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檢舉信、一篇報導,揭發Theranos美女CEO「一滴血」的醫療騙局!
一封檢舉信、一篇報導,揭發Theranos美女CEO「一滴血」的醫療騙局!

本文摘自《惡血:矽谷獨角獸的醫療騙局!深藏血液裡的祕密、謊言與金錢》,商業周刊出版

2006年11月17日。提姆.坎普(Tim Kemp) 有好消息要告訴團隊。

曾在IBM擔任高階經理人的坎普,現在是Theranos 生物資訊部門的負責人。Theranos 是一家新創公司(startup),開發最先端的血液檢驗系統。這家公司才剛完成首場大型現場展示,對象是製藥大廠。年僅22歲的創辦人伊莉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飛到瑞士,向歐洲製藥巨擘諾華(Novartis),展現自家血液檢測系統的厲害之處。

坎普寫了封電子郵件給部門15位同事:「伊莉莎白早上打電話給我,表達了謝意,還說『展示很完美!』她特別要我謝謝大家,讓各位知道她很感謝。另外她還提到,諾華非常驚豔,甚至要我們提出財務合作的計畫。此行圓滿達成任務!」

這是Theranos 很關鍵的一刻。至此,這家成立3年的新創公司,不再只是霍姆斯當初在史丹佛宿舍裡突發奇想、雄心勃勃的點子,而是晉升為一家跨國大企業有興趣採用的實際產品。

政商名流加持,管理團隊陣容堅強,幫公司加分不少

展示成功的消息,一路傳到高階主管辦公室所在的二樓。

其中一位高階主管是亨利.莫斯利(Henry Mosley),Theranos 的財務長,八個月前才加入,也就是2006年3月。莫斯利穿著一身皺皺的衣服,綠色雙眼透著洞悉一切的銳利,個性不疾不徐,是矽谷科技圈的老鳥。成長於華盛頓特區的他,在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取得MBA,隨後在1970年代末期來到加州,從此沒離開。他第一份工作是在晶片製造商英特爾(Intel,矽谷的先驅之一),後來陸續掌管四家科技公司的財務部門,帶領其中兩家股票上市。Theranos 絕對不是他的第一次。

莫斯利之所以加入Theranos,是衝著聚集在伊莉莎白身邊的人才和經驗。儘管伊莉莎白很年輕,身邊圍繞的人卻盡是閃耀的明星。她的董事長是唐納.盧卡斯(Donald L. Lucas),1980年代中期栽培出身價億萬美元的軟體創業家賴瑞.艾利森(Larry Ellison),協助艾利森帶領甲骨文公司(Oracle Corporation)股票上市。而盧卡斯和艾利森也拿出自己的錢投資Theranos。

董事會還有位名號響叮噹的成員──錢寧.羅伯森(Channing Robertson),史丹佛工學院副院長。羅伯森是史丹佛的明星師資之一,1990年代末期,由於他的專業證詞:香菸具有令人上癮的特性,使菸草業者不得不跟明尼蘇達州達成指標性的天價和解(65億美元)。根據莫斯利少數幾次跟羅伯森的互動,羅伯森對伊莉莎白有很高的評價。

此外,Theranos 的管理團隊也很堅強。坎普在IBM待了30年,商務長黛安.帕克斯(Diane Parks)在藥廠和生技公司有25年經驗,產品資深副總約翰.郝爾德(John Howard)以前在Panasonic 掌管製造晶片的子公司。小小的新創公司就能網羅如此等級的高階經理人,實屬罕見。

不過令莫斯利買單的,並不只是董事會成員和高階管理團隊。Theranos 鎖定的市場非常龐大,各大藥廠每年花在新藥臨床試驗的金額高達數百億美元,若是能成為藥廠不可或缺的夥伴,只要分到那筆金額的一小部分,就賺翻了。

