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理解行動消費歷程,Criteo給台灣電商的2個行銷建議
一張圖理解行動消費歷程,Criteo給台灣電商的2個行銷建議

網路廣告平台Criteo今(26)日針對台灣與亞太地區電商產業發表兩項調查報告。Criteo南亞暨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黃瀚民援引許多數據,從台灣、東南亞和全球角度來看行動消費趨勢,並強調應加強手機購物體驗跟App的投入。聽起來老生常談,但當消費者都往手機上移動,品牌、電商的行銷策略和腦袋都跟上了嗎?

單純從消費者購物歷程來看,Criteo針對電子商務整理了一張圖,將主要行銷工作分成了拉新客、轉換和再互動。

實際訪談行銷長,談消費歷程三階段

消費者購物歷程.jpg
圖/ Criteo資料;數位時代製作

集客KPI要跟一般行銷活動分開

Criteo訪談了台灣、越南與印尼共150位的電商CMO和資深行銷人員,99%的受訪業者表示會針對拉新客規劃行銷活動,且超過四成會將這塊工作獨立出來。黃瀚民解釋,消費者基本上可以分成三種:忠實客戶、游離份子和競爭對手的用戶。

而拉新客基本上是要「跟對手搶客戶」,這部分投資報酬率的評估方法都要不同,因此在「集客」這段的KPI可能就要設得鬆一點。

42%為轉換設立獨立預算

當客戶進來後,轉換就成了商家的首要目標,可能會透過推播、促銷等方式,來喚醒、誘發用戶完成交易,以達到轉換的目標。93%的受訪者表示會針對轉換採取行銷活動,其中42%有設立獨立預算,且這部分常受到購物節、週年慶等大型活動影響,39%表示這部分彈性度較高,可能在活動當下會加大力度投入,活動過後就回歸保守。

上述兩個歷程,三個地區的受訪業者意見差不多,但對於「再互動」,台灣業者投入就明顯較東南亞國家來得少。超過七成印尼與越南業者,都會在刺激用戶再消費與再次啟用App等下功夫,反觀台灣都只有約50%。

台灣業者相對較不重視再互動

當消費者買完商品,可能漸漸遠離了你的平台成為游離份子,或是下載了App、逛一逛後就再也沒有打開來,這類人在以App為主要消費場景的東南亞市場中,可以輕易撈出名單,並針對各類型的消費者,推播個性化的訊息,誘發互動,加深消費者對品牌的記憶,鞏固忠誠度迴圈。而台灣在這部分,除了投入App的心力相對較少外,採用或是自建會員系統的業者也不多。

黃瀚民分析,東南亞的用戶對手機黏著度很高,很習慣在手機上消費,他舉了今年以160億美元高價賣給Walmart的Flipkart為例。作為印度電商一哥,Flipkart有90%的業績都在App上,三年前他們曾把桌機網頁跟手機網頁都關掉,只留下App,「這完全顯示他們相信App就是未來,」黃瀚民說,雖然最後Flipkart還是把網頁又恢復了,但留下網頁幾乎只是為了SEO,「現在東南亞、印度的這些電商全部是這樣做,網頁只是為了避免有(搜尋來的)漏網之魚而已,如果發現停留時間高的使用者,就會想盡辦法把他變成App用戶。」

螢幕快照 2018-09-26 下午3.08.16.png
亞太地區透過手機線上交易的佔比是全球最高,主要歸功於東南亞地區高度黏著的行動上網使用習慣。
圖/ Criteo

呼籲大電商平台加緊腳步投入App開發

從Criteo的《第2季全球電商趨勢評論》報告也可以看到,亞太地區的線上消費,有71%發生在手機上,是全球最高,而這部分貢獻最大的正是東南亞市場。「全球手機消費年增率繼續爆炸式成長(30%),錯過這個機會會錯過很多事情。」黃瀚民說。

但也並非所有電商業者都應該砸錢做App,在黃瀚民看來,大的電商平台都應該急起直追,並指出momo是他觀察到近期台灣App做得不錯的電商平台;至於品牌電商就不一定,答案很簡單,「你就想,你手機會下載多少個購物App?除非你的商品非常非常有特色,否則消費者去Yahoo奇摩買就好了,選擇又多,為什麼要下載你的App?」這類型的商家,在中國會選擇透過微信小程序來做,「台灣會不會走這一路我不知道,不過看起來LINE正在做這件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