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新總座林之晨拋「超5G策略」,打破電信業零和競爭
台灣大新總座林之晨拋「超5G策略」,打破電信業零和競爭

身為電信三雄的獲利王,台灣大哥大2018年每股盈餘5.01元,連續七年搶下冠軍,但,電信業者面臨4G低資費、語音通話費下滑的困境,台灣大也同樣受衝擊。備受矚目的新任總經理林之晨4月1日走馬上任,他丟出來的轉型策略有什麼不一樣?

盼整合momo、AppWork、凱擘資源,台灣大要推「垂直」服務

4月1日正式接下總經理重擔,林之晨2日舉辦媒體說明會,提出「超5G策略」,希望整合旗下影音及有線電視公司「凱擘」、電商網站momo以及AppWorks等企業,並結合台灣大集團的數據資源——超過700多萬用戶、近800家通路門市,打造多樣化服務。

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
林之晨指出,電信面對轉型挑戰,不能只想要競爭,因此台灣大對於各式合作都採取開放態度,也支持5G「共頻、共網」。
圖/ 台灣大哥大

超5G是什麼?他解釋,超5G包含:Gift(數據天賦)、Group(集團資源)、Grit(意志力)、Green(永續企業)、GESA(大東南亞)等五大面向,意指台灣大希望在未來10到15年內,能開發出電信本業以外的成長曲線,成為一間科技公司,並把經營市場從台灣拉大到東南亞,提升公司市值到1,000億美元。

「電信業者提供4G服務的同質性太高,在未來消費者在乎的是個人化服務。」林之晨舉例,他自己是NBA鐵粉,如果能有一套透過VR裝置觀看球場各個角度的服務,即便是兩千元,他可能也願意買單。過去電信業者多只能賺連網財,但未來,或許可以提供一整套的VR硬體、觀賞平台和解決方案給消費者,這就是4G服務與5G服務的最大差異。

他認為,「4G的商業模式會從1399元上網吃到飽、降到999元,甚至599、499元,跟電信業者只提供連網的服務有關,因為都是上網,沒有太多差異,消費者自然會追求便宜價格,這是產業必經的過程。」

因此,林之晨心中的超5G,是希望帶給消費者更多垂直性服務,而他目前兼任的之初創投(AppWorks)董事長身分,就會擔任關鍵角色。

「以顧問身分加入台灣大一個多月時間,目前推動大概六、七個新創合作案。」林之晨解釋,AppWorks目前有328家活躍新創公司,過去幫助團隊在0到1之間摸索,會需要一到三年時間找出可擴張的商業模式,一旦有了近億營業額、百萬用戶基礎,就很適合跟台灣大這樣的企業合作,持續擴大規模。目前,台灣大與之初創投也正在討論如何透過「投資」合作,但仍需要一季時間確定架構。

純電信業難生存,林之晨盼同業攜手合作

只不過,電信業轉型已是兵家必爭之地,遠傳電信喊出三到五年內讓新營收占比成長至20%;中華電信董事長鄭優也下強心針,宣示2018年後,營收一定會持續向上,至2021年徹底轉型。但問題仍在5G商業模式不明朗,大家都在摸索如何過河,提出「好服務」沒想像容易。

富邦momo 2017年度盛事北區物流中心開幕典禮_2017-10-27_吳晴中攝_0003.JPG
林之晨表示,電商momo會是公司的第二成長曲線。
圖/ 吳晴中攝

但台灣大手握momo電商優勢,2018年零售貢獻營收約420億元,已經占整體合併營收的35%左右,這盤轉型棋局,初步有了好開始,對林之晨而言,已經是公司的第二成長曲線。

林之晨說,第一步除了會強化數據分析的應用,加倍了解消費者,提供momo與台灣大哥大用戶更多個人化商品;其次,會思考是否有機會像亞馬遜(Amazon)一樣,透過生態系架構出獨立服務,「Amazon Prime會員能有免費快速到貨,觀賞OTT的帳號,或許往來想要有4G門號,也不見得一定要找電信商。」