伊莉莎白要求莫斯利整理一些財務估算,以便她拿給投資人看。莫斯利第一次提供的數字不合她意,於是他向上做了調整。調整過的數字讓他有點不安,但他心想,只要公司每件事都執行得很完美,這樣的數字還算在合理範圍內。況且,創投(venture-capital)業者也心知肚明,想方設法取得資金的新創公司往往會誇大預估,這是遊戲的一部分。創投甚至對此有個術語:曲棍球桿預估,意指像曲棍球桿的形狀一樣,營收先是停滯好幾年,然後奇蹟似直線竄升。

莫斯利不確定自己是否完全了解的部分是: Theranos 的技術到底可不可行。每當有潛在投資人上門,他便帶他們去找蕭內克.羅伊(Shaunak Roy),Theranos 的共同創辦人。蕭內克是化工博士,曾在史丹佛和伊莉莎白於羅伯森的實驗室共事。

蕭內克會將自己的手指扎出幾滴血,然後滴到一個信用卡大小的白色塑膠匣,接著把塑膠匣插入如烤麵包機大小的長方形盒子裡。這個盒子稱為「讀卡機」,可以提取出塑膠匣的數據訊號,再用無線方式將訊號傳送給伺服器,由伺服器分析數據後再將結果傳送回來。大致是如此。

當蕭內克為投資人示範這套系統時,會指著電腦螢幕,螢幕上顯示血液流過讀卡機內的塑膠匣。其實,莫斯利並不理解其中的物理或化學原理,但這不關他的事,他是財務人員,只要這套系統能成功顯示結果,他就很高興,而每次也都有結果。

檢測系統不穩、被隱藏的展示結果,讓員工開始不安

幾天後,伊莉莎白從瑞士返回,臉上掛著微笑、四處閒晃。莫斯利心想,這更加證明瑞士之行非常順利。倒不是說這樣的她很不尋常,她是個積極樂觀的人,具有創業家無上限的樂觀,喜歡在寫給員工的信裡用「extra-ordinary」(非常不凡)來形容公司使命,「extra」(非常)還特別用斜體字再加上連字符號來強調。這的確有點過頭,但似乎真的發自內心,而莫斯利也很清楚,矽谷成功的創業家都如同傳福音般報喜不報憂,憤世嫉俗是無法改變世界的。

可是很奇怪,陪同伊莉莎白前往瑞士的同事,似乎不像她那麼興致勃勃,其中有幾個甚至一臉垂頭喪氣。

是誰的狗狗被車子碾到了嗎?莫斯利半開玩笑納悶著。

他漫步走下一樓,公司60位同事大多一群群坐在一樓的小隔間。他視線尋找著蕭內克,想必蕭內克知道什麼他不知道的事。

蕭內克起初謊稱自己什麼都不知道,不過莫斯利感覺他有所隱瞞,不斷追問下,他才逐漸卸下心防,承認Theranos 1.0(這是伊莉莎白給這套血液檢測系統取的名字)並不是每次都能用。他說,其實有點像擲骰子,要碰運氣,有時會出現結果,有時不行。

這是莫斯利聞所未聞的大新聞,他一直以為這套系統很準確可靠。每次投資人來看時,不是都運作得好好的嗎?

呃……每次「看起來都運作得好好的」,背後其實是有原因的,蕭內克說道。電腦螢幕上出現的影像是真的—血液流過塑膠匣,流入一個像井一樣的小通道—但是有沒有結果就不得而知了。

於是他們預先錄下某次有結果的檢測,在每次展示的最後出現的結果就是事先錄好的。

莫斯利聽得目瞪口呆。他以為檢測結果是即時從塑膠匣裡的血液提取出來,而他帶來參觀的投資人當然都這麼以為。蕭內克剛剛所描述的情況,聽起來就像一場騙局。你可以用滿滿的樂觀向投資人推銷,也可以不掩飾你對成功的飢渴,但這中間有一條不能跨過的線。而現在,在莫斯利看來,已經跨過去了。

