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手機螢幕由黑白轉彩色,掀起第一波換機潮,緊接著照相手機突破三十萬畫素、支援MP3,一個功能加上一個功能,不斷刺激消費者換機,下一階段,手機要帶來什麼新生活運動?
「手機、網路及娛樂正在結合,帶給消費者全新體驗,我們也在創造一個全新的產業,」諾基亞執行長康培凱(Olli-Pekka Kallasvuo)表示,二○○七年全球手機用戶將成長一○%,突破三十億用戶,其中六成新購手機的消費者,不是因為沒有手機,而是為了追求更棒的體驗而換機。
康培凱今年二月在全球電信大展3GSM中宣示的諾基亞三大主軸,其中之一就點名要加速行動電視的發展,並宣布YouTube為諾基亞第一個全球內容夥伴,攜手打造手機上全新的影音中心,替手機的影音大戰掀開序幕。
「影音需求將愈來愈多,而手機是吸塵器,吸引周遭的各種服務,」索尼愛立信行銷處長黃怡超形容。

**新機種爭相卡位
測試下一個殺手級應用

**
索尼愛立信去年以影音訴求快速崛起,七成手機都支援MP3,音樂手機在全球銷售逾二千萬支,今年預計在台推出二十款手機,其中音樂、照相手機將囊括高達七成,延續手機的影音娛樂訴求,只是今年的影音戰役將更競爭、複雜。
二○○七年手機產業的影音大戰,因3.5G(High Speed Donwlink Packet Access, HSDPA)上路而風雲變色,資料傳輸頻寬加大,業者紛紛上新菜,從手機部落格隨照隨傳到全曲雙模下載,以及具使用者自製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 UGC)精神的自製鈴聲,手機服務不再只是「業者丟、消費者撿」的單行道,使用者也能分享原創內容,雙向道漸漸開通。
「手機下一個里程碑無庸置疑,絕對是多媒體服務,」拓墣手機產業分析師蘇昱霖表示,不像照相、音樂手機等都創造關鍵性應用,手機邁向多媒體服務,需一陣廝殺才能找到下一個殺手級應用。
行動頻寬加大,代表影音上下傳更即時,看得更遠一點,有分析師認為,已看到Mobile 2.0的萌芽點,尤其手機的影音功能日益普及,消費者自己也能當電信公司、內容業者,分享自製的手機內容,例如自製鈴聲、多媒體簡訊、影片,服務回歸使用者需求,消費者要什麼給什麼。
「二○○七年是Mobile 2.0的起始年,」資策會手機產業分析師蔡華展表示,3.5G拉開手機新面貌,接下來重頭戲是即時分享、隨照隨傳,也將刺激新的生活型態。

**著重內容分享
通信業者研擬新遊戲規則

**什麼是Mobile 2.0?Mobile 2.0不是手機上有什麼功能,而是手機所創造的不同生活方式,以日本、南韓為例,Mobile 2.0為手機創造的娛樂型態,高度利用手機看最新的MV;以美國為例,手機支援導航服務被視為Mobile 2.0的開端,回歸使用者需求,就是Mobile 2.0的基本精神。
蔡華展表示,3.5G及手機的多媒體發展,為今年台灣手機市場的兩件大事,多數手機已支援照相、音樂功能,著重內容分享的Mobile 2.0可望開始壯大滋長。
就拿遠傳為例,月前推出自製鈴聲YOYO DIY服務,有六十首自製鈴聲在網路上分享、提供下載,其中不乏歌聲優美型,但也有爆笑另類的鈴聲大受歡迎,「唱得愈恐怖愈受歡迎,」遠傳無線多媒體協理陳立人說。
音樂下載為電信加值服務的最大宗,不過陳立人表示,今年除了加強音樂加值服務,使全曲下載經驗更完善,內容分享也是一大重點,例如為了鼓勵手機的草根性創作,YOYO DIY分享的鈴聲只要被下載五次,就可免費再錄製上傳一首,試圖找出遊戲規則。
一年一度全球行動通訊大展3GSM上,康培凱對全場數百位記者、參展廠商播放一段N77的廣告短片。N77是諾基亞最新推出的行動電視手機,廣告中,一位走在街上的年輕男子頭戴耳機,邊走路兩眼卻直盯手機螢幕的足球賽事,時而鼓舞、時而沮喪;同一時間,他的朋友身處有三十二吋液晶電視的寬敞客廳,和他不約而同一起跳躍或一起把頭埋在手中,希望對手的進攻沒有得逞。
「趁等車、甚至開會中間空檔,我就用3G看即時電視新聞,」諾基亞產品行銷協理彭明義拿起手中的3G手機,示範每秒最快以三八四KB串流播放的即時新聞,聲音傳輸相當清晰,但畫面仍然不夠穩定,「用支援3.5G的N95看就不會有馬賽克了。」
3.5G手機陸續上市,包括MOTORAZR maxx V3、V6去年底登台,諾基亞第一款3.5G兼影音旗艦機種N95預計今年第二季上市。以諾基亞為例,今年3G仍為主流機種,約占新機種的五成,另外約一成五將支援3.5G,手機硬體往3G以上邁進,幫行動影音打好地基。
拓墣預估,今年逾十一億支手機產量中,3G及3.5G成長最快,可望成長一億支,成為市場成長的主要動能之一。
「HSDPA實現行動寬頻,」全球行動通訊設備大廠易利信提出二○○七年電信業的五大趨勢中,趨勢一就是上下行速度平行的HSPA,上傳、下載理論上每秒都可達十四MB。

