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團隊研發!離線也能聆聽串流音樂的運動耳機Go+
本土團隊研發!離線也能聆聽串流音樂的運動耳機Go+

根據2017年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報告,相較收益不斷下降的實體音樂,2004年起數位串流音樂市場快速成長,2016年時收益已高達78億美元,大幅超越實體音樂。

2017年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報告
2016年,串流音樂的收益達78億美元,已超越實體音樂的獲益。

行動裝置的普及帶動串流音樂崛起,透過手機人們能更方便購買、享受音樂服務。雖然可以更快取得音樂服務,但使用者的聆聽體驗卻沒有隨之改善。目前市場上的無線或繞頸式耳機多以藍牙與行動裝置配對,但常有訊號不穩定耗電快速儲存空間不足等缺點困擾使用者。

來自台灣的新創團隊悅動聯網(Fuelstation),開發出能離線支援播放串流音樂的繞頸式運動耳機「Go+」,無需倚賴手機連網,即可藉由GO+在任何地方聆聽串流平台音樂。

Go+運用類似iPod的「快取」(Cache)獨有技術,使用者在串流平台下載後,再將耳機放上專用傳輸座即可同步音樂,不須再隨時攜帶行動裝置,就能隨時隨地離線聆聽音樂

Go+
只要把耳機放上專用傳輸座,即可同步App上的音樂清單。
悅動聯網共同創辦人張淑玲
我們做的不只是耳機,更是一個獨立播放器。聽音樂不應受限於任何裝置與環境,Go+ 要成為後 iPod 時代的革命性播放器!

鎖定運動族群 蒐集數據結合AI要更精準推播音樂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願意投入時間運動,而從中觀察到的現象是,許多人習慣在運動時配戴耳機,使用線上串流平台聽音樂。為了享受音樂只好手機、行動裝置不離身。Go+的出現顛覆這個規則,不須再帶其他裝置、一副耳機就能讓聆聽變得簡單。

團隊表示,GO+還在耳骨位置附近放上「偵測器」,只要戴上耳機,裝置就會自動記錄心律,團隊表示,耳機蒐集的健康數據將形成龐大資料庫,未來計畫將這些數據結合 AI 技術,根據用戶使用情形、身體狀況、所處環境等因素,精準地推薦適合的音樂。

螢幕快照 2018-10-10 下午4.03.26_结果.png
Go+在耳骨的位置搭載「健康偵測器」能自動記錄心律和卡路里的消耗量。

看準國際市場,Spotify是下個合作目標

主打能離線聆聽串流音樂的獨立耳機播放器,串流音樂自然是不可或缺的資源。在台灣,悅動聯網選擇與目前市佔率第一的KKBOX合作,除此之外,未來也計畫與Spotify、Pandora和Amazon等歐美串流音樂服務商合作,希望讓Go+邁向國際。

用戶數達6億,Go+看好中國市場

悅動聯網提及,中國也是他們的重點市場之一,當局在2012年頒布的《廣電法》中,加強對網路音樂版權保護,所以越來越中國人轉而使用串流平台聆聽正版音樂。根據調查,目前中國已有近6億的平台活躍用戶,約是Spotify的8倍之多。看準中國串流音樂市場的高潛力,團隊表示QQ、網易雲和阿里音樂等中國音樂串流平台都會是他們的目標合作對象。

老創團隊又如何?憑創新要在市場掀起一陣旋風

「我們應該算是老創團隊了吧!」悅動聯網創辦人張淑玲笑著說。比起一般多由年輕人組成的新創團隊,悅動聯網成員擁有在ViewSonic等科技大廠服務的多年業界經驗,也因為如此他們對硬體產品的開發與銷售流程並不陌生。

縱使擁有豐富的工作經歷,但悅動聯網還是遇到不少挫折。共同創辦人廖冠瑋表示光測試耳機所用晶片就耗費一年半時間,其中所耗的時間、金錢成本,對新創公司來說是一筆不小負擔。「我們也是創業後才知道新創公司真的不容易,和以前在大廠擁有的豐沛資源完全無法比較。」張淑玲說。

談到投入創業動機,共同創辦人陳正訓表示:「因為市場依然有龐大的成長空間。這兩年來,全球光無線耳機就賣出1.5億副,平均年成長率達25%,更預估在2020年銷量會來到2.5億副,將創造出60~100億元的產值,這樣的市場成長潛力令人興奮。」此外,團隊認為這幾年除了Apple EarPods外,缺乏突破性產品,Go+的創新功能具有競爭力,期待能在市場掀起一陣旋風

關於未來,團隊表示待Go+功能更穩定後,預計在今(2019)年年初會在募資平台上架探查市場接受度,未來也不排除把離線支援播放串流音樂的技術轉移到其他載體,希望除了耳機,能以其他產品持續在市場上掀起革命浪潮。

悅動聯網團隊照片
悅動聯網團隊,左起:硬體工程師李宜勳、創辦人張淑玲、創辦人廖冠瑋、創辦人陳正訓
圖/ 蔡仁譯攝影

創業快問快答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1. 從0到有突破現有技術門檻限制

    1. 軟硬及雲端服務整合的專利佈建

    1. 精實創業lean startup

Q:就目前市場狀況,您認為貴公司服務的競爭優勢為何?

iPod之後,市場再無好的音樂播放器。我們重新定義耳機即播放器,找到新的應用可能。同時高度整合硬體與內容服務,創造全新的體驗。軟硬與服務整合能力是我們目前的優勢。

Q:長遠來看,公司想成為一家何種類型的公司?

藉由高智能耳機作為載體,對戶外運動族群提供更有價值的社群應用服務。結合AI及大數據,我們期待成為聲音創新應用的領導廠商。

公司資訊

公司名稱:薩摩亞商悅動聯網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16/2/4
產品名稱:支援串流音樂離線播放的耳機型態播放器
預計群眾集資上線時間:2019/3
預計出貨與服務上線時間:2019/6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