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coin創辦人劉世偉:我不認為加密貨幣是高度投機性的東西
Maicoin創辦人劉世偉:我不認為加密貨幣是高度投機性的東西

2014年我從上海回來台灣時就已預測:中國大陸政府對加密貨幣產業不會是友善的。台灣在華人世界可以算是個避風港,對其雖然不一定友善但是有得談,至少目前還沒有說不行。

加密貨幣現在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是完全合法的,但有很多事件值得參考;例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 在判斷哪些幣是證券型或非證券型、中國大陸對加密貨幣的完全禁止。

但這不等於我們應該就這樣做,我一直強調台灣應該自己走出一條路,而不是盲目的跟中國大陸或者美國走,清楚地理解事件始末及後續效應出現什麼機會,才是關鍵。

ICO狂潮式微,STO成為資本市場的新寵兒

過去兩年,幾千個ICO(初始代幣發行)項目發出幣來,到底有什麼在支撐這些幣的價值和價格?

可能只是白皮書或網站做漂亮一點,人家就狂買你的幣,但是這個幣並沒有收入、沒有房地產、沒有任何具體的資產支撐;絕大部分的情況下,這些團隊的產品都還沒出來,大夢初醒的投資人信心崩盤開始停損拋售,幣才會一路跌。

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也因ICO的流動性和活力,在過去兩年幫助不少小公司募了兩百億美元。

台灣過去幾年也有群眾募資風潮,新創公司藉此募了一筆資金,讓它從0到1,或至少到0.5,但客觀來講,國內的群眾募資做的沒有特別活躍,主因是台灣市場太小,投資者、投資對象相對非常有限。

今天若依此概念做STO(證券型代幣發行),我們有沒有辦法結合像ICO般的全球性流動跟活力?或像群眾募資有其法律地位跟定義?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的方向。

堅持對接法幣與信託,傳統金融機構看見新價值
我不認為加密貨幣是高度投機性的東西,在區塊鏈的代幣經濟中如果也有穩定的金流支撐,這並不會輸給傳統的金融貨幣。

我們自始至終就是往這個方向努力;過去五年,我們結合各領域的資源,堅持跟法定貨幣有對接,不是只做幣幣交易,因為法幣才是實體經濟的基礎,純粹做幣幣交易只是在玩一些遊戲,但是要維持跟法幣的連結是非常辛苦的事情,有各種考量因素,例如:防洗錢、匯率波動等等。

我認為交易所收取客戶買賣的資金,不應該混入公司帳戶,先前日本跟韓國都發生過交易所挪用客戶資產,倒閉後客戶求償無門,所以MAX交易所堅持將客戶的新台幣全數信託在凱基銀行。

這幾年也很榮幸的有富邦、台新等金融機構願意跟我們有技術上的合作,慢慢建立溝通管道和信任,特別是近半年,密碼貨幣跌成這樣,更證實了我們走的這條路,區塊鏈的創新記帳技術要和實體經濟結合才有⻑期的價值。

率先試驗「證券型代幣」監理沙盒,全球先趨指標交易所

2019 年,證券型代幣 (STO) 絕對是重點,是密碼貨幣跟實體經濟的連接,在未來五年內,絕對是最重要也不能忽視的機會。

我們尋求突破,目前正在申請金管會的監理沙盒,透過監理沙盒去實驗,這是一大片的新藍海,今日仍有大部分的公司,就像五年前的我們在台灣募資的時候遇到重重困難,櫃買中心、證交所並無法直接提供協助,假如我們可以從全球透過代幣來募資的話,這對新創公司來講是非常有幫助的。

合法的發幣募資,用公司的股份來支撐這個代幣,投資人就可以評估該代幣的價值與價格,就是這個邏輯。

MAX希望發行一個「證券型代幣MAXT」,先小範圍地以新台幣去募資,從沙盒的制度去做一個實驗和測試,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偉大的里程碑。倘若台灣能在明年就透過這個項目,不僅將會成為全球先驅,更有機會讓台灣成為區塊鏈最具指標性的國家。MAX在新的一年要以全球性的策略佈局,生存的關鍵除了法幣的對接與落地應用外,自己的技術層面也要夠強大。

台灣的實體經濟、技術人才、政府及金融界的配合度都是領先的。如果能抓準這個機會,至少在華人地區,台灣是毫無疑問能在全球區塊鏈產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編按:劉世偉畢業於加州史丹佛大學電機研究所,曾任職於日立、三星、西門子國際資通訊技術、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孟懷縈院士創辦的創銳訊 (Atheros) 、高通中國上海行銷總監,負責年營業額三千五百萬美元的產品線。於2014年接觸比特幣,肯定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潛力,同年放棄高管職位回台,先後創立台灣第一間數字貨幣錢包與買賣平台Maicoin、奠基於以太坊 (Ethereum) 技術的帳聯網金融科技公司 AMIS 以及數字資產交易所MAX。

本文授權轉載自:動區動趨;作者:劉世偉,原文標題〈「堅持從台灣出發,打造區塊鏈密碼貨幣產業」——Maicoin/MAX 創辦人.劉世偉〉

延伸閱讀:

  1. 台灣虛擬貨幣 IBCoin 吸金2.5億登上國際舞台,傳銷詐騙手法全揭秘
  2. 「交易所帳戶,不是線上遊戲帳號買賣!」BitoPro 幣託交易所警告:買賣帳戶行為恐涉刑法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DJB五策略穩居台灣 eSIM 龍頭、擴展全球市場版圖
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DJB五策略穩居台灣 eSIM 龍頭、擴展全球市場版圖
2025.08.18 |

