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熬20年 村健讓比爾蓋茲也折腰
苦熬20年 村健讓比爾蓋茲也折腰
2004.08.01 | 科技

提到開放源碼(Open Source)作業系統,絕大多數人腦中立刻會閃過5個英文字「Linux」,但鮮少有人知道,早在20年前,一位日夜在東京大學研究室內埋頭苦幹的研究助理村健,將多年研究心血Tron(The 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 Nucleus,即時作業系統核心)貢獻給大眾。20年後的今日,知道Tron的人依舊寥寥無幾,但它卻已充斥在日常生活的四周,從手機、數位相機、傳真機、電視、汽車,甚至自動提款機,都內藏Tron的精髓,全球至少十億部電子設備,一日無Tron,便無法正常運作。

**播種
少年電腦夢,作業系統
不屬於任何人

**
「作業系統是建構資訊社會的根本,就像空氣和水一樣,任何人都不應該擁有所有權,」村娓娓道出堅持20年的理想,表情平淡,但語氣堅定而真摯。
村的電腦夢,遠在1969年就播下希望的種子,該年,人類成功登陸月球,還是中學生的村,有著一雙清澈的明眸,透出對未知事物的渴望。他望著電視螢幕上,休士頓地面控制室內的大型電腦,神乎奇技協助太空人安抵月球,愛玩機械的村,就此結下日後與電腦的不解之緣。
進入慶應大學就讀的村初次領略電腦魅力,立即深陷而難以自拔,一有空便往學校的電腦室裡鑽,他曾經花了三天三夜的時間,就為了寫一套可以在大型電腦上執行的程式。 開花 

**獲NEC青睞,
Tron個人電腦問世

**
1979年村取得慶應大學工學博士學位後,進入東京大學從事研究工作。隔2年IBM個人電腦問世,親赴舊金山參訪美國學術研討會的村,如同當年的矽谷創業英雄,見證了個人電腦世紀的來臨,但MS-DOS作業系統的英語文字介面,讓日本的個人電腦使用者苦不堪言,許多人甚至乾脆放棄,「個人電腦的操作一定要更簡單,只需觸碰單鍵就能運作才行。」秉持唐吉訶德般的理想,村在無人資助下,決定自力開發心目中的作業系統。
憑著書呆子般的傻勁,Tron在1984年問世,村在一場150人參加的國際會議上,公布了Tron的研究成果與源碼,旋及吸引日本電子大廠NEC的注意。在村與NEC團隊的合作下,2年半後的1987年,首部搭配Tron的個人電腦問世,親切的圖形介面,加上數位板與數位筆的設計,實現了村勾勒多年的個人電腦理想。
試過Tron個人電腦的業者,都對Tron展現的快速運算與簡易操作而驚歎不已,包括日本11家大企業在內的143家業者,紛紛表達開發相關應用的意願;然而,福兮禍所倚,一場意料之外的風暴,卻正在悄悄醞釀……。

**折枝 美國301風暴,
Tron淪為犧牲品

**
當各界向日本官方推薦將Tron列為教育用電腦標準,垂涎日本教育電腦市場的美國壓力竟接踵而至。時值1989年,美日雙邊正為鉅額的貿易赤字鬧得不可開交,美方揚言祭出超級301進行貿易報復,焦頭爛額的日本官方深知必得有所退讓;然而,美方最重視的日本農產品市場,執政黨礙於農村選票不可能讓步,當時還看不出潛力的Tron便淪為兩國惡鬥的犧牲品。
自此,MS-DOS系統長驅直入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微軟成為最大贏家。
晴天霹靂傳來,包括NEC在內的大部分業者,幾乎全面取消Tron個人電腦的開發計畫。備受打擊而意志消沉的村,儘管直呼荒謬與短視,卻無力改變此一現實。
否極泰來,Tron的漫漫長夜在1991年終露曙光,NEC團隊決定將高效率、低耗能的Tron,設計為嵌入式系統,用於家電產品與辦公室電子設備上,為Tron保住了命脈。
1995年,視窗95狂潮襲捲全球,微軟與亞洲新興市場的系統開發商獲利豐碩,日本資訊業者卻節節敗退;深感作業系統重要性的日本業者,隔年由NEC、東芝等六大業者組成聯合團隊,準備擴大開發Tron的應用。是時,團隊業者向村傳達此一訊息時,他竟不發一語,只見兩眶眼淚直往下流,村明白,多年夢想終於要成真。

