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落幕的2019年行動通訊大會MWC上,幾乎整場都被高通滿滿的5G消息洗版,但其實高通想說的還有很多。
1 高通在MWC大開5G趴,台灣三家廠商跟上打頭陣


當全球的「5G玩家」,都爭先恐後布局,搶當第一時,回顧高通(Qualcomm)在上個月落幕的MWC上,已經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Snapdragon 855+X50,成為場上最多業者使用的5G解決方案。
「我們提前一年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這是值得慶祝的理由」,高通總裁克里斯蒂安諾·阿蒙(Cristiano Amon)說道。聲勢浩大的高通,乾脆在自己的展位上辦了一場「5G Party」,邀請約30家的合作夥伴,舉杯慶祝。

一一點名到場業者,包括三星、OPPO、SONY、小米、一加、努比亞、Arm、亞旭、啟基、HTC、Inseego、NetComm、Netgear、Quectel、Telit、WNC、AT&T、BT/EE、中國移動、中國聯通、KDDI、MasMovil、NTT Docomo、Orange、Softbank、Sprint、Swiscomm、 TIM、T-mobile、Verizon、愛立信,以及中興等等。
HTC、啟基、亞旭,和高通一起打5G頭陣
出席業者,都扮演和高通一起打頭陣角色,無論是「魚幫水」還是「水幫魚」,都稱得上是佈局最快的廠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宣示主權」的場合中,一起上台的就有三家台灣廠商——HTC、啟基(WNC)和亞旭(Askey)。
HTC會成為「首批」合作夥伴,並不令人意外,先放著手機不談,在HTC VIVE開始採用高通Snapdragon處理器後,把XR視為發展主力之一的高通和HTC合作的曝光度,就顯得比過去高得多。只是沒有想到,HTC第一款5G裝置,既不是手機、也不是VR眼鏡,而是5G MOBILE HUB,除了一次可當20個裝置的5G行動熱點外,未來不用連線,可以透過Hub將VR內容從雲端串流傳輸到VIVE Focus上。

至於其他兩家網通設備廠——啟基及亞旭。啟基在現場由啟碁總經理高健榮親自到場,以表重視,在想場展示了搭載X50的5G NR MHS、5G NR Outdoor CPE兩款產品;而首次曝光的亞旭,則展出了一款5G CPE,亞旭董事長兼總經理林成貴也有出席。

台灣廠商由網通廠打頭陣,雖然沒有5G手機,但或許透過「XR裝置+5G手機」的方案,不久的將來將會看到華碩在ROG系列手機上,將開始進行5G部署。可以見得,在高通在承諾未來將投資7億美元(215億台幣)投資台灣後,與台廠的合作也越發密切。
但這一次在MWC上,除了被滿滿的「5G大平台」洗版之外,究竟還有什麼看頭?似乎也透露著高通下一步的布局方向。
室內申請5G實驗網,讓手機真正連上5G網路





開上「未來的車子」,會是一種什麼體驗?



5G手機成為AR、VR眼鏡主機



AI玩什麼?3D照片、背景虛化、夜拍增加



2 Google助理、美顏修圖⋯⋯高通如何透過手機,讓AI滲透你的生活?


「2019到2020年,全球會有86億支智慧型手機,手機毫無疑問地會成為最大的終端AI(人工智慧)平台,」高通技術公司產品管理資深總監蓋瑞·布洛特曼(Gary Brotman)說道。

都說2017年是台灣AI的元年,那麼AI究竟是如何走進我們的生活中?要數最直接相關、最有感覺的,勢必就是人手一台的智慧型手機了。綜觀市面上,不論是高通、聯發科,華為、蘋果、三星,現在不少手機晶片,都已經具備AI處理能力。
那麼,市佔最高的晶片龍頭廠商高通,又是如何透讓AI,在手機上化為現實?
三大手機AI應用,你有感還是冷感?
談起高通的「AI前世今生」,最早得回朔到2007年。
「當時我們要做第一個針對AI的研究,想看看能不能做一些跟人腦非常相似的處理模式,」 高通技術公司資深總監暨企業研發部門人工智慧研究計畫負責人侯紀磊回憶道。
而後,高通終於把技術化為現實,2015年第一次在旗艦處理器,也就是Snapdragon 820上加入了AI引擎;時間推移至2018年12月,Snapdragon 855在夏威夷發表時也搭載了AI引擎,但這已經是高通第四代的AI手機晶片。

