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不要紅比較好
或許,不要紅比較好
2019.07.18 | 生活

7、8年前我開了一間可說是台灣實況主與網紅直播先驅的公司,曾在Twitch等平台上拿過全球榜首,同時1萬8千人在線觀看,以當時的時空背景下來說誠屬不易。但由於缺乏公司管理經驗,被有案底的詐欺通緝犯勾引,最後公司被他以偽造有價證券等手法導致倒閉。

這件事對當時的員工都是一個難忘經驗,更是人生的巨大轉捩點:倒公司後我之所以繼續創業,並不是為了追求什麼夢想或與眾不同,而是龐大債務壓力迫使我不得不出來試試看,有人說從0到1是最難的,那我大概是從負的開始,而今天可能僥倖走到1吧?由於我只有倒公司的失敗經驗,所以從不敢自詡創業,只能說在暗無天日的夾縫中覓求一絲希望的亮光。

隔了那麼多年,最近終於一審判決,而我也清償了結前公司遺留的所有債務。由於我們算是台灣直播實況的先驅,所以或許許多朋友都認為我致力於意見領袖(KOL)和直播的發展;事實上正好相反,我這幾年實際能賺到錢的地方幾乎都是靠線下的實體活動、旅遊和相關衍生商品和服務上。

並非網紅實況不熱門,而是對於缺乏資金或負債如我的創業者而言,今天廣義的直播電競生態圈是進入門檻過高,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呢?我認為台灣處在一個多層次的躁動島嶼上,不管是地理或是社會氛圍均是。地理上台灣經常遭遇颱風、地震,這些震動使人民存在著某種難知的深層不安;在社會上,如果觀察網路社群趨勢,則目前「能紅」大致座落於幾個區塊:其一是「對現狀困境的吶喊嘲諷」,另一則是「誇張的戲謔與苦中作樂」,可以在席捲全台的政治明星與惡搞時事中發現許多例證。

上述的「能紅」,不管訴諸於憤怒或歡笑,都寄託在「情緒的宣洩」:一種追求抒壓、帶有狂歡荒誕(carnivalesque)的短期刺激。一下憤怒於公理不彰,一下苦中作樂,在交互情緒中震盪,又共同聚焦於台灣的未來,而執著於如何賺到錢。「集體喪失作夢的熱情」或許是現今社會的隱憂,而集體失夢的結果必然是多層次的情緒發洩,故需要不斷地更換訴諸對象,結果紅的都不長久,很快就換一批。

網路資訊改變社交模式

在這過程中,我注意到所有的網路聲量或行為意見化到人際關係時,可以粗略地根據「親密性」和「匿名性」來區分四個象限。其中匿名性最低、親密度最高的是「家人」,而匿名性最高、親密性最低的則是「純粹的陌生人」。家人是你最熟悉的,而陌生人就是某位在路上擦肩而過或網路上的鄉民,他對你而言就是完全陌生的路人甲。但值得關注的是另外兩者,也就是匿名性、親密性均高的「熟悉的陌生人」和匿名性與親密性均低的「點頭之交」。前者指的是你並沒有在現實中真的認識他,但是你卻對他的一切瞭若指掌,例如對於某些明星或球員,你連他昨天吃什麼都一清二楚;相對的「點頭之交」則是如公司部門的某位主管,你在現實中認識他,見面也會打招呼,但你對他私底下的一切都不清楚,也不關心。

今天台灣任何網路或社會上的事件或爭議,其源頭、參與者、傳播者對你而言屬於那個象限?你可以反覆思考幾個不同案件,尤其是那些有利害關係或更疏遠的事件,並思考立場和評價。我認為網路社交的穿透碎片性同時解構、又強化了匿名性與親密性,而其中位於第一和第三象限的「熟悉的陌生人」和「點頭之交」的認知線特別容易混淆與產生衝突,經常需要被重新定義,但也代表其中有許多的交流橋樑和社群機會可以發展;更精確地說,當代電子社交網路具備一種把人單方向抽離時間和空間場域的游離性,故網路越普及便利、虛擬或線上內容越盛行,人們越需要情感的發洩寄託,而這種把「點頭之交」(實體/線下)和「熟悉陌生人」(虛擬/線上)之間重新互涉的過程,更可能是對抗流量價值稀釋化的解方。

