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年節前夕,國票金代旗下子公司華頓投信將80%的持股出售,交易金額為3.7億元新台幣,而街口支付也出現在買方名單中,由於這是首度有電子支付業者入股投信,格外引發市場關注。
就在今(4)日,街口網絡宣布正式取得國票華頓投信的股權,並由街口執行長胡亦嘉出任國票華頓投信執行長,至於董事長與總經理人選,街口表示還要等金管會同意,希望最快能在一個月內公布,胡亦嘉也透露了入股華頓投信背後的原因。
胡亦嘉出任國票華頓投信執行長
這筆交易之所以會受到界關注,是因為街口是第一家投資投信的電子支付業業者,華頓投信最早成立於2001年,在2011年時成為國票證券100%投資持有子公司,去年六月已經更名為「國票華頓投信」。
今年1月31日,國票證券公告董事會通過以每股11.286元,處分國票華頓證券投信80%持股,總金額為3.7億元。這筆交易中,買方包括街口支付、陳建甫家族持有的川圃投控、瑞邑投資興業,及一名李姓自然人。其中街口支付拿下25%股權,國票自己則留下20%持股。
當時街口支付向《數位時代》表示,主要的出發點是希望發展普惠金融,協助網路投信的發展。
胡亦嘉談到入股華頓投信的原因,「觀察現在多數投信,仍採取由銀行作為銷售機構,服務高資產的個人、保險公司配合組成產品。」他認為這樣的做法跟現在行動化、網路化的趨勢不同,且難以打入年輕市場。
街口:目前還沒有推出時間表
正因為如此,胡亦嘉認為未來的目標,就是要把華頓投信轉型成發展網路化的投信。
2018年四月,金管會銀行局也鬆綁法規,開放電子支付業可作為國內貨幣型基金的代收付業務,意思是讓民眾可以用電子支付作為投資基金的支付工具。街口支付表示,未來民眾將可以在電子支付App上,直接支付基金扣款。 需要注意的是,未來基金投資人還是必須去投信公司開戶,並不能直接在電子支付App中開基金戶。
未來電子支付結合投信後,會由街口支付處理金流、華頓投信提供並銷售基金商品。街口強調將有雙重的KYC 身分認證(原意為Know Your Customer),會依照洗錢防制法相關規定,落實實名制與反洗錢等金融相關規範。不過街口受訪時表示:「網路投信是全新的東西,因為整個系統都要重新設計,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推出時間表。」
從街邊店支付,到普惠金融
街口表示,從一開始鎖定街邊店付款、進入連鎖超商、百貨通路,到去年與電商業者串接支付,甚至是現在的投信服務,目的就是希望提供更多元的支付場景,「不只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買東西,也讓大家可以用行動支付,來購買理財商品。」
業者強調,希望政府在新的電子支付法規與舊有的投信法規之間,加快法規整合與鬆綁,像是開放貨幣型基金外的基金產品能使用電子支付付款、合併用戶下單的指示等,透過支付的創新,讓投信業者有更多管道接觸客戶。
「這些之前都沒有人做過,我們是第一家,」街口表示:「普惠金融是今年非常重要的目標。」未來也計劃招募更多金融人才加入,打造更符合一般人的金融商品,直接跟第一線消費者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