那麼,諾華那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莫斯利無法從任何人口中得到老實的答案,不過現在他開始懷疑諾華的展示會上動了同樣手腳。他的猜想果然沒錯,伊莉莎白帶到瑞士的兩台讀卡機在一抵達就故障了,跟她一同前往的員工整晚沒睡、努力搶修。隔天早上展示時,為了掩飾這個問題,提姆.坎普在加州的團隊傳了假的檢測結果過去。

揭露公司問題,換得立即資遣

那天下午,莫斯利跟伊莉莎白有有一種不屬於她那個年紀的大器風采,大大的藍色雙眼盯著你看,眨也不眨,彷彿你就是全世界的中心,近乎催眠,再加上她異常低沉的男中音嗓音,更增添迷惑效果。

莫斯利決定先按捺下疑慮,讓會議順其自然進行。Theranos 剛結束第三輪募資,不管從什麼標準來看都是不同凡響的成功:前兩輪向投資人募到1,500萬美元,第三輪又募到3,200萬美元。這些數字還不算什麼,最驚人的是Theranos 最新估值──1億6,500萬美元!沒有多少成立3年的新創公司,敢說自己值這麼多錢。

之所以有這麼高的估值,一大原因是Theranos 告訴投資人它已經跟幾家藥廠達成合作協議。根據一份簡報,其中一張投影片列出Theranos 已和五家公司談妥六筆交易,未來一年半可衍生1億2千萬至3億美元的營收;此外,還列出15筆正在談判的交易,如果都成功敲定,營收可望達到15億美元。

製藥公司將會採用Theranos 的血液檢測系統,來監控病人對新藥的反應。進行藥物臨床試驗時,塑膠匣和讀卡機會放置在病人家中,患者每天自己扎手指幾次,再由讀卡機將他們的血液檢測結果,傳送給委託臨床試驗的藥廠。若結果顯示藥物反應不佳,藥廠立刻就能減少劑量,不必等到試驗結束。如此一來,藥廠的研發成本足足可降低三成之多。投影片上大致是這麼說的。

自從有了早上的發現,莫斯利開始對以上這些說法愈來愈不安。一來,從他進入公司至今8個月,他從未看過任何藥廠合約,每次他問起,總是被告知「法務部門正在審閱中」。更重要的是,他之所以同意做出那些深具野心的營收預估,全是因為他以為公司的系統是準確可靠的。

如果伊莉莎白跟他一樣感到不安也就算了,但是並沒有。她一派輕鬆開心,新出爐的估值更讓她得意破表,她告訴莫斯利,董事會可能會有新成員加入,意味著投資人名單愈來愈長。

眼見正是提起瑞士之行和辦公室傳言的好時機,莫斯利順勢開口提起。伊莉莎白承認有問題存在,但她聳聳肩不以為意,她說問題很容易解決。

莫斯利對她的說法感到半信半疑,於是提出蕭內克告訴他的展示情況。莫斯利說,如果展示不完全是真實的,就應該停止,「我們欺騙了投資人,不能繼續這麼做。」

伊莉莎白突然臉色大變,幾分鐘前的興高采烈瞬間消失無蹤,換上一臉敵意,就像某個開關被切換,她冷冷地盯著她的財務長。

「亨利,你不是團隊成員了,」她用冷冰冰的語調說:「我想你應該馬上離開。」

沒有搞錯,伊莉莎白不只要他離開她的辦公室,而且要他離開公司,馬上!莫斯利就這樣被開除了。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每年在台灣約有超過8萬家新設公司商號的誕生,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內部統計數據顯示,真正完成網站架設、踏上數位轉型起點的新設立公司卻不到一成。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或微型企業,雖然正式登記成立,卻仍缺乏最基本的「數位門牌」,也就是企業的專屬域名名稱。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這看似是台灣新創團隊在數位轉型上的一個缺口,實際上卻是關鍵成長與強化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域名其實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如果沒有自己的域名,基本上就還沒真正開始。」她強調,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上雲端或導入 IT 設備,更進一步的是「建立數位信任」;但眼下許多新創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

