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和網路就業前景暗淡,三季職缺數較去年同期少51%
中國金融和網路就業前景暗淡,三季職缺數較去年同期少51%

最近,中國人民大學聯合智聯招聘發佈的中國就業景氣指數報告,指出2018年以來整體就業景氣指數可能沒有前年好。

根據該報告:2018年7~9月中國就業景氣指數(CIER)小幅上升至1.97,高於前兩季度的數值1.91和1.88。按照以往經驗,第二季因大學生畢業季,就業市場競爭較大,該時期結束後求職人數和職位需求環比會有所回落,就業指數上升,去年也如此。7~9月求職申請人和招聘需求人數環比分別下降了24.37%和20.79%,該季度CIER由此上升,但這一數值仍低於去年同期的2.43,下滑19%。

CIER透過市場招聘需求人數除以求職申請人數而得出結果,一般來說數值越高說明競爭越小,就業行業就越好。而CIER指數從去年第二季度開始下滑,當時國信證券撰寫的報導提到,儘管國家統計局披露的調查失業率在下降,但走弱的CIER反映了就業市場上的潛在風險,不可否認市場上職位空缺和求職人數的比例也在下降,適合求職者的崗位越來越少了。

據報告,2018年以來網路/電商、金融、仲介等十大行業所呈現的CIER指數均有所下降。僅依第三季度資料來看,十大行業環比第二季度有所上升,但比前年同期整體下滑。其中以網路/電商和金融行業相關數據下滑得最厲害。

金融與互聯網就業率下滑1.jpg
圖/ 好奇心日報

另一份由智聯招聘發表的應屆生求職報告則顯示,應屆生整體就業形勢好於2017年。該報告也提到,2018年大學生就業景氣度指數為2.68──也就是說每1個求職者面對2.68個崗位人數需求,這一指數較去年的1.78有所提升。而應屆生就業景氣上升可能與幾個事情相關:大學畢業生的總數在減少,應屆生市場變好──企業出於成本考量,招聘更多的廉價勞動力。

該報告還指出,越來越多畢業生青睞鄭州、天津、杭州、西安和南京等新一線城市,而這些城市也逐漸成為網路公司總部的移轉城市,像是阿里巴巴在杭州、小米要去武漢、訊飛在合肥等。工作在北京、上海等傳統一線城市,在應屆生的期望中逐步下滑。

麥可思研究院統計了近5年的畢業生流動情況,也證實了該現象。其資料顯示,越來越多的應屆生不再湧向一線城市。根據該統計,本科畢業生在「北上廣深」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28.2%下降到2017屆的22.3%。而除了應屆畢業生之外,畢業半年後曾在「北上廣深」就業的本科生,三年後離開的比例從2012屆的13.7%上升到了2014屆的21.7%。

網路和金融職位需求下降最多

具體來看,網路/電商行業的CIER指數,從去年同期的12.62──排名第一,2018年下滑66.7%至4.2,位列第四。細分來看,其中IT/網路行業的招聘職位數與前年同期相比減少51%,連續第二個季度出現需求的負增長,職位的收縮幅度遠高於全中國的平均水準。網路/電子商務子行業的招聘需求同比下降達57%、網路遊戲則減少48%。

報告指出,這與網路行業發展遭遇流量瓶頸有關。網路競爭白熱化,資本不再熱衷於流向這個領域。原以流量起家的大網路公司,開始轉向產業網路,騰訊、美團等公司在下半年開始分別對外公佈調整組織架構,從消費網路邁向產業網路(B端),而阿里巴巴從前幾年開始不斷向雲技術、人工智慧等產業端大筆投入。

而2018年,網路流量紅利逐步衰減的同時,每個具體的行業都有監管的問題。2018年年初,遊戲版號停止審批,伴隨一批遊戲行業倒閉和從業人員流動。網路行業大部分公司不是在調整業務就在裁員,滴滴多業務合併、錘子發不出工資、摩拜、知乎、鬥魚等裁員、36氪的氪空間裁掉整個活動部門……

根據統計,僅2018年12月以來,至少13家網路公司被爆裁員。不過,基本上沒公司承認裁員,都把裁員說成優化人員配置。

金融與互聯網就業率下滑2.jpg
圖/ 好奇心日報

網路金融行業則慘得一塌糊塗。這個行業從2013年興起,至今已成立7000多家,但在過去一年中,75%的公司不是已經倒閉就是跑路。根據網貸之家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網貸行業停業以及問題平臺已達5245家,涉及的投資人數約200.9萬人,涉及貸款餘額1612.5億元。