**行動寬頻實現 3.5G手機將有爆破性成長

**
根據拓墣統計,下載一二五KB高解析圖片,一.八M的3.5G約需一.二秒,比三八四KB的3G省下六六%時間;若下載三M大檔案,可省下八成時間。
「我是說真的,試試看3.5G,你的生活、工作型態都將有改變,會更有效率,」遠傳電信台灣區總經理楊麟昇逢人就說,親自推銷具里程碑意義的3.5G服務,表示下載一個五M大的MV,最快只需二十五秒。
去年九月遠傳電信一馬當先推出每秒下載最高可達三.六MB的HSDPA服務,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也陸續跟進。基地台升級至3.5G成今年的重頭戲,遠傳計畫在二○○七年底前,將三千個3G基地台升級到HSDPA,可涵蓋全台七五%人口;中華電信同樣年底前,要將3.5G覆蓋率提高至八○%。
「手機靠著行動的特性,與世界連接,所以速度很重要,」蘇昱霖表示,想在手機上看Live球賽、上傳熱騰騰剛拍好的影片,有三大方向需克服,首先就是手機上的傳輸頻寬,第二要克服的才是手機快捷上傳的軟體,第三當然則是手機相機的規格,要拍得更清楚、更容易記錄日常生活每一刻。
手機發展十幾年,全球用戶才達到十億戶大關,但從十億戶到二十億用戶,卻僅花兩年多時間。近年手機的技術發展同樣突飛猛進,拓墣預估,上半年3.5G無線網卡為市場主要驅動力,下半年則是支援3.5G的手機,「3.5G手機具成本及時間優勢,為未來手機的主要寬頻傳輸標準。」蘇昱霖表示。
不僅台灣電信業者搶速度,全球都在進行一場大型的無線傳輸比快大賽,根據GSM協會截至去年底統計,全球近一百四十個系統商、逾六十個國家展開HSDPA商用計畫。
手機的3G服務在台推出將滿兩年,因應3G的各種軟體服務也相繼推出,包括即時新聞、查天氣、期貨報價等,3G知名度更提高不少。威寶電信董事長許勝雄表示:「一年前只有五成不到受訪者知道3G是什麼,現在已有九成民眾知道3G了。」

**傳輸費仍是關鍵 七成用戶僅願多付一百元

**
只是電信業者仍面臨一個嚴峻的殘酷事實,全台二千二百餘萬戶手機用戶中,僅約一成五使用3G的SIM卡,真正使用3G服務的比例更少,3.5G開台,有多少使用者願意花錢使用?
分析師表示,現階段重點不在於服務好不好,3G的傳輸費過高,「用手機上網分秒必爭,影像電話貴得要命,我都不用了,」某手機公司的主管表示,3.5G同樣會面臨最殘酷的價格挑戰。
手機上網多以傳輸量計費,若讀取二百五十個純文字,資料傳輸量大約五百Bytes或約四個封包,下載動畫約需七個封包,下載一首來電答鈴約需三百個封包,電信業者每封包收費不到一元。以中華電信為例,用手機連結emome入口網站約需二十五K傳輸量,用每月五百八十三元中等資費計算,約花費○.二六元,下載一則八K的RSS新聞,花費大約要○.○八元。
不過手機業者調查,預算不高的高中、大學生、社會新鮮人,為影音手機的三大主流購買族群,對傳輸費斤斤計較。
「花費仍是最現實的問題,」蔡華展表示,根據資策會最新調查,每個手機用戶平均每月願意支出的非語音服務,僅一百一十四元,其中簡訊占了至少五成以上;就算願意每月多付點錢使用數據傳輸的受訪者中,高達七成的預算僅一百元。
電信業者與消費者展開3.5G「合理」價格拉鋸戰,蔡華展表示,3.5G要能普及,電信業者就必須以一價到底、吃到飽的費率,消費者用起來才不會綁手綁腳。電信業者推出的吃到飽方案,每月約七百至九百元,但不含語音通話費。
全台固網寬頻用戶以二M占大宗,近七成,電信業者推出的HSDPA,下載已可達三.六M,比全台七成寬頻用戶的速度還快,「突破二M關卡,也是3.5G開台備受矚目的原因。」蘇昱霖表示。
3.5G軟硬體快馬加鞭,為迎接Mobile 2.0打穩地基,也將手機產業推向以消費者為主的新世代,全球消費者正與各大手機廠一同參與大型市調,並逐漸取得先點菜的優勢,點好菜再讓手機廠、電信業者去烹調,端上最對胃的通訊服務。今晚你要選哪道菜?自己決定吧!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博弘雲端打造金融業專屬 AI 解決方案 賦能金融產業實現智慧轉型!
博弘雲端打造金融業專屬 AI 解決方案 賦能金融產業實現智慧轉型!

