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族性導致的商業障礙
台灣民族性導致的商業障礙
2018.10.24 | 策略

大家是否依稀記得訂桌服務?當時,線上訂桌服務在台灣並沒有延燒開來,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家習慣不同。

在美國,人的習慣是決定要去哪裡吃飯後,預定通常都會出席。最糟的情況就是沒按時出現,預定地席次被讓給別人。但是,在台灣情況就不太一樣了。台灣有很多人習慣會在不知道要去哪裡吃飯的情況下先預訂很多家餐廳,然後當天只去其中一家。因此在最理想的狀況中,大部分預定的人都不會出現。

這一點點的文化差異,卻直接影響一商業模式的成敗:因為出席率實在太低,無論是這服務的收費和其產生資料的價值,都被大打折扣。

其他的案例,如以前大家電話或是網路購物常常會用貨到付款服務。這個在台灣行得通的線上購物模式,到了一些像是菲律賓這樣的國家卻也是一敗塗地。

雖然說過去的台灣跟菲律賓一樣都是以現金消費為主,菲律賓人消費的習慣卻又比台灣人更無顧忌,時常會把錢花個精光、甚至超支。因此,時常貨到了人卻不願意付帳,直接把貨退回。被退回的包裹賣方還得支付運費,若大家常無故退貨,那生意根本不用做了。

由此可見,民族性上的差異,常常對於商業模式的影響更甚宏觀經濟環境和個人經濟條件。

生長在台灣,自然有很多先入為主的觀念,在拓展其他國家市場時是不適用的。

貪小便宜的價格導向思維

台灣的人文和商業文化有甚麼最明顯的特色?

不用說,就是價格導向思維吧?所謂價格導向思維,換句話說就是「貪小便宜」。

過去聽國外一位台灣朋友說了個笑話:一位猶太人開了家麵包店,他的猶太朋友看到了想說麵包店會需要麵粉,因此開了家麵粉廠。而另外一位朋友看到了兩人的事業,也開了家農場種麥提供麵包廠原料。隨後,有人養牛、生產奶油,有人種番茄,於是一群猶太人創造了自己的商業生態圈,大家都因而致富了。

同一期間,一位台灣人開了一家麵包店,而他的朋友看了以後想說麵包店看起來很好賺於是也開了一家麵包店,而且麵包還比第一家便宜五毛錢。另外一位見了兩人的事業,就開了第三家麵包店、推出了新口味的麵包,然後價格又便宜了五毛錢。隨後,有人推出了再便宜五毛錢的芝麻口味麵包,有人推出了又便宜了五毛錢的花生口味麵包,有人推出了形狀像是生殖器而且又便宜了五毛錢的麵包。最後,因為價格下殺到只剩下原物料成本,大家都沒利潤了而紛紛關店。

雖說是笑話,但這形容的情況之確切,還真的讓人笑不出來。這種現象,也是為什麼台灣會從葡式蛋塔、珍奶、火鍋,一直到現在的夾娃娃機店,重複著一窩蜂削價競爭的現象一再重演。

在台灣,跟人家做差不多的東西(甚至差人家一點點)卻比人家便宜的生意聽起來很誘人,但是世界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會被這種模式吸引。

大家是否有發現,台灣的電腦和手機品牌殞落的過程是不是很類似?

基本上就是技術不如人、專利不如人、設計感不如人,最後開始降價,開始開發低價市場,最後把自己的利潤全部下殺到零。世界上唯一能夠在這種惡劣商業模式中存活的,就只有中國的企業,因為其背後的資金來源不受資本市場牽制。

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消費文化並不是價格導向。以瑞士、日本為例,這兩國的消費文化就是以品質導向,即使一般大眾消費品上,在設計感和質感上都會有一定的堅持。而有些文化如美國、德國、英國,就是以效率和產品多元性導向,這些文化的人願意花更多的錢來節省時間,也願意在某種條件下犧牲部分品質或設計感去換取效率。而當然有些文化如許多拉丁語系國家如義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則常常以主觀體驗和美感為導向,人不見得追求物質的精美,但是卻對於美感設計、氣氛、配色等有很嚴格的要求。