三大現實痛點突顯,域名是新創跨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關鍵

余若凡觀察,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未能及早佈局域名與數位資產,主要來自三個現實因素。首先是資金有限。對於初創立的新創團隊來說,創業初期事務繁雜、資金有限,許多團隊會優先把錢投入營運,對域名或網站架設常抱持「之後再說」的心態。其次,則是缺乏整體數位策略的構想。余若凡表示,許多新設企業或新創團隊少有在成立之初就規劃品牌的數位溝通路徑,更遑論導入數位品牌策略。

最後是對「數位信任」的認知不足。余若凡提到,許多企業直到品牌被仿冒、消費者受詐騙波及時,才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你等到有名氣後再來搶域名就太晚了。」她特別提醒。一旦品牌名稱被他人搶先註冊,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而看在余若凡的眼裏,域名對於新創企業其實有三重意義。第一,它是企業的「數位門牌」。清楚、好記的域名能讓消費者快速找到企業,也代表著品牌在網路上的官方身分。第二,它是品牌行銷的起點。她指出,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家,然後再去連結各種社群平台與通路。擁有域名,可以將社群經營、搜尋流量與品牌曝光整合在一起,累積成企業的長期數位資產。第三,它也是防禦性的工具。許多企業認為「不架網站就不需要域名」,但實際上,單純註冊域名就能防止他人搶註或利用相似網址詐騙,成本只要幾百元,卻能省下未來更多麻煩。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從「免費申請」到「快速架站」,52168為新創打造快速數位起步

為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補上這一塊關鍵拼圖,TWNIC 為歡慶25周年,今年特別規劃「52168 Go! 免費域名註冊方案」,更首度針對自112年起的新設公司與商號,加碼免費提供含「com.tw 或 .tw」及「.台灣」等兩筆域名的註冊。這不僅讓新設公司能以0元自選擁有自己的域名,及低成本建置國際品牌識別,中文域名更能讓以在地化為優先的新設公司、新創團隊或是擁有創意諧音名稱的店家,直接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中文作為數位門牌。

「我們希望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跨出第一步,養成擁有自己數位門牌的習慣,無論是用來建品牌、做轉址,或先作為防禦性註冊,都可以開始累積數位資產。」余若凡表示。今年TWNIC方案不僅延長了申請對象的年限,也在免費之餘特別簡化申請流程,讓新創團隊輕鬆完成。余若凡說,企業只要備妥公司或商號設立證明,線上填寫資料、選好想要的域名並上傳文件,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即可生效。

「我們希望讓這件事情的流程簡化到創業家們用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余若凡笑說。不僅如此,TWNIC 也希望讓這項服務的效益極大化,不只是積極推動域名的申請,更同步規劃了後續的配套措施。申請完成後,企業可以透過「轉址教學」將域名直接連結至現有的社群媒體等平台,不需額外調整營運模式,就能立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門牌;同時,TWNIC也提供大型雲服務供應商的免費空間作為範例,提供清楚的「架站」教學,協助企業快速打造基本網站。這樣的設計,讓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僅能輕鬆取得域名,還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家園,為品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位門牌」出發,為新創奠下品牌與信任的起跑線

對於許多初創企業而言,品牌的第一張名片,可能不是實體名片,而是域名名稱。余若凡強調,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條件。

「我們希望 52168 能成為新創的堅強後盾,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數位化的道路上打好地基。當企業開始累積數位資產,品牌信任也會逐步建立,整體產業生態才能變得更安全、更有韌性。」余若凡說。透過52168方案,TWNIC 不僅提供免費資源,更試圖翻轉企業對「數位門牌」的認知。對於正處於創業起跑線上的新創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值得立即行動的關鍵步驟。

請上「52168 Go! 新設立公司/商號免費域名註冊」活動網站 https://52168.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