高通畢竟不是OEM廠商,只能打造一個AI平台,讓廠商各自發揮想像,去思考AI究竟可以用何種型態出現在手機上。但侯紀磊觀察,現階段在手機上的AI,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加強用戶體驗。
「比較常見的有三種應用,第一個類型,是針對檢測、判斷和分類的應用,」聽起來頗為複雜,但侯紀磊解釋,事實上就是像Google助理對話時要用到的語音辨識、相簿圖片分類功能,以及人臉辨識解鎖,這些需要「判斷」的應用。
第二大類則是「回歸類」的模型應用,這些應用是對語音、圖片、影片數據可以起到增強或是再現的效果。像這一類型應用,或許消費者的感受不會那麼大,往往不太會以一項獨立的功能推出,像是通話時語音降噪等等,可以感受到比較明顯的例子,便是手機相機在夜拍時,會有畫質增強效果等類似的優化功能。

至於第三類應用,應該也是近期討論度最廣、對每一個人的生活影響最大的應用--可以判斷、決定的AI,最常見的就是Google助理、Siri這些「智慧助理」,可以對生活中的一些事物進行推薦,甚至是預測接下來會發生的事,給予客製化的選項。
「比如說我早上九點要開會,一般我都八點半出門,但是這個應用發現今天正剛好會塞車,它就會提前給我一個提示,像是你今天可能要提前15分鐘、提前半個小時出門,這已經是從一種智慧的角度,在跨應用進行綜合判斷,給你一個更有用的訊息。」侯紀磊解釋。
各類AI應用,事實上在你甚至不知道它已經導入AI時,就已經滲透在日常大小事中。當然,還有一個更好的例子——美顏,在相片無美顏不歡的時代裡,因為鏡頭本身處理的能力有很大的侷限性,這時得靠大量的AI能力在軟體裡,才能媲美單眼相機,或自動修掉不必要的瑕疵。
5G和AI是互相衝突,還是1+1>2?
然而,隨著5G手機一支支問世,不禁讓人好奇——未來5G對手機上的AI會有何影響?是相互衝突,還是「1+1>2」的助力?
「我不認為它是一種衝突,一旦有了5G之後,它會讓AI的雲端、終端混合模式更靈活地部署,5G和AI應該有這種組合性的互補優勢。」侯紀磊點出,大頻寬、低時延的5G對於AI最大的幫助,就是資料處理、運算時可以直接在裝置上,也可以在雲端上自由轉換。
簡單來說,AI在終端裝置上的研發和商用部署,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深度學習模型的訓練和部署全部在雲端;第二個是模型的訓練在雲端,而部署在終端;第三個階段,則是模型的訓練和部署可能是雲端、終端,一種靈活混合的模式;然而,目前幾乎都停留在一、二階段。
「舉個例子,很多時候我們發現,在手機上的語音指令,是事實上都可以在手機上直接處理,但很多時候,如果發現手機處理不夠準確,要把數據送到雲端,或者處理的場景需要雲端的數據和知識時,就要要把自己的東西放上雲端,這種情況下,5G就能夠非常靈活轉換部署。」

或許有點複雜,侯紀磊進一步解釋這麼做的「好處」。比方說私密性高的事情,或是個人化的事情,在手機上的數據就夠用了,可以在終端直接處理,避免雲端大廠擁有用戶的私密性資料;但有些東西秘密性要求不高,或者對於雲端大數據庫有需求,可以放到雲端去處理。
「但要達到這種部署,我覺得可能至少需要兩三年,可能三到五年會更實際。」
AI下一塊領土——教育與醫療
最後,談到AI落地除了手機之外,在垂直產業機會,侯紀磊相當「有感」。
「在企業端,AI落地性也非常的強,像是跟政府、安全相關的監控,在美國和中國都有很多用例,」除此之外,像是銀行風險的監控、投資的決策,以及零售業為了加強客戶體驗,都大量導入了AI能力;而以長遠趨勢來看,未來三到五年侯紀磊認為AI除了導入自駕車外,還有兩大行業潛力最大——醫療和教育。
「我覺得教育上,它可以表現出來的是『個性化』,我舉個例子,比如有些人比較外向,有些人比較內向,有些人可能文科比較好,有些人可能理科比較好,將來AI能夠根據你屬於不同類別的特性,實際上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他的『針對性』就會非常強。正好在機器學習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叫作強化學習(reinforcing learning),恰恰是說我能不能在跟你互動的過程中,透過瞭解你的特點,能夠使得我能夠更加針對性、更加滿足你個人的特性,強化學習有非常強潛力。」
至於醫療,更不用說,光在台灣,已經有各式各樣的案例導入AI,接下來的應用,仍舊值得期待。
3 包下XR界「四大天王」後,高通要讓5G手機變成AR、VR眼鏡的主機


微軟Hololens之父艾力克斯·基普曼Alex Kipman,在MWC的舞台上手捧著Hololens 2亮相,一邊介紹它搭載高通Snapdragon 850處理器時,高通在XR(混合虛擬實境,包括AR及VR)「四大天王」的布局,終於湊齊了。