「我覺得所有人都不是競爭對手。」林之晨認為,若想要提供更多垂直服務,業者之間的關係不能只有零和,以台灣大旗下MyVideo為例,不見得一定要和其他OTT業者鬥法,而是可以考慮獨家播映後聯播等方式;另一案例,則是台灣大和遠傳共同投資Line Bank,瞄準數位金融商機。

他笑說,自己非電信背景這件事,確實受到很多質疑,但過去的軟體經驗,其實很適合用在電信公司裡,請大家給他一些時間。「如果什麼都不改變,也許10年內,台灣市場只會有一到兩家業者活下來,也不一定。」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用眼神操控未來!見臻科技如何打造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踩在AI浪潮下搶攻人機互動新契機
用眼神操控未來!見臻科技如何打造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踩在AI浪潮下搶攻人機互動新契機

隨著眼動追蹤技術(Eye Tracking Solution)的成熟,讓智慧穿戴裝置邁向更精準、個人化的互動體驗。晶片不僅驅動產業升級,也將改變與世界互動的方式。2024年,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鼓勵業者開發具國際高度信任,以及可促進產業發展之晶片。其中,見臻科技以全球最小的眼動追蹤技術脫穎而出,將AI與影像感測技術導入擴增實境與虛擬實境(以下簡稱AR/VR)與智慧眼鏡領域,開啟智慧穿戴裝置的新篇章。

「如果滑鼠、觸控能變成一種控制方式,那麼眼睛為什麼不行?」見臻科技執行長簡韶逸一開始便點出了團隊創立七年來的技術主軸,團隊的核心命題,正是要全力打造一種可以用眼神交流的互動介面,為市場與產業帶來全新可能性。

回首創業之初,曾是臺大電機系教授的簡韶逸,帶著一群學生、拿著第一筆資金,跳脫舒適圈勇敢創業。他捨棄了市場上常見的多紅外線光源角膜反射定位方法,轉而採取鏡頭與自家AI演算法的搭配,瞄準AR/VR並可導入智慧眼鏡,力求產品能更輕、更簡單,以期在未來進行各種場景應用。短短數年間,見臻科技就獲得到奇景、仁寶與緯創等大廠的青睞與投資,也讓過去只出現在《復仇者聯盟》電影的場景,變得不再遙不可及。

以眼球追蹤為關鍵技術,見臻科技搶進AR/VR市場

簡韶逸表示,見臻科技的眼動追蹤技術已是一套能走出實驗室、嵌入日常眼鏡的解決方案。團隊以「最小化」、「最易整合」為目標,透過自研演算法與攝影鏡頭組成的模組與感測器元件,在維持精準度的前提下,大幅降低體積與功耗,成功打造出目前市面上體積最小、最適合眼鏡整合的追蹤模組。

以他們於2022年推出的首款穿戴式產品「Sol穿戴式眼動追蹤裝置(SOLGlasses)」為例,內建高達120Hz眼動資料取樣頻率的感測器、1.6M超廣角前鏡頭、陀螺儀與麥克風模組,不僅能即時捕捉視線與周邊環境的交互資料,更能協助研究者進行行為分析與情境推估。「我們也在商業市場之外為這項解決方案找到了不同切角,」簡韶逸表示,包括心理、教育、運動科學等不同領域,都有採用這項技術,掌握受測者、消費者的眼球移動,是開啟所有後續研究或商品應用的關鍵起點。

而正是這些來自研究場域的實測回饋,讓見臻科技累積了大量真實數據,能不斷優化演算法準確度,最終使得小型化模組在效能上,與傳統大型方案不相上下,甚至更具效率與彈性。「我們的模組只用了四顆零組件,卻能實現與傳統十幾顆LED方案相近的追蹤準確度,這就是AI模型訓練與架構優化的成果。」簡韶逸說。

