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產品賣給所有人?3張圖破除「品牌定位」迷思,打開知名度
想把產品賣給所有人?3張圖破除「品牌定位」迷思,打開知名度

如果把各式品牌在市場上的競爭,想成是一場場戰役,那孫子在《軍形篇》提到的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觀念,可說是品牌管理的精髓。孫子的意思是能打勝仗的軍隊,懂得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後,再去和敵軍一較高下;那些疏於準備、貿然進攻的軍隊,往往會吞下敗仗。

所謂不敗之地的概念,近似品牌定位之父傑克.屈特(Jack Trout)強調,在尚未打仗前,品牌以何種 「定位」 (position)進入市場,「只重視戰術、忽略戰略,嚴重性相當於把勝利拱手讓給競爭對手。」

從人口變項到心理動機,描繪品牌在顧客心中扮演的角色

《品牌的藝術與技術》指出,「定位」代表的含意,其實就是回答 3 個關鍵提問:「商品要賣給誰」、「他們把這個商品當做什麼」、「他們為什麼要買這個商品」。

確立品牌定位的過程,基本上可分解成3個步驟:

步驟1:定義目標顧客

還不確定市場空缺在哪時,多嘗試反向思考,從違背常理的角度,找出市場夾縫中的機會 ,例如 1930、1940 年代,汽車產業往愈來愈寬敞、流線型的高級轎車發展時,汽車大廠福斯(Volkswagen)開始研究小型車的市場需求,生產外型短又肥的金龜車;當大多數人都認為自行車屬於男性為主的市場時,巨大集團(Giant)於 2008 年推出全球第一支女性自行車品牌 Liv,量身打造符合女性肌肉分布、肌力運作模式的車款及周邊配備,熱銷美國、澳洲、加拿大等運動風氣盛行國家,成為集團重要的營收成長動能。

主要客群的常見分類方式包括年齡、性別、職業、收入、居住地等人口統計項目,例如 26~35 歲、年薪不到百萬的小資族。不過,用科學方法把消費者分類成不同性質的族群,雖然方便又客觀,卻無法看出他們的潛藏特質,「在市場區隔中,要進一步掌握目標族群的輪廓,行為學和心理學的定義才好用。」 奧美集團策略長葉明桂認為,好的定位方式,要能從理性推理到感性,探究人們行為背後的心情和動機。

像是要在街邊開一間 5 坪大的咖啡廳,你除了要先分辨上門造訪的主要顧客,是剛好路過、外帶就走的路人,還是專程前來聚會的朋友或情侶,也得思考這間咖啡廳在他們心中扮演的角色,是為了打發時間,還是這裡的地理位置有獨特的景觀,是值得久留,可以增進情誼的地方?這都可能影響到店內播放的音樂類型、座位擺設、裝潢風格。

無論你最終選擇何種定位,屈特提醒,千萬別掉進「想把產品賣給所有人」的陷阱。

因為要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求生存,想占據一方,就得立場明確,專注經營品牌最重要的顧客 。儘管這麼做可能會喪失或得罪其他客群,但是「當好好先生的下場,只會把你從即將站穩的市場位置上拉下來。」

img-1554275175-13464.png
圖/ 經理人月刊第 172 期

從目標客群做進階分析,找出符合品牌定位的擁護者

《超級用戶時代》指出,對照一般客戶,頻繁光顧且總會「不請自來」的死忠用戶,人數可能占不到消費市場的 1/3 ,卻能貢獻 70 % 的行業利潤。換句話說,確立了品牌定位後,可以透過將顧客分類,從消費頻率釐清品牌最忠誠、且願意替你宣傳的顧客在哪,他們才是品牌主最需要透過專屬福利(好康搶先通知、VIP 優惠等)維繫顧客關係的族群。

搭上大品牌的順風車,新產品也能快速打開市場知名度

步驟 2:找出呈現品牌的方式

決定了客群、釐清自身定位後,要如何傳達給消費者?

