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司給人家買」,簡立峰談台灣新創出路:人才購併
07

「做公司給人家買」,簡立峰談台灣新創出路:人才購併

台灣新創跟傳統企業距離太遠,以至於鮮少看到「人才購併」的例子,但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認為,台灣新創或許可以在從消費者角度看需求之外,去看企業的需求,了解大企業下一步會往哪走。
2018.11.06 | Google

「台灣的創業,尤其是軟體的創業都沒去想說:誰來購併你?可是在矽谷,大部分創業都先想好誰來購併你。」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認為,現今的環境和情勢下,人才購併其實是台灣新創很好的一個出口,長期而言,也將是帶動台灣下一波產業改革的關鍵。

「網路是數人頭的產業。」簡立峰把話說得直白,在這個大者恆大的世界裡,台灣可以稱得上是數位時代的受害國,但這不代表台灣就沒有機會。一方面,如同過去幾十年來硬體支撐了台灣的經濟,如今硬體產業還是台灣最大支柱,且在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的發展下,硬體重要性再次被凸顯,預期未來仍會持續有伸展的空間。

另一方面簡立峰指出,過去在微軟時代,人才是以美國為中心,現在的網路公司則是可以透過網路在世界各個角落協同工作,帶動全球人才布局的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才購併」可以是台灣很好的機會,而且時機看來已經越來越成熟。

外商在台設研發中心,為人才購併鋪路

回顧過去台灣的發展,鮮少看到「人才購併」的例子。簡立峰認為,這確實是台灣新創和其他地區新創很不一樣的地方。他舉例,在矽谷99%的新創除非倒閉,大多其實都是被人才購併,台灣之所以會出現「有新創但沒有人才購併市場」的現象,主要還是因為台灣新創和本土大企業之間的距離太遙遠,缺乏交集。

「你這個產業沒有下游接收者,一堆人(指新創)在上游忙半天沒有用。」他說。不過現在情況已經不同了。一方面,包括Google、微軟、LINE、Oath等等,有越來越多外商在台灣設置研發中心、擴大研發中心規模,或是跨海來徵才。當這些事情發生,就有人才購併的可能。

不過相比美商,簡立峰預期來自東南亞和中國的外商在台灣進行人才購併的可能性更高,關鍵原因就在人才不足。畢竟今天東南亞網路市場相比10年前,可能已經大了10倍不止,「可是他的工程師培養還在漫漫長夜。」

簡立峰指出,目前東南亞除了新加坡,幾乎沒有科技型大學。就算是新加坡,也因為外資不斷湧入、需求大量增加,工程人才一樣吃緊,這樣的需求如今已經外溢到台灣來。

這不只是一種感覺而已,實際上簡立峰觀察到,在3、4年前,年薪新台幣100萬元對台灣軟體工程師就算是不錯的薪資水準,但現在這個數字已經拉升到新台幣150萬元,成長速度非常快,所以他也說:「如果一個美國公司投資新加坡或東南亞,他有一個工程團隊在台北,我一點都不覺得意外。」

企業買公司,人力一次補齊

而且很現實的狀況是:「聘人很慢,買比較快。」對一個企業主管來說,與其一個人、一個人面試,透過購併除了可以一口氣將人力缺口補齊,還可以把程式碼也一併帶進來。此外,購併和聘僱通常是不同的資金來源,這是為什麼許多專案負責人其實更傾向走購併這條路。

既然已經看到需求,「與其你被人家買掉,不如自己賣掉。」在簡立峰看來,「做公司給它(大企業)買。」其實是一個值得思考,但多數台灣創業者可能都還沒看到的方向。

「大部分網路創業家都是從消費者角度看到需求,但沒有看到企業需求。」簡立峰曾看過不少台灣新創從消費市場起步,等到有一天營運撐不下去,想去找企業投資時,才赫然發現彼此完全沒有交集。他提醒:「很多時候還是要了解市場趨勢,大企業下一步會往哪走。」

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
台灣尤其是軟體創業都沒去想『誰來購併你?』在矽谷,大部分創業都先想好誰來購併你。

當然,一個購併案的發生,往往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簡立峰指出,當一個專案剛起步,什麼都沒有的時候,購併可能還不在企業的考慮之內;但如果發展到太後期,內部團隊已經達到一定規模,這時採取個別招聘又會比購併來得合適。所以最好的時間點應該落在「高速發展的早期」,也就是方向確立、準備加速前進的時候。當然,這當中的拿捏確實很不容易。

或許有人認為創業如果以「做公司給別人買」為目標,好像很沒志氣,但簡立峰是這麼看的:「當別的國家的創業家來台灣買人了,把工程師都買掉的時候,未來的創業家就在這些工程師裡面。」實際上從過去的很多例子可以看到,許多成功創業者正是從Google、Facebook、阿里巴巴等大企業出來的員工。

當然,這會需要一點時間,「當你的國家被人家投資10年後,創業家才會出現。」簡立峰說:「目前看起來我並不悲觀。」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