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跨入電動車,和碩代工練兵十年、迎來春天
奧迪跨入電動車,和碩代工練兵十年、迎來春天

和碩主要車廠客戶除奧迪,還有日系車廠,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日前表示,雖車用電子涉及人身安全步調謹慎,但持續布局自駕車關鍵技術,將是和碩專長。

汽車產業4趨勢,通訊最快起飛

和碩技術長黃中于是和碩集團技術研發幕後推手,內部同仁暱稱「黃博」,他接受《數位時代》訪問指出,未來汽車將有四大趨勢,分別是:自駕車、新能源、通訊技術(如SOS智慧緊急求助Intelligent Emergency Call、道路救援Breakdown cover)及共乘。

和碩CTO黃中于_20180621_周書羽攝影 (18).jpg
和碩技術長黃中于表示,汽車有四大趨勢,其中通訊發展可以最快因5G而實現。
圖/ 周書羽攝影

和碩布局車用電子多年,今年COMPUTEX上展示曲面玻璃接合技術,用在車內裝儀表板電腦,並預告開發自駕車關鍵行動車聯網技術V2X(Vehicle-to-everything)及5G車載通訊技術,該通訊技術由高通、奧迪、福特及5G汽車協會(5GAA)共同推出,是自駕車關鍵技術。

KARDI LiTE現場安裝在名車上實車展示,透過手機APP可以看到各項車況數據.jpg
車聯網不只是車主掌握車況,未來車跟車之間的溝通都將建立標準協定,帶動成長。
圖/ 創新物聯

V2X車聯網技術預計2020年成熟,被視為自駕車的關鍵技術,是因可以讓行駛於道路上的自駕車輛,對周遭的車輛、行人與各項設施進行資料傳輸與分享,讓駕駛提早獲得潛在危險警示,避免意外事故,比方在十字路口,預先知道對向車道有來車,特別的是,警訊靠的不是影像技術,而是通訊技術,所以不會有機器視覺「盲點」。

和碩CTO黃中于_20180621_周書羽攝影 (23) (1).jpg
和碩技術長黃中于是和碩研發團隊靈魂人物。
圖/ 周書羽攝影

黃中于說,歐洲在2021年前陸續有許多對汽車安全相關法規上路,比方AEB(預警自動煞車)將於2021年前成為新車標配,這些通訊協定都有規範,而和碩在RF無線天線通訊具備專長,等5G上路,相信汽車通訊將會是上述4大趨勢中最快實現的部分。

黃中于表示,未來通訊協定也會把汽車控制規範納入,比方規範車與車之間距離、車跟紅綠燈對話以調節街道流量,甚至協助導航等等,至於共乘制度,則是未來交通能源節省重要方式。

硬體代工廠也拚AI

除車用電子關鍵技術,和碩今年在COMPUTEX中也發表第一個聲紋辨識語音助理技術Amica+及具Slam同步定位導航技術機器人「海姆達爾」,展示人工智慧(AI)實力,然而為何一家做科技硬體的設計製造工廠(DMS)需要掌握AI軟體技術呢?

IMG_4483.JPG
和碩COMPUTEX展示全新機器人,包括家用跟商用機器人海姆達爾。
圖/ 王郁倫

黃中于表示,這是因為從科技產業長期趨勢觀察,製造終端裝置掌握AI演算法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台灣的機會。

他說,客戶將越來越成熟的軟體設計交給代工廠負責,將資源專注於更高端技術,長期而言,和碩掌握AI演算法能力,不僅有助於給客戶產品量產設計建議,未來3~5年客戶釋出訂單時,和碩會更有先佔優勢。

客戶釋出軟體由代工廠負責已是趨勢

黃中于笑說,回顧20年前的電腦硬體其實都是美國製造,但20年後加州已經沒有硬體製造,這部分集中到亞洲來,而其實除了硬體本身,硬體所需要的中下層軟體,比方驅動程式,其實也幾乎都是台灣製造,他相信未來系統組裝廠能整合的軟硬體層次會不斷向上,而客戶端則會往更上層的雲端技術發展。

