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國家級投資光環,台杉總經理:我們用矽谷速度做事
頂著國家級投資光環,台杉總經理:我們用矽谷速度做事

台杉投資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為結合民間力量的「國家級投資公司」。也因為背負著國家級的頭銜,一舉一動都受到民眾相當大的關注。

你也許沒有聽過台杉,但「台杉案」三個字在媒體渲染之下,比原本的投資公司還更加廣為人知。台杉案主要抨擊泛公股銀行對於台杉的投資、台杉所投資的海外企業比例過高以及最讓人詬病的「不透明」。

一甩不透明爭議,台杉將於年底公布投資細節

對於台杉「不透明」的指控,主要是目前並沒有對外揭露相關的投資業務。對此台杉投資總經理翁嘉盛表示,將於今年底適度揭露部份投資細節,目前空空如也的官網也會在彼時完成。「我們走得很快,想趕快成立、趕快幫助新創,其他部分有些跟不上腳步,年底前會給大家清楚的方向。」翁嘉盛說。

遲遲沒有公布相關的投資訊息,其實跟創投的工作規則也有關係。「太早揭露其實會造成困擾,要兼顧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夥人)、投資者與被投資公司的權益。」翁嘉盛說。對內,包含董事會、管理委員會、投審會,台杉有義務將資訊開誠布公;不過對外,考量到所投資的標的有許多為B2B的業務,過早揭露容易造成競爭,「這點其實跟傳統VC做事的方法一樣。」

海外投資比例過高?台杉:為台灣帶來益處

而對於投資海外企業比例過高,陷入了「不是真正在幫助台灣」之名,翁嘉盛覺得眼界可以放得更遠,透過海外投資其實也會為台灣帶來許多益處。特別是ICT產業,坐擁許多資產,密切地想要轉型,如果海外企業可以帶回更多的發展機會,相信能為台灣帶來一波未來商機。

以台杉目前鎖定的IoT(物聯網)領域來說,主要的投資地為台灣、美國。「投資了美國公司,許多都會回到台北、新竹設立R&D中心,相關發展一定會有利於台灣IoT產業鏈。」翁嘉盛說。他也透露台杉目前一年已經看了200多件IoT的案子,領域包含智慧醫療、無人駕駛技術以及半導體產業,幾乎每天都在不斷地審核與找尋團隊。「我們是用矽谷的速度在工作。」訪問中翁嘉盛不只一次這樣說。

此外,對於海外投資,翁嘉盛也舉了一個智慧醫療的標的為案例。在美國發展的智慧醫療解決方案,許多都需要結合台灣ICT產業共同發展,「結合美國的know-how來定義產品,然後把需求拿回台灣做,」藉由兩國的密切合作能夠替台灣找尋產業的未來趨勢。

給台灣新創的建議:找尋國際人才、投資者

而回到台灣新創的部分,翁嘉盛也歡迎優質的台灣新創與他聯繫,目前瞄準A輪與B輪間。不過,他也提到新創要做到規模化,就一定要走向國際,「台灣、美國的案子大概50、50,但是美國的規模、潛力很多都比台灣還大。」

詹益鑑_2018_10_04_蔡仁譯攝-2.jpg
台杉顧問詹益鑑認為,邁向國際的新創必然需要不同類型的國際人才。
圖/ 蔡仁譯攝

台杉的顧問詹益鑑也舉了一個例子,他認為專注於人工智慧的台灣新創Appier之所以能成功,與找尋國際人才有相當大的關係。邁向國際的團隊,翻開商業夥伴、團隊的組成,絕對不只當地人。國際型人才的投資成本很高,但是是必要的。同時,他也提到台灣創投人才也有斷層,未來也許會朝這個方向努力。

而對於著眼於國際的新創團隊,就連找尋投資者、Angel(天使投資人) 都要想辦法與國外產生連結性。這也是翁嘉盛希望台杉所達成的目標以及存在的必要,期望可以為台灣企業搭起連結國際的橋樑,「有好的talent(才能)、人才、技術,我們就協助他連結到國際市場。」

中美貿易大戰下,台灣正處於「黃金風口」?

翁嘉盛也在訪談中特別提到中國的狀況,在世界局勢發生轉變的現在,也許是台灣最好的機會。

「中國的確是很大的市場,但是要相對小心的處理。」翁嘉盛說。過去中國在矽谷相當侵略,但在中美貿易戰持續的情況下,近期中國對於矽谷的投資金額已經大幅下降,美國對於中國相關的投資審查機制也變得相當嚴格,有漸漸把中國擋在外的趨勢。

也因此現在對台灣來說也許是「黃金風口」。過去十幾年的時間,台灣在軟體、電子商務沒有跟上世界的腳步,但是IoT與AI將是重要的轉機,兩者都跟ICT產業有密切的連結,正是台灣的強項。「AI不是 buzzword(流行語),跟IOT一樣都是跨領域的重要發展。」詹益鑑說,也因此台灣沒有落後的藉口。

「現在台杉在做的事情,中國VC已經做了一段時間,但是我們更加公平、公開。」翁嘉盛說。而年底台杉是否會如翁嘉盛所承諾,公布相關的投資資訊,將成為他口中「公平、公開」的檢驗成績單。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2025.08.13 |

