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議員候選人呱吉chatbot上線,靠三特色喚出選舉鐵票
市議員候選人呱吉chatbot上線,靠三特色喚出選舉鐵票

松山、信義區市議員候選人呱吉昨(1 日)上線了 Facebook Messenger 的 chatbot(聊天機器人)。

其中,明確地採計真正選區選民的數量,儘管能夠做為大略理解網路聲量的分布與實際轉換比例,但如此赤裸的數字會不會帶來負面影響?呱吉 chatbot 又有什麼值得參考的特色呢?

小特色一:採取「按鈕式」而非「開放式問答」

本次呱吉 chatbot 採用的應對方式為「按鈕式」,而非部分候選人使用的「開放式問答」。舉例來說,丁守中與柯文哲的 LINE chatbot 都採用開放式問題,使用者能夠自由打字提問。但這也造成了系統在判斷問題時的難度,因此經常出現答非所問的笑料。

呱吉 chatbot 採用的後台為台灣新創 BotBonnie 的系統,過去 BotBonnie 的執行長羅建凱也在受訪時提到:「從數據上來看,使用者更喜歡按鈕式的 chatbot。」按鈕式不只在開發技術上較簡單,與開放式問答相比,使用者也不會有不知所措、不知道要輸入什麼的感覺。

畢竟 chatbot 最大的目的,就是讓使用者走完流程,並體驗到製作方想要傳達的創意與理念。

而呱吉 chatbot 最多只會有兩個問題,使用者不容易跳出,相對來說也容易完成全部流程。

螢幕快照 2018-11-02 下午3.38.22.png
呱吉 chatbot 至多只有兩個選項可以按。
圖/ 呱吉 chatbot

另外一個較好的按鈕式 chatbot 案例,則是國民黨市議員候選人徐巧芯。

螢幕快照 2018-11-02 下午3.21.25.png
徐巧芯 chatbot 甚至會出現本人的音檔,有種身歷其境的拜票感。
圖/ 徐巧芯 chatbot

徐巧芯的 chatbot 透過按鈕不斷引導使用者知悉更多的政見,部分選項甚至還會出現小額捐款的選項與徐巧芯本人聲音的音檔,有種聲歷其境的拜票感。你也許不吃這一套,但你永遠不知道那些使用 Messenger 的長輩是否買單。

小特色二:不煩,才有持續的可能

呱吉 chatbot 在流程設計上相當短,約五個按鈕就能完成。在這方面 chatbot 跟填問卷一樣,流程越長,跳出率越高。呱吉 chatbot 透過按鈕式、短流程大大提升了完成率。

不過,短流程傳送的資訊量必然較少,呱吉 chatbot 要取捨的便是挑出最吸引人的政見來宣傳。他們選擇了用民生社區的冷知識、小故事做為開頭,並接續提出呱吉的居住政見。想看更多完整的政見,在 chatbot 的最後也有「看完整政見」的選項。

螢幕快照 2018-11-02 下午2.58.32.png
呱吉 chatbot 提供了訂閱功能,能與使用者保持聯繫。
圖/ 呱吉 chatbot

另外一個短流程的問題則在於,做完就沒了。因此在呱吉 chatbot 中特別設計了「訂閱功能」,如果能夠持續利用吸引人的小故事來開頭,又能維持高檔的使用體驗,相信較能維持訂閱的黏著度。

小特色三:多少人支持,一目瞭然

最重要的是,呱吉 chatbot 在問題中直接詢問了使用者「是否為選民」、「是否支持呱吉」兩個關鍵性問題。並讓使用者「一目瞭然」還差多少支持者才能將呱吉送上市議員寶座,這個數字非常赤裸,又有什麼意義呢?

螢幕快照 2018-11-02 下午3.45.10.png
呱吉 chatbot 的最後,完整地顯示了目前有多少松山、信義的選民支持他。
圖/ 呱吉 chatbot

只要呱吉 chatbot 的使用基數不斷擴大,且大家有按照規則來,呱吉的競選團隊將能更確切地掌握有多少鐵票。更重要的是,能夠透過訂閱的方式, 與這些鐵票保持聯繫與維持 100% 的觸及率 。將這些鐵票轉換成一個個的發聲點,甚至是主動替呱吉宣傳政見的種子。

不過,這樣做也不是沒有缺點。當使用者的基數沒有辦法擴大,顯示出來的支持者人數將會少得可憐;又或者使用者們並沒有誠實作答,讓預估出現重大的偏差。呱吉 chatbot 於今(2 日)出現的松山、信義區支持者人數為 538 人,完成度 4%,就呱吉的人氣來說,這個數字並不及格。儘管知道這個數字並不等同於最後的投票人數,但對於整體士氣來說也許多少會受到影響。

即便呱吉 chatbot 也許稱不上完美、傳播的廣度也不夠,但至少在流程、創意與目標上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不過,僅管候選人們使用的科技與創意有多貼近時代,最終仍會回到產品——也就是候選人本身,11 月 24 日投票日終將揭曉。

關鍵字: #Chatbot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