網路金融平臺不斷爆雷,某種程度上帶動了金融行業就業整體下滑。據第三季度就業景氣報告顯示,7~9月金融行業整體招聘職位需求下降46%。但具體到各子業務中,剔除保險一路保持良好就業以外,以基金/證券/期貨/投資行業的招聘職位數同比降幅最大,同比降50%,銀行、信託等其子類的招聘需求則分別為17%和38%。

2018年9月以來,中國就基金合夥人繳稅稅率引起了一系列爭論:稅率按股息、紅利和項目轉讓收益的適用20%稅率、還是按個體工商戶經營所得適用的5%~35%超額累進稅率。而在此明確稅率之前,創投裡的人民幣基金已經減少了四成。到了2018年前11個月,清科稱,股權投資市場募集1.15萬億人民幣,同比下降28.7%。行業不景氣,又進一步削弱了行業招聘需求。

券商領域則從上半年就開始「焦頭爛額」,收入下滑、零傭金成為行業主流。1~6月32家A股上市券商淨利潤340億人民幣,同比下降23%──這一速率遠超營收下滑的7.9%。下半年情況也沒有改善。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資料,131家證券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收入1893.31億人民幣,僅為2016年同期的78.25%、2015年的43.33%。

報告還指出,2018年4月開始執行的資管新規,以及不斷規範P2P和網貸行業等措施,影響了金融業的招聘和求職數量,四季度可能持續保持下滑狀態,最終導致金融行業內部的景氣度出現分化,但具體效應仍有待觀察。

金融與互聯網就業率下滑3.jpg
圖/ 好奇心日報

民營企業薪酬優勢不再,小企業招人更難

網路和金融也下滑的職位需求,也跟當下這兩個行業的裁員呼應。而根據報告,2018年7~9月景氣上升幅度最快的行業是教育/培訓/院校。「普遍來看,在宏觀經濟承壓時,許多職場白領往往會透過繼續讀書深造、職業培訓等方式來增加自己的競爭力,也使得教育培訓行業的就業景氣度從上一季度的第五升至本季度第三。」報告寫道。

僅從增速變化來看,中國國家統計局去年公佈的11月投資、出口、消費三大資料基本處於歷史新低;生產方面,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利潤增速不斷下滑。前11個月該增速僅11.8%,為近2年內新低──2017年年初、2018年年初分別31.5%、16.1%。

「無論是從不同性質企業還是不同規模企業的平均薪酬來看,我們均能夠發現民營企業經營困難,」中國國信證券研究員說。

人大和智聯招聘的報告,也調查了不同性質企業的平均薪酬。具體來看,合資企業、上市公司、外商獨資和國企的平均薪酬水準基本相當,均在8300~8500元人民幣的範圍內;而民營企業和事業單位的平均薪酬則明顯較低,其中民企的平均薪酬最低,為7608元人民幣。根據智聯招聘統計資料,全中國37個城市個不同性質企業平均薪酬,從2017年至2018年年底的7個季度中,民營企業有4次墊底,另外3次也排在倒數二位。

民營企業薪酬優勢喪失的背後,與其自身利潤率下滑相關。我們根據同花順iFind所提供的資料發現,民營企業利潤增速從2016至今在5.2%~6%之間波動,整體增速在2016年時仍在中國國企、外商等五類企業中位列第二或三,此後逐步下滑。2017年4月至今持續為五類企業中利潤增速末尾。

招銀國際的統計資料顯示,在最近三年的去槓桿改革中,主要受影響的仍是民營企業。由於去槓桿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銀行收縮信貸,在資金趨緊的情況下,企業帳期被迫拉長,交易風險大幅增加。自2016年以來,中國國有企業應收帳款平均回收期從7天下降到0天左右。私營企業則從1天上升到10.9天。與此同時,民營企業的利息開支也在加大

金融與互聯網就業率下滑4.jpg
圖/ 好奇心日報

另一方面,2018年7月中國發佈新規定:自今年 1 月起,社保費將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這一變化將加重企業的負擔,很多地方不繳納社保的小企業也可能將被追繳。但據《21世紀經濟報導》於2018年12月27日報導指出,企業社保轉交稅務部門可能會暫緩,具體實施的時間還未知。

而據國信證券報告顯示,在2017年以前民企的薪酬水準還具有一定的優勢,而且規模在100人以下的企業的平均薪酬也極具競爭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尤其小企業經營困難,從而又影響了招聘、就業情況。

在人大和智聯招聘的報告中,大型企業的CIER指數最高為2.87,就業形勢相對較好;微型企業為1.23、中型企業1.19、小型企業最低為0.92。從環比來看,2018年7~9月大中型企業CIER指數上升明顯,小微型企業上升幅度略小;從同比來看,大中型企業在本季度的就業形勢明顯好於去年同期,而小微型企業的CIER指數要明顯低於去年。

本文授權轉載自:好奇心日報

關鍵字: #金融信託產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