受限於篇幅,最後以個人案例為結尾:我是一位沒有任何流量價值的中年胖宅男,和「會紅」可說是完全沾不上邊。但我會定期舉辦分享聚會,它無須需任何廣告與行銷投入,單純的聊天每次可以為我帶來6位數字的獲利,作為教書和公司外的收入。

如果沒有充沛的資金和技術,與其追求風口浪潮,或許也可以考慮回顧那些傳統且熟悉的事物,並以能夠重新喚醒或解釋當初熱情的想法來重新切入,找覓可以傾訴與發揮的情緒出口。

責任編輯: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直播 #KOL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別讓「數據缺口」限制CRM效能!invosData指引會員經營驅動營收新解方
別讓「數據缺口」限制CRM效能!invosData指引會員經營驅動營收新解方

你的CRM成效為何總是不如預期?真正的關鍵可能不是系統不給力,而是數據源有缺口!當87%零售交易仍發生在線下,缺乏整合全通路數據的CRM,將難以描繪完整的顧客輪廓。

對此,台灣零售數據解決方案業者invosData舉辦《Grow with Data》系列講座,首場以「消費大數據如何為CRM賦能」為題,分享完整蒐集數據源的策略思維,指引品牌落實CRM關鍵方程式:完整數據 × 完善機制 × 全景會員,進而成功打造品牌成長新引擎。

invosData補齊數據拼圖,打造無縫整合的顧客生態系

數位轉型趨勢下,品牌雖積極推動OMO與D2C策略,但若未能整合第三方通路的消費行為數據,CRM仍難以真正串起顧客旅程。invosData執行長陳振榮指出,目前品牌經營「四大通路」包含自營線上、自營線下、第三方線上(如電商平台)、及第三方線下(如零售量販通路),特別是大量交易多半發生在第三方線下通路,品牌不易掌握到更細緻的消費數據。

對此,invosData助力品牌突破數據黑盒子,透過建立全台最大發票交易數據庫,將散落於量販、超商、藥妝等場域的消費紀錄,更全面、有效整合至品牌的CRM系統。等於是從顧客資料角度出發,驅動營收與客戶關係經營的雙重效益。

至於invosData的發票交易數據庫有多龐大?invosData商務總監Aaron提到,他們涵蓋850萬用戶行為統計、每月新增1億筆發票資料,累積超過40億筆跨通路消費紀錄。這些數據幫品牌看見非自營通路的真實消費情況。但重點不只在「看得到」,更在於「看懂後能行動」。

Aaron分享,invosData團隊對此特別聚焦兩大應用策略:「外展增量」與「內收活躍」。「我們的核心價值是用數據洞察來驅動成長。像是透過分析發票與交易行為,精準找出潛力顧客、滲透新市場,這是外部拓展;而整合品牌自有會員資料、優化互動節奏與再行銷流程,是強化品牌內部經營力,屬於內收活躍。」

invosData的全通路數據平台能提供品牌一站式的市場視角,讓品牌能同步做好「外展」與「內收」的策略佈局,打造一個「找得到、留得住、買得久」的顧客生態系,為長期經營創造真正的成長動能。

2.jpg
invosData商務總監Aaron提到,他們涵蓋850萬用戶行為統計、每月新增1億筆發票資料,累積超過40億筆跨通路消費紀錄。這些數據幫品牌看見非自營通路的真實消費情況。但重點不只在「看得到」,更在於「看懂後能行動」。
圖/ 引客數據invosData

解密2025零售新趨勢,行銷再升級驅動長效會員飛輪

面對消費行為的改變,新零售時代不再劃分線上與線下,消費者更追求隨時隨地皆可展開的沉浸式、個人化與愉悅體驗。因應此趨勢,Salesforce流通業總監Caroline分享2025零售產業的關鍵趨勢,其中最受關注的是「整合式電子商務平台」的重要性。

整合式電子商務平台,就是幫助品牌把「商品、訂單、庫存、顧客資料、行銷活動」串在一起,從實體門市到網路商店,一個後台就能統一管理所有銷售與溝通管道。這讓企業可以快速回應顧客需求、提供一致的購物體驗。