和碩CTO黃中于_20180621_周書羽攝影 (9).jpg
和碩技術長黃中于表示,即使做硬體製造也必須對AI有所瞭解。
圖/ 周書羽攝影

黃中于預期,未來亞洲的科技公司做軟體機率會越來越高,而即便客戶不將軟體放給代工廠做,代工廠也必須瞭解軟體,掌握深度。

黃中于透露,很多國際大客戶找代工廠時,雖然是下單硬體代工訂單,但跟供應商談的卻是軟體技術,這是很有趣的現象。這是因為客戶發現,有些代工廠是電路設計能力很強,有些是軟體量產測試能力強,但最後表現的生產效率卻差很大,因為後者可以提供有用的建議,加速產品量產。

「實際上,現在手機、數據機、筆電的作業系統之下,包括驅動程式及韌體,早由台灣人做,因為這些軟體直接負責控制硬體各界面,但作業系統上方的中間層軟體或應用軟體、AI還是由客戶掌握。」黃中于說。

代工廠因為幫客戶生產智慧終端裝置,黃中于說,對卷積式類神經網絡(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這些熱門演算法也必須瞭解,因為這些AI技術會串連到代工廠開發的產品中,和碩負責的角色則會協助修改,提高AI辨識率,幫助客戶AI落地。

至於未來AI服務是否最終交由代工廠負責?黃中于坦言,一切取決客戶,現在大型客戶如Amazon或Google當然還掌握在自己手裡,但一些中小型客戶因為欠缺軟體資源,就已經開始找代工廠合作,以和碩而言,現在就超過5~6個客戶找上門合作開發智慧音箱。

黃中于認為,3~5年後國際大廠勢必還會往更高端、更複雜的雲技術發展,演算法長此以往勢必會釋出由代工廠負責,若到和碩時候才投入研發,就會落後三年。

和碩百人團隊投入AI,掌握三關鍵技術

和碩現在有3,000多位研發工程師,其中軟體人才約300~400人,負責AI技術的團隊不到100人,其中參與演算法模型訓練約50人,不少人才來自手機部門,而參與AR眼鏡虛實整合技術的團隊,更有不少是原本網通軟體團隊,從影像處理的熟悉跨界開發手勢辨識AR技術。

經過兩年AI研發,和碩固定發表最新AI技術,語音助理聰明度明顯進步,從去年語音辨識與手勢辨識,今年進步到聲紋及多人人臉辨識,為了解決機器人移動問題,黃中于說必須跨部門號召馬達控制跟鏡頭技術人才,共同解決研發瓶頸,必要時也需請出各部門高手組成「Tiger Team」打通關節。

Amica+_02.jpg
和碩開發以Google Assistant為基礎開發的Amica+多人辨識語音助理。
圖/ 和碩

為了研發AI裝置,黃中于認為必須掌握三大關鍵技術:包括AI辨識(如人臉或語音辨識)、SLAM(同步定位導航技術;關鍵是六度空間辨別及馬達控制),第三技術是手勢與光學辨認。黃中于表示,團隊盡力發展上述關鍵技術,是著眼語音助理未來或許將可以移動,成為服務人、更具互動性的角色。

終端要具智慧必須翻新,帶來需求亮點

過去市場曾誤解IoT將帶來一波新硬體製造商機會,但後來期待破滅,黃中于說,那次的錯誤觀察是以為會有取代電腦或手機的新硬體,但其實後來才認知到,是已經存在的各種裝置連上網路就叫IoT,這波浪潮中也只有智慧音箱跟IP CAM(網路攝影機)成功。

黃中于說,IoT是基礎,裝置被雲所控制,但終端裝置不能只是呆呆的被操作,現在更強調邊緣智慧,要讓終端變聰明一點,把很多事情在終端完成,比方語音辨識、聲音辨識、人臉辨識,讓終端裝置有一點AI的能力,現在連NVIDIA高層都很重視邊緣智慧發展,因為終端就必要翻新,這個終端趨勢對台灣製造業而言就很有利。

關鍵字: #和碩 #車聯網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