不過,要讓眼動追蹤技術真正從單一模組擴展到大規模裝置應用,還有一道無法忽視的門檻:晶片。簡韶逸深知,若要進一步降低功耗、加快反應速度、提升模組整合性,自行研發AI晶片會是邁向下一階段的關鍵。只是對新創團隊來說,開發一顆專用晶片的難度與資源門檻,從來都不是輕鬆的挑戰。此刻的他需要對外尋找技術與資源上的實質助力。

爭取政府主題式研發計畫資源研發第二晶片模組,實現穿戴裝置AI邊緣運算

見臻科技以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打造下一代智慧眼鏡互動體驗。
見臻科技以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打造下一代智慧眼鏡互動體驗。
圖/ 數位時代

正因台灣具有完整的ICT產業鏈與研發人才,方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從設計、驗證到打樣的整合流程,見臻科技憑藉著這樣的優勢,在和以AI晶片為技術強項的奇景光電合作下,開發出第一代通用型晶片模組,透過自研演算法搭配市面通用晶片,實現眼動追蹤技術的小型化與即時運算功能,「想讓終端應用與演算法深度結合、並具備低功耗、高整合特性就必須研發AI晶片」,簡韶逸說。

簡韶逸知道即使供應鏈資源易找,但身為新創仍有募資規模不大的挑戰,想要開發晶片對見臻科技來說仍是沈重的負擔。「所幸有晶創IC補助計畫的幫助,才能讓這個想法加速實踐。」簡韶逸以穿戴式眼動追蹤解決方案作為提案,成功獲得計畫審查委員的肯定,讓團隊在研發二代AI晶片的路上可以走得快也走得穩,做好資源與風險管理。

在這個第二代晶片模組中,搭配自家AI模型與低功耗運算架構的嵌入,打造出邊緣裝置,能同時將AI晶片、感測器與鏡頭巧妙的隱藏在眼鏡的不同角落,包括鼻墊、鏡框或是鏡腳,這個穿戴式眼動追蹤解決方案的產品,成了一個既省電、體積又小、算力也足夠,且不需任何雲端傳輸就能完成眼動資料推算的設備。

簡韶逸表示,2023年AppleVisionPro的發表,讓眼動科技正式跨入了主流使用者介面(UI)設計,過去觀望的業者也紛紛積極詢問。而早已投入眼動追蹤技術的見臻科技,也在這個第二代晶片模組引領下,瞄準未來AR/VR的商業應用,預計將於2025年下半年完成第二代晶片模組開發,並在2026年進入市場推廣與應用階段。

加入優勢晶片研發應用生態圈,共同打造人機互動新藍圖

見臻科技之所以卓越,來自一群專業且默契十足的堅強團隊。
見臻科技之所以卓越,來自一群專業且默契十足的堅強團隊。
圖/ 數位時代

為了與更多潛在供應鏈夥伴交流,見臻科技也加入了「優勢晶片研發應用生態圈」,成為其中一員。簡韶逸興奮的說,這讓團隊得以參與更多產業對話與商機媒合的機會,並期待能透過生態圈的助攻,串連更多AR/VR供應鏈夥伴,建立從晶片、模組到整機的快速整合能力。

對簡韶逸而言,眼動追蹤技術從不只是輔助功能,而是迎接AI浪潮下一個重要的感知與控制介面。伴隨著晶片、模型與整合技術的逐漸成熟,他也預期接下來的兩到三年,將是眼動追蹤技術全面進入消費市場與垂直應用的爆發期。在趨勢浪潮與團隊資源的推動下,簡韶逸正逐步實現他所描繪的人機互動新藍圖,而政府計畫資源的挹注與自身的技術實力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見臻科技
- 創辦人:簡韶逸執行長
- 核心技術:眼動追蹤技術(Eye Tracking Solution)
- 資本額:新台幣2.7億元
- 員工數:30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