在消費性電子產品的輕薄化與無孔設計的趨勢下,不僅Apple、Samsung、Google等智慧型手機品牌商亦全面支援eSIM,全球移動通訊協會(GSMA)也大力推動eSIM標準化,再加上eSIM開通與使用模式越來越簡單易用,市場對eSIM的接受度與採用率逐漸提升。根據 Grand View Research 預測,全球 eSIM 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103.2 億美元,成長至 2033 年的 176.7 億美元,顯示出強勁成長潛力。

台灣也不例外,消費者與企業客戶對eSIM的接受度逐年提升。

DJB集團創辦人蘇昱豪表示:「自2022年以來,我們累積服務超過1,000萬客戶,同時,平均年成長率高達250%,同時,擁有超過300萬有效會員。」為更好滿足使用者與市場需求,DJB將與全球電信商展開密切合作、持續擴大eSIM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網絡,以創新商業服務模式服務消費與商用市場。

五大策略,以差異化服務滿足客戶多元需求

DJB自2017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eSIM全球上網服務市場,透過與全球各地電信業者合作取得專屬網路路由等方式,確保跨境旅客、商務人士與中大型企業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取得穩定且高品質的上網服務,卓越的服務能量不僅讓DJB在台灣擁有極高的知名度、斬獲30%的eSIM市場占有率,也成功將業務服務推廣到全球市場,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10個國家設立分公司、為更好服務客戶、穩步擴展台灣乃至亞洲 eSIM 市場占有率,DJB從五個面向持續擴展服務能量。

首先是持續壯大 eSIM 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目前已與全球38家一類電信商(MNO)簽訂直連合作,包括與日本四大電信商跟韓國三大電信商簽署獨家合約,eSIM網路覆蓋超過90%的國家與地區,明(2026)年的目標是進一步擴展歐美電信商網絡,將直簽的一類電信商數量翻倍。

蘇昱豪解釋:「想要提供eSIM全球上網服務,可以直接跟當地的一類、二類電信商合作,也可以跟提供國際漫遊的他國電信商合作,為提供使用者穩定且高品質的上網服務體驗,DJB與世界國地的電信夥伴簽署多元合約,包括簽訂獨立專線合約、確保網路服務的服務水準協議等,滿足客戶的上網需求。」

其次是以多元商品滿足消費與商務需求。除了針對一般消費者提供eSIM與實體卡直售服務,DJB也積極發展跨境上網、專線與資安等企業解決方案,並建立自有電商平台,向全球分銷eSIM網路流量。

DJB
DJB集團創辦人蘇昱豪分享,為了讓消費者體驗更好,未來也會導入AI技術,協助判斷當地上網品質,去選擇網路品質最好的服務。
圖/ DJB

蘇昱豪表示:「隨著DJB eSIM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的擴大,我們掌握最多備援網路流量,因此,領先市場推出『絕不降速的吃到飽』服務,即使是在日本、韓國、泰國、中國等國家的二線城市也可提供一致的上網品質與服務體驗。」

再來是以自建平台與全球機房打造24小時零斷點服務。有別於其他eSIM業者,DJB不僅自建數位平台,更在全球各地設立機房,提供全天候24小時購買與發卡(eSIM/實體SIM)服務,若出現任何異常事件,也可以在第一時間處理、解決,穩健提升服務韌性與品牌信任度。

然後是建立真人客服團隊提供效率與溫度兼具的服務。DJB目前已培養30人客服團隊,以中文、英文、日文24小時客服回應來自世界各地的客戶需求,之後將因應業務需求持續擴展客服團隊的人力與支援語言,如韓文等,以更精準的溝通協助客戶解決問題,建立專業且有溫度的品牌形象與客戶關係。

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二類電信執照展開各種合作模式以優化資源分配。蘇昱豪表示:「我們已經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取得二類電信執照,未來也預計在更多國家取得電信執照。」同時DJB也與部分國家一類電信業者進行技術與資源的交流,雙方以夥伴形式與全球各大一類電信業者展開Sponsor Roaming的合作。運用一類電信商的國際行動用戶識別碼(IMSI)與網路資源在全球提供資料服務,讓DJB能在法規與技術上更彈性靈活地進行國際佈局,成為其區隔一般虛擬網路業者(MVNO)的差異化優勢。

DJB
DJB不僅持續壯大 eSIM 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將與日本四大電信商跟韓國三大電信商簽署獨家合約,未來也會透過開發DJB App,打造更全方位的生活娛樂體驗。
圖/ DJB

DJB的下一步:從eSIM全球上網服務延伸到日常生活服務

展望未來,DJB除持續完善全球上網服務,如以人工智慧技術自動化調配全球上網服務線路等資源,亦積極布局下一個成長動能:開發DJB App、深耕會員管理與建構點數平台,以及串連過去2年打造的旅遊演唱會生態圈與旅遊娛樂生態圈,讓DJB不僅僅是網路服務品牌,而是深入你我日常與企業營運的生活品牌,創造消費者、企業客戶、生態圈夥伴與DJB的多贏。

「DJB不僅是eSIM全球上網服務供應商,更是貼印使用者生活的品牌,將以全球上網服務為基礎,將服務延伸到旅遊、娛樂、演唱會到企業多元場景,讓台灣、亞洲乃至全球使用者體驗嶄新的連網新世界。」關於未來的發展藍圖,蘇昱豪如是總結。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