以上粗略的分類,重點在於這些國家的消費文化,對於價格和利潤都有個停損點。到了某種程度,品質再差的產品就不會有人買了,而利潤再低的產品就不會有人做了。

如果台灣人去別的市場做生意卻沒有辦法達到別人對於品質、效率或是設計感的堅持,當然會每況愈下。

相反地,在台灣如果很多人認為鼎泰豐炒飯加醬油多收五十塊、或是鬍鬚張魯肉飯賣得比小吃攤貴不合理的話,基本上很多品質和價值導向的商業模式,在台灣市場都很難成功。

不把時間當成本

這基本上是價格導向思維的附加產物。因為消費大眾對於價格太過於敏感,而原物料價格的調整空間又有限,最後當然就是從人力資源上開刀。

這也衍生出台灣人習以為常的「時間不當成本」的文化。大家習慣低薪又要加班,大家也習慣常常用爆肝去換取薄利。

這種思維連在台灣的科技業都看得到:有很多創業家習慣用大批的實習和低價人力超時工作來換取微薄的收益,可是這種模式基本上是無法量化的。

世界上已開發國家除了台灣以外,幾乎沒有國家的企業可以公然阻礙工會行動、恐嚇加入工會的員工。因此,出了台灣到更成熟的市場做生意,勢必要習慣員工的時間才是公司最昂貴的成本。

相對地,許多用來節省時間的科技和產品,在台灣市場的採購意願通常都很低。

沒有信任為基石

沒有榮譽制度這點,通常都是在國外待久的朋友回國後才會有感覺,因為這事在台灣司空見慣,長期住在台灣(和中國)都不會有感覺。

所謂無榮譽制度,意思就是台灣民族本性中,基本上是沒有「信任」作為基石的。

這點何以見得?從台灣人的商業習慣就可以看出。

在台灣生意上簽合約,只要錢和貨還沒到之前,都不算數。而台灣買東西,大部分時間都不能退貨(或是退貨程序根本麻煩到爆)。其他更瑣碎的如進場不買票之類的行為,更是多到不勝枚舉。

但是很多國家如德國、瑞士、美國等,火車站沒有欄杆、車上也可能完全沒有剪票員,整個制度就是靠榮譽制度運行。這種對於人不太防範的作法,在台灣人眼裡看來是非常奇怪的,過去就有台灣留學生在歐洲搭火車不買票被抓

因為有漏洞而鑽漏洞,台灣人認為是小事情,在國外被抓還會埋怨外國人不通情理。但是,今天要換個角度想,嘗試去了解其他國家文化中的榮譽制度。比方說,在美國做生意有個很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大家很講究榮譽制度,在商場上基本上口頭答應跟簽紙本合約的社會意涵是一樣的。在美國,若對方信任你,只要你口頭上保證,對方錢就匯過來了。

試想,在講究榮譽制度的社會中,若碰到不誠實的人,大家自然是會很嚴厲的批判。

所以說,出國的時候,台灣人常常看到歐美國家還在用磁條卡、甚至是沒有電子功能的通行證,都認為對方太落後。

其實不是人家落後,而是人家社會中根本不需要更先進的技術。如果用一張紙卡,大家就會乖乖付錢,那幹麼沒事去裝RFID或是晶片?

相反地,今天很多可能被盜用的QR Code、條碼系統,更不用談磁條和紙卡系統,在國外可以用,在台灣卻不見得能用,因為太多人有小聰明會去省那點小錢而去盜用別人的帳號。

沒有資安與隱私權觀念

台灣,跟中國一樣,是一個沒有隱私權和資安觀念的國家。

為什麼?

因為我們戒嚴、軍政太久,還沒有覺醒。這問題,在很多專制政體的國家都出現過。

怎麼看出台灣人沒有隱私權和資安觀念?從台灣人用個公共Wifi都要打身分證字號、去辦個手機門號都要檢驗雙證件就可以看得出來。

因為過去的台灣社會太多商業和社會資源被公家和裙帶資本體系把持住,而又因為戒嚴時期甚麼都要實名制,大家早就習慣把個人的身分證字號和其他敏感個人資料通通交出去。

這也意味著在台灣市場防範和偵測個資盜用行為的難度又提高了。

短結:台灣其實就像輕微版的中國

有時在看待市場,並非經濟環境有了,就可以直接將商業模式移植。因為每個國家之間的人文風情或說民族性不同,對於消費品質和商業行為的要求也不同。

綜觀而言,台灣人對於價格的敏感度、對於時間成本的漠視和對於資安的無感,造就了一個非常特殊且低利潤的商業環境。這些特性只會造就更糟糕的商業環境,更極端的例子就是中國。

