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後的世界變這樣:你的鞋、你的車、你的內衣比你還聰明!
30年後的世界變這樣:你的鞋、你的車、你的內衣比你還聰明!

本文摘自《未來世界的倖存者》,大寫出版

2017年2月,世界移動通訊大會(MWC)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召開,該年的演講嘉賓是日本首富軟銀集團CEO孫正義。

他的演講主題是〈為什麼人工智慧肯定會超越人類〉。他提到,人類的智力是一個正態分佈,「IQ測試」假設平均智力是100,標準差是15,因此95%的人的智商在正負兩個標準差範圍內(即70~130)。愛因斯坦的智商可以達到190,也就是六個標準差,這意味著他比99.99966%的人都要聰明。但是從整體來看,人類的智能是有限的。

人類的智能也幾乎固定不變,不會隨著時間發展,很難說現代人就比古人聰明,未來的人也未必更聰明。

30年後AI智力,IQ可達10,000

因為智力的生理基礎是大腦,人的腦容量只有1,300多毫升,包含了300億個神經元細胞。一萬多年前就是如此,再過一萬年,大腦可能還是這樣大小,不太可能愈長愈大。

人工智慧的基礎是大規模集成電路(積體電路),指甲大小(1平方釐米)的晶片,可以集成上百萬個電子元件。有人預測,這個數字每過兩年就翻一倍。孫正義的預測是,30年後的集成電路,電子元件將是現在的100萬倍, 即1萬億個!相比大腦的神經元細胞(300億個),他的結論是,人工智慧大約在2018 年就能達到人類的智力,30年後的2047年,人工智慧的IQ將達到10,000。

你想想,那個時候你的鞋子裡內置晶片的電子元件數量,都比你的腦細胞還多。你穿的鞋子都比你聰明。

孫正義出身底層,祖父是從韓國大邱移民至日本當礦工的朝鮮人。他的巨額財富來自對於未來的準確判斷和投資。他早期曾經投資過思科和雅虎,都發了大財。1999年,他遇到了馬雲,只談了六分鐘,就決定投資2,000萬美元,成了阿里巴巴最大股東,這筆錢的回報率後來超過2,500倍。

如果這一次孫正義依然正確,那麼未來不僅僅是鞋子,你的住宅、汽車、手錶、馬桶等,所有可以裝上晶片的東西都會比你聰明。孫正義說,他的錢都投資在三個領域——人工智慧、物聯網和智能機器人——賭這個預言一定成真。

實際上,「智能鞋子」已經上市了,內置晶片,「搭載六軸傳感器,可以測量日常步數、里程、消耗等數據,在開啟跑步模式後,還可計算並記錄跑步過程中前掌著地、觸地時長和騰空比例的專業運動數據,根據這些數據實時調整運動方式方法」。還有的鞋子會自動綁鞋帶,「用戶穿上時,會啟動腳後跟的傳感器,運動鞋就開始自動調整鬆緊」。

現在的鞋就這麼先進了,再過30年,它們會變成什麼樣?

未來你生活的一舉一動,軟體替你決定

我們周圍的所有東西,以後都會裝上傳感器和晶片,都會具備智能,比人類更聰明。現在已經有了智慧型手機、智能電視機、智能手錶、智能電鍋、智能牙刷、智能內衣……這樣的智能產品將會愈來愈多。

它們收集和處理各種數據,到頭來變得比你更瞭解你。你還記得上個月的今天,你去了哪裡,停留了多久,遇到誰,吃了什麼嗎?你每天幾點入睡,每分鐘的心跳是多少,有沒有做夢?它們都知道。

這些海量的數據,經過統計學處理,就可以精確地刻畫你,發現你最有可能的行為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它們還會自動替你做出最優決策。要是你不知道下一步走哪條路,就讓你的鞋做決定好了。

以GPS導航為例,開車去市中心,根本不用自己選路線,導航軟體早就選好了。就算很熟悉道路,你最好還是聽從軟體的安排,因為軟體比你掌握更多的訊息。有一回,我坐出租車去火車站,那位司機發現軟體給出的路線不是最近的,便自做主張抄近路,沒料到遇上有一段單行道正在施工,根本走不通。

這只是一個小例子:軟體的選擇優於你的選擇。以後不僅僅是路線,所有的決定都將是軟體替你來做。

又比如你想晚上去鍛煉身體,是該上健身房好,還是到馬路慢跑好?你的鞋就會告訴你,慢跑比較好,因為天氣晴朗,風力適中,公共綠地裡面的櫻花開了,一路上可以聞到香氣,而且你的居住區正在流行感冒,健身房裡面被感染的可能性大於40%。

再比如公司聚會,你不知道該找誰聊天,但是你的鞋知道。經過分析社交網站的資料,發現你與張小姐的愛好相似,你們上一周還看過相同的電影,碰巧她還是單身,於是你的鞋建議你走向張小姐,互相認識一下。

「傾聽內心」這件事,恐怕不復見

機器比你聰明,知道你的DNA,瞭解你每頓飯攝取的熱量,它比你更瞭解你,還瞭解其他相關訊息,那麼最優決策就是自己不要決策了,都聽從機器的安排。它的決策才是對你最有利的決策。

如果將來都是人工智慧代替人在決策,那麼個人、個性、自我這些詞就沒多大意義了。古希臘神廟刻著一行字,「認識你自己」;蘋果公司共同創辦人賈伯斯說,「你要聽從內心的聲音」――看來這些都不必要了。

算法刻畫的你,才是真正的你。《人類大命運》(簡體中文版書名叫《未來簡史》)這本書裡面就說:

別再浪費時間研究哲學、冥想或精神分析,你應該系統性地收集自己的生物統計數據,允許算法為你分析這些數據,告訴你你是誰、該做些什麼。

曾經有一本暢銷書《內向者優勢》,解釋了內向和外向根本不是性格問題,而是生理問題。內向者的「多巴胺」分泌比較少,在公開場合容易產生疲倦,而外向者的多巴胺分泌比較多,人愈多愈容易興奮。

將來,人工智慧會精確知道每一類活動的多巴胺指數,選出最合適你的活動,這比你自己選擇可靠多了。

智能可以不需要意識,獨立存在

以前,人們認為,「智能」和「意識」差不多是同義詞,不能獨立存在,只有具備意識的生物才可能具備智能。

人工智慧的興起,使得這種想法不成立了。智能完全可以不需要意識,獨立存在。

沒有意識的機器,也可以具備智能。這種無意識的智能,依靠的不是認知,而是模式匹配。我新買了一台掃地機器人,它對我家的房型一清二楚,根本不會撞牆。原因不是它意識到那裡有牆,而是經過第一天的反覆試錯以後,它記住了那裡沒有路。再比如,機器能夠認出照片裡的鳥,不是因為它認識鳥,而是因為它發現這個形狀可以與數據庫裡面鳥的形狀匹配。

意識與智能的分離,最受企業歡迎。因為企業需要的是智能,而不是意識。員工如果能夠減少個人意識,增加更多的生產線上的智能,就能更符合企業的需要。

你的鞋一天天變得更加智能,由於不用決策了,你本人的智能高低也就不重要了,你的自我意識也會變得淡漠,因為發展個性的結果,無非就是變成你的鞋預測你將會成為的樣子。

最終來說,人工智慧不僅取代了一部分人的智能,還將使得人們缺乏個人意識,不知道自己主張什麼,想要什麼,因為軟體都替你安排好了。民主制度可能也不必要了,因為一人一票的公民投票有一個前提:每個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