通吃HTC VIVE、微軟Hololens、Facebook Oculus、Google Day Dream,除此之外,目前已經有超過30款採用高通處理器的XR產品發表,充分透露出高通想深耕XR領域的決心。
果不其然,高通這下果然有重磅消息宣布——下一步,是讓5G手機成為AR、VR眼鏡,可以隨身帶著跑的主機。
5G手機,到底該怎麼變成AR、VR眼鏡主機?
聽起來抽象概念,到底是怎麼運作的?
只要是通過高通認證、搭載旗艦處理器Snapdragon 855的手機,透過一根USB-Type C傳輸線,就可以直接連結為此計畫而生的AR、VR眼鏡,成為眼鏡的運算主機。這麼一來,由於運算都在手機上完成,眼鏡便可以省去不少配置,做得更輕巧。
但最重要的一點是——當這一支Snapdragon 855手機,若正好也是5G手機,那就再好不過了。5G低時延、大頻寬的特性,讓「Cloud VR」能直接就在手機上完成運行,換句話說,即便眼鏡沒有搭載任何5G模組,用戶就能體驗當眼鏡連上5G網路,究竟會是什麼樣子。
當然,並不是任何一款AR、VR眼鏡都可以這樣做,需是要配合高通特別設計,而這些眼鏡統一被高通稱為「XR viewers(XR瀏覽器)」。目前高通只公開了兩個機型:中國新創公司研發的nreal light AR眼鏡以及宏碁的VR眼鏡。



nreal創辦人徐馳表示,和高通自從Snapdragon 845開始合作後,這一款產品事實上已經慢慢開始研究兩年了,和高通雙方進行好幾個月的協商、討論,才真正化概念為現實。
5G手機有了加值賣點,未來新的銷售模式要來了?
看似相當酷的新技術,未來對產業、對消費者生活,會有什麼改變嗎?
先來看看產業面,這看似更像一種5G手機的「附加價值」。
5G手機近期一窩蜂問世,但讓人購買進場的利基點究竟為何?現在還沒人有答案,但至少此方案一推出,讓5G手機開始有了加分項目、有了新的賣點。高通官方甚至表示,希望未來手機廠商,能以「產品組合」的方式來販售手機及XR裝置。
當然,一切都才剛剛起步,未來是否真的能相互帶動彼此的銷量,還有很久的時間需要觀察。

再來看看消費者面,日後AR、VR眼鏡的可以運用場景,就更豐富了。
「你可以想像2019年,會發生這樣的場景:坐地鐵人擠人,你根本沒有機會拿手機,於是帶著一副AR眼鏡,就可以直接看視訊、新聞、E-mail,」高通技術公司產品管理資深總監司宏國(Hugo Swart)說道。
連接手機與AR眼鏡的線路不只讓手機成為主機,也讓手機的畫面、應用都兼容顯示在眼鏡中,跨大應用場景的想像空間,而且這副眼鏡,還可以隨身帶著跑。

一張生態圖,窺探出手機廠商進軍5G的秘密
「我們相信行動XR的機會非常廣,面向整個生態系統不同的廠商,包括晶片廠商、智慧手機的OEM、VR/AR供應商、以及內容運營商。」
為了讓更多裝置都相容,都符合標準,高通甚至推出了一個「加速計畫」(HAP)——會把搭載Snapdragon 855的手機都「預先」納入計劃中,無論是手機,還是XR裝置,都會給出一個「XR」認證徽章,證明這些裝置是相容的。
最後,司宏國在介紹完一切環節後,秀出了一張「生態圈」圖。

在圖表上的業者,包含了XR設備廠商、手機廠商、內容平台供應商,以及提供5G網路的電信業者。司宏國說明,在生態圈中的每一家業者,都對這一個「5G手機+XR裝置」的計畫,有著極大的興趣。
值得注意的是,在手機廠商列,有小米、黑鯊、一加、OPPO、vivo、HTC及華碩。雖然這一項計畫,手機廠商要加入的先決要素是手機要搭載Snapdragon 855處理器,但不一定非得是5G手機,但若是5G手機,完全讓體驗事半功倍,才更有意義。
仔細審視,除了小米、OPPO、一加之外,其他品牌都還沒有要推出5G手機的計畫釋出。但在高通的新聞稿中,也特別引用華碩ROG 產品經理唐瑞宏的話:「這一項新計畫,勢必會改變消費者感知與體驗5G沉浸式內容的方式」。 合理推估不久的將來,或許就可以看到台廠華碩、HTC推出的5G手機,特別是華碩,選擇機型應該是ROG電競手機無誤。
「我們相信在未來幾年內,行動XR的市場規模,會跟智慧手機一樣大」,司宏國表示。也是,高通預計2019年底,要讓這一項計畫、這一類XR裝置,從概念變為新產品,未來5G說不定會成為,VR、AR眼鏡的最佳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