**結實 Tron魅力橫掃,
宿敵微軟止戰求和

**
獲得業界支持後,Tron魅力快速風靡,從太空中的衛星、豐田汽車到i-Mode手機,都可見Tron的活躍身影。即時運算、高效率、低耗能等優點,讓Tron可望展現大規模的協同分散式運算,朝向「運算無所不在」的未來社會邁進。
有人曾計算過,Tron迄今的經濟貢獻價值10兆日圓(約3兆新台幣),當記者好奇地向村詢問,當初免費開放程式源碼,如今是否有與億萬財富擦身而過的遺憾,「現在想回頭已經來不及了,」就在村須臾的停頓中,一抹淡淡的遺憾輕輕飄過臉上,緊隨而來的卻是堅定而滿足的笑容,「但是想到自己能為世界創造了10兆日幣的產值,也感到很光榮。」
15年前,一心想讓Tron成為個人電腦核心的村,卻意外被微軟擋在門外。去年,微軟為抵禦Linux的猛攻,終結與Tron的敵對關係,甚至放下身段與Tron合作,開始在Win CE作業系統上加入Tron的源碼,「深入手機與家電核心的Tron,現在遍布全球的數量,已遠超過個人電腦的數量,」儘管「超越微軟」並非村的目標,但言及於此,得意之情卻是一點兒都遮掩不住。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破浪者」到「心理韌性」的生存:新北市政府青年局以AI為題,帶領青年鍛鍊面對未知的勇氣
從「破浪者」到「心理韌性」的生存:新北市政府青年局以AI為題,帶領青年鍛鍊面對未知的勇氣

生成式 AI 掀起的浪潮,正在重塑全球職場規則。當自動化與智慧工具成為日常,企業對人才的期待也正快速轉變,不只要會用AI更要能與AI協作。新北市政府青年局看見了這股正在變化的趨勢,將「AI」視為青年職涯培力的核心議題,從課程設計到論壇活動全面升級。近期,更辦理「AI破浪者論壇」,邀集產業專家帶領青年從 AI 工具應用到心理韌性心法,全面探索 AI 時代的職涯解方,希望能陪伴青年不僅追上技術,更在快速變動的時代中培養學習力與行動力,學會駕馭浪潮而非被浪潮推著走。

從教育補位到心態進化,新北市政府青年局的AI世代行動課

「我們要做的就是補上教育與職場之間的缺口,」新北市政府青年局局長邱兆梅指出。她表示,新北市政府青年局雖僅成立3年,但始終以「接軌社會、接軌職場、接軌市場」為核心任務,不只是從開設課程賦能青年,更要讓青年加快速度以多樣化的姿態進入場景實戰,而「新北有課 UKO」正是這個「接軌職場」的實踐平台。

邱兆梅局長說,它是專為 18 至 40 歲青年而打造設計,串連了培力課程、職涯諮詢與實習體驗的完整職涯成長路徑,希望成為新北青年的「實戰培力基地」。因此,從AI 工具應用、數據分析到自媒體行銷,課程設計結合專案實作與專業證照,如NVIDIA DLI AI深度學習課程等,讓學習成果能直接成為履歷亮點。邱兆梅局長認為,青年需要的不只有學習知識,而是「能立即上場的實戰力」。「學校教的是知識,但我們希望青年學會行動、會嘗試,跌倒之後也能有再站起來的韌性。」這樣的精神,也成為今年「AI破浪者論壇」設計的出發點。

相較過去曾以「藝術變現」為主題,今年的新北市政府青年論壇轉向時下最熱的 AI話題,是順應趨勢,更是教育思維的延伸。「AI讓未來變得更快、更不確定。」邱兆梅局長深刻描繪了時代的變革,「在我父母親的年代,職涯像是在爬樓梯,大家都有明確的路徑。但現在年輕人面對的世界不要說樓梯,連堅固的地板都不見了。」