從流程再造、智能客服到科技防詐,AI 正在一步步改變台灣金融業的樣貌。根據金管會「金融業者及周邊單位應用人工智慧」調查結果,金融業者導入AI與生成式AI的比例已從29%提升至33%,顯示金融業對AI應用的需求正持續升溫,而AWS亞太(台北)區域的正式啟用,更將加速這股成長力道,讓AI躍升為金融創新的核心引擎,推動整個產業快速邁向新局。

在這股潮流下,博弘雲端作為台灣第一家與AWS簽署台北區域戰略合作協議(New Region Strategic Collaboration Agreement,SCA)的雲端解決方案專家,如何協助金融業快速導入創新AI應用,讓「智慧金融」能夠真正落地在各個金融場景中?

對此,博弘雲端台灣暨東南亞事業中心副總經理陳亭竹給出的答案很明確:關鍵在於從痛點出發,讓金融業能夠以更低的門檻達成數據上雲與導入AI應用的目標。

標準化 × 客製化,雙管齊下加速金融AI真正落地

陳亭竹進一步指出,金融業在推動雲端與AI應用時,普遍面臨合法合規、AI倫理風險、人才不足與組織變革等四大挑戰。對此,博弘雲端提供產業客製化AI解決方案,滿足金融業在AI與數據應用上的多元需求,進而加速AI應用落地。

「要讓AI應用在金融業真正落地,雲服務業者的客製化能力是關鍵。」博弘雲端台灣暨東南亞事業中心技術處長孫正忠強調,因為每家金融業對上雲和AI應用的需求並不相同,甚至對AI 技術的要求與精準度都有不同期待。而標準化產品雖能快速導入,卻難以完全貼合每位客戶的營運場景與精細需求,唯有結合客製化服務,才能真正滿足金融業在AI與數據應用上的高標準,並符合大型金融客戶的嚴格驗收要求。

因此,博弘雲端推出產業客製化AI解決方案,建構在標準化解決方案的架構之上,進一步依照客戶需求進行微調。不僅能讓 AI 回答更加精確,也能更貼近終端客戶的實際需求,無論是篩選資料、優化決策,甚至提供行銷策略建議,都能展現更高的效益。

除了透過客製化服務滿足金融業者AI與數據應用上的多元需求,博弘雲端亦推出標準化產品驅動金融產業AI革新。從”AICOM”提供的新世代雲智能管理功能,賦能金融IT部門一站式管理雲端資源、即時掌握AI訓練資源運用狀態;到”LEMMA”提供的 AI企業知識代理,藉由LLM (大型語言模型) 摘要與整理重點、大幅減少人工查詢資料的時間,這些產品不僅加乘金融業者採用AI的效益,更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方程式。

RD099049.jpg
博弘雲端台灣暨東南亞事業中心副總經理 / 陳亭竹表示:要讓AI應用在金融業真正落地,雲服務業者的客製化能力是關鍵。唯有結合客製化服務,才能真正滿足金融業在AI與數據應用上的高標準,並符合大型金融客戶的嚴格驗收要求。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售前 × 數據雙團隊,一站式滿足數據處理和AI應用需求

金融產業的AI應用百百種,博弘雲端不只提供產業客製化解決方案,更透過技術團隊的深度參與來強化客製化程度。首先是售前技術團隊,該團隊整合公司多年服務大型客戶的經驗與專業人才,能在專案初期便與客戶進行需求訪談與技術交流,並據此繪製完整的系統架構圖,確保AI應用精準契合需求,大幅提升專案成功落地的機率。