《定位》指出,人們在心中將品牌和產品分成不同等級,假如人心是由各種階梯所組成,那麼每一階只會有一個品牌名稱,且同一類產品的階梯,通常不會超過7階(例如你不太可能隨口說出7個牙膏品牌) ,代表新品牌要進入消費者的腦海,難度很高。
     
不過,如果能善用已有知名度的既有廠牌,借力使力就能幫助你抬升自己的排序。「消費者沒有多餘心思接受新奇事物,除非該產品和原先熟悉的舊產品有所關聯。」這是為什麼當新品牌或新產品上線時,通常都會採取, 最好不要告訴消費者這是什麼,而是要告訴消費者它「不是」什麼的方式 ,把新、舊觀念(產品)結合在一起,例如「香水不是女性的專利」「無添加保養品」「不含糖汽水」。

最經典的案例,是汽水品牌七喜(7.Up)。當時他們觀察到可樂占了 2/3 美國的冷飲銷售量,決定和可口可樂(Coca-Cola)「攀關係」。推出時,七喜沒有表明自己是一支新的檸檬汽水品牌,而是以「非可樂」自居,引導消費者除了買可樂外,可以考慮另一種同為汽水,但口感更清爽的飲料,很快就成為緊追在可口可樂、百事可樂(Pepsi)後,消費者第三偏好的冷飲品牌

又或是近期快速竄紅的網路實境節目「木曜四超玩」,也是善用了大家熟悉的綜藝節目型態作為基底,但加入了一日市長幕僚、一日玉山氣象觀測員等「一日體驗各行各業」的題材做出市場區隔,既有「笑」果又提供觀眾深入淺出的行業知識,成功在眾多部落客、網路紅人等自媒體中脫穎而出,成立不到 4 年就在 YouTube 影音頻道上突破百萬訂閱人數,單支影片甚至能衝破千萬觀看人次。

但是,如果你已經是領導品牌,就沒必要一再強調這事實,畢竟在沒有足以讓顧客改變心意的因素出現前(例如負面新聞、低價品牌加入等),消費者傾向購買相同品牌的產品,店家一般也會優先展售市場龍頭的商品,位居第一的品牌只要持續和消費者溝通,強化品牌代表的精神、能提供的好處,並持續發展新創意,就能深化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特殊地位

172 124.PNG
圖/ 經理人月刊第 172 期

品牌定位的最後一哩:實踐對消費者的承諾

步驟 3:說到做到

完成品牌定位的最後一哩路,是對消費者做出承諾。

[《創造顧客感動的品牌管理》][5]指出,行銷部門定義出目標顧客、釐清品牌價值觀並創造明確的品牌承諾後,得準確傳遞到組織內部,讓人力資源部門據此協調工作安排及人員訓練,把這些內容轉化為行動。

以航空業為例,如果想標榜顧客至上、問題都能即時解決的品牌定位,顧客被對待的方式就很重要。因此,在招募階段,就不能只顧及教育程度、體態是否符合標準,而是應該有一套多方面評估的審核機制,挑選出態度良好、臨場反應佳的空服員,確保顧客的突發需求都能獲得滿足,足以反映品牌對於服務的重視,的確如同形象廣告所呈現的樣子。

行銷與促銷可以吸引顧客接觸品牌,但有效強化品牌定位的關鍵,在於顧客獲得的實際體驗,「要如實兌現品牌的承諾,得仰賴每一位員工。」

數位時代下的品牌定位之道

自傑克.屈特(Jack Trout)提出品牌定位理論(brand positioning)以來,已經將近 20 年。市場環境變動、科技演進也改變了品牌和顧客間的關係,台師大管理學院 EMBA 執行長王仕茹認為,現在做品牌定位時,得注意 3 個地方:

172 125.PNG
圖/ 經理人月刊第 172 期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出自《經理人月刊》2019 年 3 月號,特別企畫:品牌管理

[5]: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bnext/products/0010236302?utm_source=bnext&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904 "連結說明"?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