她坦言,現在的職涯模式更像是「衝浪」充滿高度未知性,也因此,AI 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挑戰,更是心理挑戰。許多青年面對變化感到焦慮,擔心被取代或落後。於是,今年論壇特別以「上半場談技術、下半場談心理」的設計,將生成式 AI 的應用學習與心理韌性課題並列。

DSC01039.jpg
邱兆梅局長強調「我們要教的不只是技能,更是面對未知的能力。」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從技術到人性:AI時代青年行動力的三種樣貌

在論壇現場,來自不同領域的三位講者從各別角度,展現出對AI時代下青年可能的行動路徑的不同洞察與分析。

在AI實務應用的層面上,AI 創作者林上哲與 FansNetwork AI 分身平台創辦人李婷婷兩位講者皆指出,「協作」與「標準化」是進入AI時代的關鍵。李婷婷認為,與AI互動的能力就像訓練一位國中生,指令越明確、語境越精準,AI的回應品質就越高。她強調,唯有長時間餵養資料、反覆調整,AI才能成為真正理解使用者的工作夥伴。而林上哲則從企業角度指出,AI自動化若無法落地,多半是因為組織缺乏標準流程。唯有先完成SOP與工作鏈結的明確定義,AI串接與任務優化才有基礎可循。

DSC01106.jpg
AI 創作者林上哲在論壇中分享:AI 要真正落地,關鍵不在技術,而在組織能否建立明確的標準流程與工作鏈結。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至於在企業導入 AI 的實務層面上,DataDecision.ai 人工智慧科學家尹相志指出,大型語言模型(LLM)的最大挑戰在於「不可控」。AI 無法產生完全一致的答案,對企業而言意味著風險與難以驗證的結果,因此實際上線的多為 AI 所生成、可被測試的程式,而非 LLM 本體。他進一步提醒,AI 並非萬能代理(Agent),真正的關鍵在於理解每個工具的能力邊界,並以「工作流」的概念設計系統,讓人類的品質管理與決策判斷成為 AI 發揮效能的保障。

在面對 AI 時代的個人修煉上,三位講者不約而同指出,真正的競爭力仍來自「人性深度」。尹相志提醒青年,要勇於挑戰超越自身能力的目標,因為這是機器無法模仿的勇氣與創造力;林上哲則強調閱讀與專注的重要,他認為在速食資訊的時代,願意深入思考、專注於單一主題的人,才具備「匠人精神」。李婷婷則以自身經驗呼應此觀點,指出與 AI 協作需要長期投入與耐心反覆調整。當你真正開始讓AI回覆訊息、處理日常事務時,才會發現需要調整與優化的地方,才能學習如何把腦中的 SOP 清楚轉達給它。唯有經過不斷試錯與磨練,AI 才能真正為你代勞並成為人類創意的延伸。

三位講者的分享,體現了青年局設計這場論壇的初衷:AI不只是技術趨勢,更是場人與心智的革命。從自學者、創業者到產業實踐者,這群「破浪者」讓人看見AI時代下多元的成長路徑:學習力、行動力與韌性。

DSC01384.jpg
FansNetwork AI 分身平台創辦人李婷婷指出:AI 就像一位需要引導的學習者。唯有持續餵養資料、反覆對話,AI 才能真正理解你的思考。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在AI解放之後,重新定義「人」的價值

邱兆梅局長分享,AI 的普及正迫使人重新思考「人」的價值。她認為,科技的進步本質上是一種解放,AI 取代的不是人,而是那 90% 重複、機械、缺乏意義的工作,讓人有機會回到核心問題:「什麼才是人類的獨特性與貢獻?」

「當這些被AI取代的事都被解放後,我們就該探索人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她說,而那才是人類真正的價值。邱兆梅局長鼓勵所有「AI破浪者」們,要誠實地面對跌倒與挫折,並專注在那 10% 無法被取代的價值上,因為那才是青年在這個時代中最關鍵的競爭力。「現在值得敬佩的,不是一路順利的人,而是一直跌倒還能再站起來的人。」她強調,「新北有課 UKO」不僅幫助青年學會寫履歷,更陪伴他們走進產業現場,從技能到心態提供完整支持。最終,能真正駕馭浪潮的,不是掌握多少技術的人,而是那顆願意持續學習、面對挑戰、勇敢破浪的心。

[由就業安定基金補助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