月以 18 億美元買下時代公司(Time Inc.),不久後就將時代公司旗下的雜誌拆分出售,包含《財星》(Fortune)、《運動畫刊》(Sports Illustrated)、《Money》以及《時代雜誌》。就目前 Marc Benioff 夫婦 1.9 億美元的收購價格,以及未來另外三本雜誌的獨立販售,Merdith 的投資有望回本。

Marc Benioff 夫婦在以個人名義購買下《時代雜誌》後便說,並不會參與日常的營運,也不會干涉記者的判斷。

會需要提出這樣的聲明,是因為《時代雜誌》經常報導科技相關的主題,甚至是深入討論科技對於社會的影響,由矽谷大佬接手,難免給人聯想是否會插手新聞自由。

買下《時代雜誌》是 Benioff 家族企業的投資,與 Salesforce 完全沒關係,Marc Benioff 也提出了投資標的的選擇方式:「我們會投資對於全世界有重要影響,而且業務也相當強勁的公司。」同時也表示不會出手收購 Merdith 旗下的其他雜誌。

從 Lynne Benioff(Marc Benioff 的妻子)的言論中,也能看到他對於《時代雜誌》的崇拜印象,「《時代雜誌》的力量始終來自其獨特的說故事方式,講述事件如何影響我們以及連結性。」

《時代雜誌》的總編輯 Edward Felsenthal 則在內部的信件說道,Marc Benioff 夫婦已經帶來了第一個挑戰,要大家「懷抱夢想、想得更長遠」,並提出了「《時代雜誌》在 2040 年會是怎麼樣的存在,」希望員工們能夠深思。

科技大亨的購物癖,買媒體?

Salesforce 共同創辦人 Marc Benioff 購買《時代雜誌》,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矽谷科技大亨們的購物慾,似乎部分展現在收購媒體上。

亞馬遜的 Jeff Bezos 在 5 年前以 2.5 億美元收購《華盛頓郵報》,現在《華盛頓郵報》已經轉型科技公司,不只新聞本業,也販售部分的新聞內容產製工具。去年,賈伯斯的遺孀 Laurene Powell Jobs 購買了《大西洋》(The Atlantic)大部分的股份。

2014 年《富比士》宣布同意出售多數股權,華碩電腦共同創辦人謝偉琦與數名亞洲投資者成立的本匯鯨媒體投資公司(Integrated Whale Media Investments)接手。

臉書的共同創辦人,Chris Hughes 也曾在 2012 年收購老牌政治雜誌《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身兼最大股東、發行人與總編輯,當時大家十分期待狂野的矽谷精神能夠翻新政治雜誌的老靈魂。不過在 2016 年 Chris Hughes 就宣布不堪虧損將《新共和》出售。

以《時代雜誌》的例子來說,在紙本販售連帶紙本廣告利潤不斷下滑的情況下,許多人認為應該要搭上世界的運轉速度,提供更多即時新聞以應付資訊爆炸的現代。

而《時代雜誌》也回應更多網路化的操作,特別是影音業務部分已成為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儘管總編輯 Edward Felsenthal 說,「我們的轉型已經讓《時代雜誌》遠遠超過一本週刊雜誌,而且利潤也相當穩定。」

《時代雜誌》的轉型,並沒有太多的驚喜與科技元素在其中,Marc Benioff 在不干涉每日營運的情況下,《時代雜誌》似乎也只會穩穩地做下去。

科技大亨買媒體,沒有人想要單純的「操控」言論,而是相信自己的「矽谷力量」、「創業精神」之類的能力能夠讓媒體脫胎換骨。而媒體人在不被干涉新聞自由之下也相當期待,畢竟要是能搭上科技的順風車,似乎也不壞。

只是目前看起來,成功的案例不多,買媒體的科技大亨,很多更像是在搜集戰利品罷了。

關鍵字: #Salesforce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