台灣就像是個輕微版的中國。

因此,當台灣創業家長期在這商業環境中打滾,常常想出的商業模式,也都無形中接受了這些假設。

故此,台灣創業家若真想要走入其他市場,首要之務就是了解該地人民的價值觀與台灣人有何不同之處。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企業經營管理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業務平台升級 助攻業務行銷數位力
國泰人壽業務平台升級 助攻業務行銷數位力

國泰人壽持續推動數位轉型,第四屆數位業務發表會近日登場,發表AI創新應用及數位工具升級成果。會中亮點包括升級業務行銷工具「新業務平台 NAP 3.0」(New agent Platform, NAP)導入三大 AI 功能,並率先試辦「全場景人臉辨識計畫」,以提升業務通路服務效率與專業能力;並特地邀請新加坡保險同業MDRT(百萬圓桌會員)業務菁英參加,同台分享跨世代客群溝通與數位轉型實務經驗,泰國人壽更派出策略創新長等高階主管來台參與盛會,期能攜手海外同業彼此交流,為國壽業務部隊經營開創新視野。本次發表會活動吸引逾400位業務人員到場,另有2萬人透過線上直播參與,創下發表會收視人數歷史新高。

國泰人壽自2022年起每年舉辦數位業務發表會,透過新技術、新應用發表,協助業務人員更掌握科技趨勢與善用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於發表會中表示:「國泰人壽的數位工具不斷進化,NAP從5年前戰情室藍圖規畫,現已成為業務同仁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落實了效率工作與輕鬆生活的承諾,期許進入AI時代,國壽同仁以更堅實的底氣疾風前行。」強調保險服務已邁入智慧新時代,作為台灣保險業數位轉型的先驅,國泰人壽持續投入創新科技,為業務夥伴打造全方位的數位工作環境。

國泰人壽
國泰人壽副董事長李長庚(左3)及總經理劉上旗(右3)率領高階主管,出席數位業務發表會,展現公司對數位轉型的高度重視。
圖/ 國泰人壽

此次發表的「新業務平台NAP 3.0」導入三大AI新功能:一是「文件智慧識別」,透過AI大型語言模型(LLM)輔助智慧字元辨識技術(Intelligent Character Recognition,簡稱ICR),當業務夥伴為客戶進行保單健檢時,不需手動輸入,就能透過ICR拍照將資料正確帶入相關欄位;二是「自動生成圖文」,讓業務夥伴運用AI自製賀卡轉傳給客戶,利用生成式AI技術產生各類情境圖文,讓業務員有源源不絕的話題可以拜訪客戶;三是「AI COACH口袋教練」,能協助業務人員模擬真實銷售情境,透過話術指導與即時修正建議,提升與客戶溝通的精準度與專業服務水準。再搭配「FitBack健康吧」增進與客戶的互動,提供完整且深度的保險資訊,成為業務人員的最強後援。

國泰人壽
國泰人壽NAP「AI COACH口袋教練」協助業務人員模擬真實銷售情境,透過話術指導與即時修正建議,提升與客戶溝通的精準度與專業服務水準。
圖/ 國泰人壽

「新業務平台NAP 3.0」平台使用率已達到100%,深獲業務人員肯定,今(2025)年國泰人壽更率先實現試辦「全場景人臉辨識計畫」,應用於投保、保單變更、保費付款授權、理賠申請及據點臨櫃辦理等五大保險服務流程,業務夥伴可協助客戶使用NAP平台完成人臉註冊,暢行國泰人壽全服務平台,除了讓客戶能享受快速、安全且便利的數位服務,亦能強化業務通路的服務效率,預計年底前將全面推行。

在培育業務人員專業能力方面,國泰人壽優化「C-Learning」內部學習社群平台,以遊戲式的學習模式,提供教育訓練及時事分享,提升學習動能;更透過「集團全攻略」匯聚人壽、產險、金融及健康四大核心服務素材,讓業務人員能夠開拓例如企業主、新手爸媽、超跑車主、銀髮族等不同客戶族群,並透過工具獲得實質的銷售幫助。未來,國泰人壽將持續落實集團「BETTER TOGETHER共創更好」的品牌精神,深化AI技術應用,打造「人機協作」的最佳典範,優化數位服務功能,攜手業務夥伴開創保險服務的新局,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