其次是數據團隊,涵蓋數據工程師、數據分析師與數據科學家三種不同職能,能與售前技術團隊的需求分析與架構設計緊密銜接,一站式滿足金融業從數據處理到應用的完整需求。

博弘雲端台灣AWS事業處業務資深處長郭仁傑進一步說明二個團隊的具體運作模式。售前技術團隊在完成需求分析與架構圖後,數據工程師會協助金融業將地端資料搬遷到雲端資料倉儲,並確保數據的正規化與可用性;接著由數據分析師統整數據並建立戰情室、商業智慧分析等應用,幫助客戶快速掌握營運數據;最後由數據科學家根據實際應用情境選擇或開發適合的AI模型,實現提升營運效率或優化客戶體驗的目標。「經過概念驗證與專案的執行,金融業普遍能提升5倍以上的資料處理效率,運用AI提升10~50%不等的生產力」,郭仁傑強調。

RD099024.jpg
「要讓AI應用在金融業真正落地,雲服務業者的客製化能力是關鍵。」博弘雲端台灣暨東南亞事業中心技術處長 / 孫正忠強調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攜手 AWS 與生態系戰略夥伴,全面備戰金融業轉型需求

除了內部團隊的緊密協作,博弘雲端也積極深化與AWS和第三方夥伴的合作關係,加強解決方案的廣度與深度,確保能更全面回應金融業多樣化的需求。

「客戶至上一直是博弘雲端的企業文化,」陳亭竹表示,博弘雲端很早之前就洞察到金融業數位轉型的商機,加上AWS當時正如火如荼推進亞太(台北)區域的落地,因而與其展開台北區域戰略合作協議的討論,並於2025年7月正式簽訂,成為台灣第一家簽署該協議的AWS核心級諮詢夥伴。

「這是一份區域級的合作協議,必須要有足夠紮實的市場經驗和具代表性的客戶導入案例,才能獲得AWS的認可與信任,」陳亭竹強調,這份協議不僅代表AWS對博弘雲端實力的高度肯定,更意味著博弘雲端可以進一步放大服務能量,串聯更多生態圈夥伴,全面支援金融業的數位轉型。

由於金融業在上雲時,對資安防禦、效能監測、數據管理等面向,可能都有不同需求,博弘雲端自成立以來,便持續與不同領域的夥伴攜手合作,包括Palo Alto Networks、Databricks及MongoDB等國際級解決方案廠商,滿足金融業在上雲時的特殊需求。而隨著與AWS簽訂台北區域戰略合作協議,博弘雲端得以進一步擴大合作生態圈,為金融業打造更完整的雲端與AI解決方案,全力加速其上雲與創新進程。

專業技術建立信任,博弘雲端成金融業轉型首選夥伴

憑藉卓越的客製化服務能力、與AWS的緊密合作關係及多元的生態圈夥伴,讓博弘雲端在金融領域展現亮眼成果,不只在技術面持續採用創新科技賦能金融業成功轉型,更透過技術專業力獲得客戶高度信賴,某大型金融業客戶在數據上雲專案結束後,主動表示希望繼續合作。

郭仁傑說明,博弘雲端自3年前開始,即協助該客戶將地端數據逐步上雲,並導入Data Hub建立完善的資料治理(Data Governance)機制。隨著數據上雲後的效益逐步展現,不僅吸引同集團內其他子公司與海外據點相繼啟動數據上雲計劃,更將合作期間展延至7年,藉助博弘雲端的技術與服務能量,持續深化雲端與AI應用,推動整個集團的數位創新藍圖。

1757919697308.jpg
郭仁傑說明,博弘雲端自3年前開始,即協助該客戶將地端數據逐步上雲,並導入Data Hub建立完善的資料治理(Data Governance)機制。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目前除了金融業之外,博弘雲端在製造、零售和公部門也累積了豐富的雲端技術導入經驗。展望未來,博弘雲端除了持續與AWS維持緊密合作、不斷精進雲端技術能力外,更將全面強化在資安託管服務 (Managed Security Services Provider, MSSP) 與技術生態圈的戰略布局,並積極拓展東南亞市場,成為台灣雲端服務業進軍國際的領航者。不僅向海外輸出台灣的成功經驗,更將成為驅動東南亞地區數位轉型的關鍵力量。

更多金融業上雲案例:立即與博弘雲端專業團隊討論

https://www.nextlink.cloud/contact/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