看準這樣的趨勢,根據調查,有高達88%的零售商預計在2027年前投入整合式電商平台,做為推動營收成長的關鍵投資。不過,真正能驅動這些平台發揮效益的關鍵,仍來自於背後的「數據整合能力」。這也是invosData的價值所在,透過整合實體與線上的發票數據,品牌能一眼看出顧客買了什麼、在哪裡買、多久買一次,掌握真實消費行為輪廓,進一步進行分眾行銷、發送個人化優惠,甚至結合商品券與任務行銷活動,讓數據不只是看得到,而是能真正驅動顧客行動、創造營收的助燃器。

接著,政大教授高端訓以「會員經營飛輪模型」切入,建議品牌應擺脫一次性促銷思維,轉向可持續創造會員價值的長期策略。他提出六大操作環節:從精準導流開始,搭配強力入會誘因、分群貼標與差異化權益設計,再透過互動推進與預測行銷擴大轉換動能,並定期清除無效會員以維持KPI真實性。

回顧整個會員經營的流程,高端訓也建議品牌主應多聚焦在三大關鍵指標:CR(捕獲率)、CVR(轉換率)、CPA(行動成本)的成效,以確保資源分配效益。相信當這套飛輪機制啟動後,會員自動轉動價值,品牌便能持續展現獲利動能。對品牌來說,這就是從「經營通路」進階到「經營關係」的關鍵思維,也是新零售時代不可或缺的競爭力。

3.jpg
政大教授高端訓分享「會員經營飛輪模型」,建議品牌應擺脫一次性促銷思維,轉向可持續創造會員價值的長期策略。
圖/ 引客數據invosData

品牌實戰學!The North Face到FMCG,克服數據痛點提升營收成長

戶外運動品牌The North Face過去面臨會員制度過於簡化、系統資料未整合、權益難查詢、互動頻率及每位顧客平均消費額(ARPU)偏低等多重挑戰。The North Face數位行銷經理Kaitlynne指出,為了發揮CRM效能,The North Face在LINE官方帳號建立起「一站式會員體驗中心」,並以數據為核心,整合消費者在各通路的行為足跡。

為此,The North Face將會員中心、卡券包、點數商城、門市顧問綁定等功能,匯集於LINE平台,並讓消費行為、互動紀錄與個人資料,持續回流到會員資料庫,同時將原本的兩級會員升級為五級制度,精細化經營分眾會員。新制推動後,三個月內新增超過4萬名會員,ARPU明顯提升,連帶折扣支出、系統成本皆顯著下降。證明透過一站式資料整合與數據驅動規劃,確實能刺激會員活躍度與營收成長。

4.jpg
The North Face數位行銷經理Kaitlynne提到:「The North Face將會員中心、卡券包、點數商城、門市顧問綁定等功能,匯集於LINE平台,並讓消費行為、互動紀錄與個人資料,持續回流到會員資料庫,同時將原本的兩級會員升級為五級制度,精細化經營分眾會員。新制推動後,三個月內新增超過4萬名會員!」
圖/ 引客數據invosData

接著,CRM策略專家Renee分享某知名咖啡品牌與某知名連鎖餐飲品牌兩大案例,凸顯善用數據整合與價值路徑設計的必要性。某知名咖啡品牌面對多通路與高低頻產品結構複雜等挑戰,透過建立跨通路會員ID與旅程自動化推送,有效整合消費足跡與互動節點,讓會員營收貢獻占比與LTV皆顯著成長。某知名連鎖餐飲品牌則是在系統後台整合旗下雙品牌會員資料,設計情境式交叉推薦,成功讓跨品牌會員消費頻次與LTV明顯優於單品牌會員。

Renee強調,會員經營不應止於分類與反應,而是從貼標、預測到動作的三步驟,也就是先依據會員輪廓及行為進行貼標分類,再透過模型預測其活躍度、回購潛力與流失風險,最終提前設計精準干預策略。換言之,品牌要化被動為主動,透過「預測式會員管理」策略,及早佈局、提前預測消費者需求,創造出難以複製的競爭優勢。

從觀測到優化invosData賦能可持續成長的數據引擎

面對消費行為加速變化與會員經營思維升級,invosData執行長陳振榮最後強調,品牌若只依賴自營通路,將難以掌握全貌;唯有整合全通路消費數據,並升級為從即時觀測、預測洞察、到行動優化的循環模式,未來invosData將持續提供APP、Data、Martech、API等完整解決方案,協助品牌整合線上線下消費脈絡,建構以數據為核心的會員成長引擎,推動營收與會員價值的雙軌成長。

5.jpg
圖/ 引客數據invosData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