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慘業」印象,太陽能廠籲擺脫備胎式電池代工
揮別「慘業」印象,太陽能廠籲擺脫備胎式電池代工

「2018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將於明(19)到21日舉辦,是全台最大四合一再生能源展,結合了太陽能、風力發電、氫能與燃料電池、智慧儲能。今(18)日舉辦展前記者會,新日光董事長洪傳獻呼籲,台灣太陽能產業必須拋棄備胎式代工,正視轉型的重要性。

太陽能產業在經營模式出問題

受到中國「六一新政」大砍太陽能補貼影響,連帶影響台灣太陽能產業。對此新日光董事長洪傳獻說:「太陽能產業不是『慘業』,每一年都在成長。」去年全球有100GW規模,約新台幣5兆元產值,而會淪為慘業,是業者在經營模式上出問題。

新日光董事長洪傳獻
新日光董事長洪傳獻認為,太陽能產業淪為「慘業」,是業者在經營模式上出問題。
圖/ 陳映璇攝影

洪傳獻進一步分享數據,台灣太陽能產業在2004、2005年時產值已超過新台幣2000億到3000億元,當時中國電池尚未崛起、台灣廠商也不多,每一家公司都賺一個股本以上,當時大家安逸、沒有危機意識。

過去台灣以生產太陽能電池代工為主,在太陽能供應鏈中,1瓦價格等於1.5美元,電池價格卻是0.1美元,電池占整個供應鏈比重僅約6%,洪傳獻質疑,為什麼大家不去賺94%的錢?而搶賺6%的錢;後來在面臨中國擴產後,台廠淪為中國代工廠,「景氣好的時候中國來殺價,景氣不好時就不要你。」感嘆過去做太陽能電池代工快窒息,被壓迫得很慘。

轉型第一步,跳脫電池代工角色

因此洪傳獻認為,今年展覽取名為「Energy Taiwan」,也在告訴太陽能產業轉型的重要性,必須拋棄備胎式代工,因此今年10月起由新日光、昱晶、昇陽光電三家太陽能廠合併的「聯合再生能源公司」,正是強調轉型的代表,不只是製造電池、賣電池,而是做系統模組的公司,並提供更完整再生能源解決方案。

跳脫電池代工的局面,未來太陽能產業要真正賺到1瓦 1.5美元,洪傳獻強調後端的智慧電網、儲能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角色。

延續過去11年來PV Taiwan台灣國際太陽光電展打下的基礎,今年改名為「Energy Taiwan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跨領域結合「台灣國際太陽光電展」、「台灣國際風力能源展」、「台灣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台灣國際智慧儲能應用展」四大子展,今年展覽聚集176廠商,展出超過510個攤位,預計吸引上萬人參與。

關鍵字: #太陽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