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Wordpress殺手!Canner看準開源內容管理商機
打造Wordpress殺手!Canner看準開源內容管理商機

2018年6月,微軟以75億美元收購軟體原始碼代管服務平台GitHub;同年10月,成立逾百年的科技公司IBM為加快轉型,宣布以340億美元收購開源軟體公司紅帽(Red Hat),積極搶攻雲端運算市場。事實上,不只科技巨頭熱情擁抱開源軟體,根據VentureBeat 2015年的報導顯示,以開源軟體為商業模型的新創公司也越來越多,可見得越來越多人看好Open Source的商業價值及未來前景。

易開科技(Canner.io)為開發者打造一個Open Source的內容管理系統(CMS)建置平台,希望能幫助企業更直接有效地解決資料管理及溝通上的問題,讓企業能降低營運和技術上的成本快速成長。目前,這個稱做CannerCMS的開源解決方案已經發行了第三代,團隊表示,CannerCMS在全球已有超過60,000次下載,幫助來自83個不同國家的CMS開發者,並在Github上獲得2.3k次關注。

Canner創辦人紀力榮和共同創辦人張仲威畢業於成大資管,大學時期兩人參加公民科技社群「零時政府 g0v.tw」所舉辦的黑客松,發現不論是多頂尖的工程師來做,幾乎所有專案都還是要重新建置後台系統讓不同領域的專家編輯、發佈內容。也就是說,建立一個客製化的CMS對工程師來說也許不難,卻相對麻煩。「我當時想,如果有一個通用的CMS解決方案,這個服務的受眾將會非常廣大。」看準痛點所在,Canner的服務模式在g0v活動中開始有了雛形。

快速建置CMS,每個部門都能獨立作戰

有別於傳統CMS,Canner透過特製可適應式CMS,也就是以內容管理框架為核心,讓開發者可以自行串接不同的BaaS(Backend as a Service, 後台即服務)服務,將程式碼撰寫成涵式庫,並提供與資料庫連動的API Interface。這樣彈性的內容管理框架讓開發者能使用不同功能的模組,同時自由的改寫存取資料。如此一來,就算業主提出的需求有變動,工程師也不必重新製作後台,反而能更專注於前端的介面設計與優化,等於是給開發人員一個工具快速打造高客製化的內容管理系統,可省去企業近90%的開發成本。

除了造福開發者,Canner也協助企業內部更快速地建立內容管理的橋樑,讓資訊傳遞更有效率。「現在很多企業都遇到一個問題:CMS的組織結構太大太深,階層一多資訊流動就相對困難。」紀力榮表示,當企業CMS的框架越大,開發新產品的速度就越慢──要增減一個新的東西怕牽一髮動全身,開發成本也相當高昂。對此,Canner的解法就像將大艦隊拆成幾艘小船,每艘小船都是一個獨立的CMS。如此一來,企業內部管理結構由垂直變為水平擴展,新部門、小組、產品服務的成立變得簡單,資訊流通不必經過層層關卡,不僅能減少管理層中的冗員,系統維護的風險和成本也大幅降低。

然而有其利必有其弊,紀力榮坦言,拆成數個小船獨立作戰的壞處,是開發者必須一次做很多不同的CMS,若用傳統的方法去做就非常沒效率。「這也是這個工具重要的原因。」紀力榮表示,以往需要10萬行程式碼的CMS,若用Canner的CMS則只需1,000行左右,等於替企業同時省下維護、開發、時間三種成本。

Canner_2019_01_23_蔡仁譯攝-1.jpg
易開科技團隊成員,左起分別為創辦人紀力榮、共同創辦人張仲威、李福修。
圖/ 蔡仁譯攝影

接案當練功,創業前就想好要Open Source

紀力榮和張仲威還在學時就很清楚將來要往Open Source發展。「大學四年我們接了一些專案,都跟開源及後台系統有關。」以養活自己為最低標準,兩人對未來的方向明確,接的專案量雖少質卻精,在一步步往前的過程中不斷蒐集客戶需求,Canner的主體性從而長成。

開源的好處是產品服務能見度變高、觸及率也更廣。」紀力榮表示,除了中大型企業,有些剛結束一輪募資,有資金能快速成長、內容規模突然變大的公司,也會對他們的解決方案有興趣。

從 2018 年二月確定要Open Source,到同年六月真的完成,團隊花了很多力氣準備。不只程式碼要寫得很整齊、文件要寫完整,所有介面也要弄得清楚明瞭,讓別的開發者單單看開源版本就能操作,Canner為此作了許多架構上的調整。

目前,Canner推出兩種服務方案:開發者可選擇免費使用基本功能,也可以月費訂閱制獲得進階功能。「企業最常有的問題是:『用了你們的產品會不會從此被綁住?』」紀力榮說,這其實也是他們選擇Open Source的原因:由於程式碼公開,由Canner導入服務後,企業就算另找別的開發者接棒也沒問題

Canner.io創辦人紀力榮
Canner,是罐頭工人的意思。我們希望自己的產品像開罐器一樣──「易開」。

今年中旬,Canner將推出企業版的CMS建置服務,提供更多客製化的服務選項。下個階段,由於Canner目前有50%以上的客戶來自美國和歐洲,紀力榮希望他們的服務能拓展到這兩大區的CMS市場,因此團隊計畫今年到美國參加當地大型的meetup及研討會,希望曝光產品的同時,也能找到一些當地的合作夥伴。

創業快問快答

Q:目前該服務的獲利模式為何?

有訂閱 subscription (SaaS) 以及專業服務 (professional service)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1. 找到好的合夥人、初始創辦團隊
  2. 把地基好好打穩,先慢慢發展
  3. 用最少的資源嘗試找到最正確的方向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1. 資金:因為 B2B business 需要到當地做 BD、做國際的 promotion 以及曝光讓更多國際的品牌及開發者使用 Canner

  2. 人才:我們團隊在研發的是一個框架,所以需要的人才都要有非常強的研發能力

  3. 合作夥伴:Canner 是一個 B2B 的 Business 我們也正積極找尋國際夥伴的機會,讓 Canner 可以拓展到海外其他企業中。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易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nner Inc
成立時間:2018/10/5
產品名稱:易開網
上線時間:2016/5/20
團隊人數:4人
官方網站新創資料庫

本文授權轉載自:創業小聚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