全球製造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從勞動力短缺、供應鏈脆弱,到淨零碳排與數位轉型需求的成長,每一項趨勢都正重新定義產業格局。對此,AWS 發布《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白皮書,深入剖析製造業在全球地緣政治與市場變化下的挑戰與機會,提供台灣製造業適合的落地策略與最佳實踐方法。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擔心無法回本、缺乏知識技術,台灣升級「智慧製造」卡關中

台灣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同時面臨地緣政治風險、技術門檻高、人才缺口大等多重挑戰。其中在供應鏈韌性方面,壓力更為顯著。根據英國營運持續協會統計,全球近 8 成企業在過去 12 個月曾遭遇供應鏈中斷事件,凸顯全球供應鏈的脆弱,台灣製造業也難以倖免,特別在國際局勢不確定性與在地原料依賴度高的情況下,會進一步放大成本與交期風險。

生成式 AI 應用快速擴展,預計 2025 年台灣企業導入將進入早期大眾階段,並以半導體產業為先導,逐步擴散至其他領域。DIGITIMES 調查顯示,已有 18.1% 的企業採用生成式 AI,並積極用於改善營運效率與產品良率,然而仍有 31.5% 的企業尚未規劃導入,主因包括成本考量、缺乏知識與技術、產業需求不明確,使企業在大規模部署時保持謹慎態度;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2023 臺灣企業轉型現況及需求調查》也顯示,37% 的企業擔心智慧製造投資報酬率過低,30% 缺乏導入知識與技術,27% 不清楚如何實踐,導致智慧製造推動困難。在電子製造業迫切需要專業人才之際,許多產業面臨預算與數據分析能力不足的窘境。

AWS
圖/ AWS

此外,勞動力老化也是台灣製造業的問題。以國發會數據估算,2030 年台灣 50 歲以上就業人口將達 23.8%,導致技術傳承與產線穩定性受衝擊;同時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迫使製造業必須進行碳盤查與能源優化;加上雖然 9 成企業已啟動數位化,但多數仍停留在營運系統,生產端 IoT 與 AI 應用不足,數據價值未被充分釋放。上述都恐將成台灣製造業升級的阻礙。

全球製造業大變局,智慧製造成關鍵突破口

根據媒體《DIGITIMES》研究,全球智慧製造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3,212 億美元,快速成長至 2033 年的 1 兆 1,583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13.7%。在社會和全球趨勢的推動下,不只對台灣的製造業帶來新的壓力和挑戰,同時也催生了產業升級需求。

所幸,隨著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日益成熟,替台灣製造業帶來更多可能。目前,IoT 透過連接感測器與生產設備,已實現即時監控與資料收集,並支援預測性維護與生產最佳化。世界製造業基金會報告顯示,IoT 已成企業智慧製造的首要投資項目;此外,智慧製造上,AI 現已被廣泛應用於品質檢測、生產流程優化與預測性維護,企業若結合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與生成式 AI,即能以數據驅動決策,提升生產靈活性並降低成本。

同時,隨著「數位雙生」的發展,企業可藉其進行「虛擬試錯」與「情境模擬」,在導入新技術前,先模擬其對現有產線的影響,或預測潛在風險與資源耗損,避免浪費;另外,在 AI 大規模應用下,數據隱私、安全風險成為顧慮。「主權 AI」確保企業在可信的基礎架構中進行數據分析與模型訓練,降低數據外流風險,並支援在地資料中心部署,以滿足低延遲、高安全需求。企業若在產業升級中,將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整合,即能在自家領域有效推進。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加速轉型關鍵夥伴登場!AWS 台北區域重磅上線

AWS 作為全球雲端運算領導者,深耕台灣市場多年,成為製造業升級「智慧製造」的鑰匙之一,提供全方位資料策略、生成式 AI 創新、敏捷性等多種解決方案,協助製造業突破瓶頸。

過往製造業資料分散在 IoT 裝置、舊設備、資料湖、雲端資料庫與內部系統中,缺乏統一結構與命名規則,也受到組織文化與部門隔閡影響,導致難以擴展或有效利用。藉由「AWS 工業資料經緯」框架,能支援多來源數據關聯與脈絡化,可用於分析、AI 模型訓練與數位應用程式開發,讓資料運用最大化。藉由 AWS 的高性價比基礎設施與豐富合作夥伴網路,企業可大規模部署生成式 AI 應用。

製造業期待透過生成式 AI 來加速產品開發、提升營運效率、優化供應鏈並強化客戶體驗。AWS 提供完整 AI / ML 服務,支援模型建置、訓練、推論與部署全流程,助企業快速、安全落實 AI 應用。企業可將專有資料導入基礎模型,進行微調與最佳化應用。

同時,為協助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中維持高度韌性與營運敏捷性,AWS 已於 2025 年初在台灣設立全新 AWS 台北區域,涵蓋三個可用區,將使企業能就地處理與儲存必須留存於台灣的資料,確保資料主權與合規性,同時降低延遲、提升應變速度。AWS 預期將在台北投入數十億美元於營運、基礎設施與客戶支持,幫助製造業數位轉型。

立即下載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
掌握產業趨勢、實戰案例與資安關鍵策略,打造下一階段的製造業競爭優勢!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