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Netflix原創電影也全靠一支iPhone!為何導演圈吹起手機拍片風?
連Netflix原創電影也全靠一支iPhone!為何導演圈吹起手機拍片風?
2019.04.11 | 蘋果

2010年,蘋果(Apple)發表了iPhone 4,是史上第一支錄影畫質可以達到720P的iPhone;時隔五年後iPhone 6s Plus問世,錄影品質更升級到現在趨於主流的4K,並擁有光學防手震功能。

當用iPhone拍出來的影片,畫質、品質已經足夠登上電視、電影院等更大的螢幕,也正改變著影視作品的產製方式,用手機創作開始成為一項新嘗試、一種另類的新趨勢。

在中國,先是陳可辛導演於2018年,用iPhone X拍出催人淚下的劇情賀歲短片《三分鐘》,接著在今年,賈樟柯導演再用了iPhone XS拍攝了另一部新作《一個桶》。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在台灣,有一群導演們也陸陸續續進行嘗試。在廖明毅導演操刀下,盧廣仲的MV《明仔載》僅靠著一支iPhone 8拍下所有畫面,經過後製,MV質感很高,完全想像不出是用手機拍的。

盧廣仲 廖明毅 明仔載.jpg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六弄咖啡館》、《吃吃的愛》的執行導演廖明毅,一直對iPhone拍攝相當感興趣,第一部正式的「iPhone 作品」就是盧廣仲的MV《明仔載》。
圖/ Apple

而周興哲在今年一月發表的新單曲《終於了解自由》,這一部MV,也成為了一部「iPhone MV」。

周興哲也用iPhone拍MV,製作背後辛密談

《終於了解自由》MV副導演張立群分享,過去從來沒有試過用iPhone創作,早就計畫要試著拍拍看,而這一支MV全程緊靠一支iPhone XS Max,進行歷時12個小時的拍攝。

「成果比我預期的高很多,我本來對手機拍片沒太大的信心,但後製調完色後的成果,我是滿意的,」張立群透露他的作業過程,先是在iPhone外面先搭上一個「骨骼支架」,再搭上不同的鏡頭,就可以拍出近景、中景還有遠景,也可以營造出「電影感」景深效果。

周興哲 終於了解自由 iPhone
但要細數用iPhone拍攝的缺點,第一點是夜戲,手機相比傳統攝影機感光元件還是相差甚遠,需要克服。
圖/ YouTube
周興哲 終於了解自由 iPhone.jpg
因為iPhone非常輕巧,拍攝時容易晃動,在這次張立群並未使用三軸穩定器,畫面便有抖晃的情況發生。他也建議未來要用iPhone拍攝,攝影者最好使用三軸穩定器。
圖/ 唐子晴/攝影
周興哲 終於了解自由 iPhone
相對的,用iPhone拍攝畫面設計也要有所調整,會更多以定焦畫面為主。
圖/ YouTube

要說越來越多導演選擇用iPhone拍攝,好處究竟是什麼?除了體積小、機動性高、勘景方便,在鏡位上可以做很多不同的嘗試外,張立群還補充,面對每天都要見到的手機和攝影機相比,iPhone侵略性低,更可以讓演員快速進入狀態。

「成本也降低很多,這當然是很大的優勢,」他做了簡單的算術題,假設攝影師本身就有一部iPhone,再去租一些外接器材,總費用大約一萬元內就可以搞定,和傳統相機相比,光是器材費用就差了4至5萬元。

「有些案子預算很好,可以用很棒的相機拍,但有些案子預算沒有那麼理想,這時用iPhone拍就是很明智的選擇。器材省下來的錢,可以投注在美術、製片上,創作空間變得很大。」

連Netflix原創電影也是!史上有哪些用iPhone拍的代表作?

相當熱衷用iPhone拍攝的廖明毅,也即將推出新作品——亞洲第一部用iPhone拍攝的劇情長片《怪胎》,並找謝欣穎、林柏宏主演,張少懷特別演出,將是台灣影視創作史上的一大突破。

但綜觀全球,這樣的例子從很早前就開始發生了,而且還不少。一起回顧一下,歷史上有哪些具有代表意義的iPhone作品?

2011年 / iPhone 4,《Apple of my eye》

這是全球第一部iPhone短片,在描述爺孫兩人在櫥窗外看玩具小火車的場景。雖然片長只有短短一分半鐘,現在回顧當時的影片畫質也略顯粗糙,但在鏡位上卻有絕對的優勢,把iPhone放在玩具小火車上,拍攝到的第一視角畫面,是傳統攝影機做不到的。

2012年 / iPhone 4,《夜釣》

韓國導演朴贊郁拍攝的作品,講述的是一位漁夫在晚上釣魚時,卻意外發現一具屍體的故事。這是全球第一部iPhone短片電影,並獲得第六十一屆柏林影展短片金熊獎。雖然片長只有33分鐘,但廖明毅分享,據說背後工作人員多達70至80位。

2014年 / iPhone 5s,《Intelligent Details》

賓利汽車連續兩年用iPhone,拍了兩部汽車宣傳片,當時為了主打汽車後座搭載了兩台iPad的使用空間,乾脆連影片後製都直接在iPad上完成,但成品的畫質、運鏡品質完全能媲美攝影機。

2015年 / iPhone 5s,《夜晚還年輕》

是全球第一部iPhone長片,畫面色調鮮豔以凸顯喜劇氛圍,當年在日舞影展引起一陣轟動,這部片影也在台灣上映過,但背後製作團隊卻相當精簡,只有一位導演、三位攝影師、一位錄影師,靠三部iPhone來拍攝。

2017年 / iPhone 7 Plus,《Snow Steam Iron》

導演查克史奈德(Zack Snyder)在拍攝《正義聯盟》期間女兒自殺過世,之後他將《正義聯盟》的後製工作轉介給他人,並為了紀念女兒、讓家人走出傷痛,拍下了這部復仇題材的短片。

2018年 / iPhone 7 Plus,《瘋人院》

這是因《性、謊言和錄影帶》、《瞞天過海三部曲》一舉成名的導演史蒂芬索德柏(Steven Soderbergh)第一部iPhone作品,也是一部好萊塢電影,堪稱是iPhone電影史完成度最高、商業度最高的作品,片中充滿大量人物表情特寫鏡頭。

2019年 / iPhone 7 Plus,《空中飛鳥》

史蒂芬索德柏的第二部iPhone電影,也是Netflix原創電影,講述運動員經紀人改變NBA體制的故事。畫面大多外接廣角鏡頭來拍攝,構圖特別,還採用了大量的跟拍鏡頭。

成本低、一台手機直接開工,成為導演新選擇

「我認為用手機拍攝電影,是未來的趨勢,」史蒂芬索德柏說道。

看看他執導的兩部iPhone電影,先是《瘋人院》,耗時兩周、斥資150萬美元就完成了;而由Netflix發行的《空中飛鳥》,預算也不超過200萬美元,反觀同樣是Netflix原創電影的《逃出絕命鎮》,已經稱的上是「低成本」電影,預算都至少有450萬美元。

可以見得,透過iPhone拍攝,除了絕對的成本優勢外,光是一台手機、幾個APP,就可以直接開工。也讓人更期待未來,創作者透過iPhone拍攝,還會迸出什麼有趣的作品?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長期觀察臺灣新創生態,推動國內Meet創業小聚、AAMA搖籃計畫的巨思文化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她指出新創若要跨越成長瓶頸,必須穩固「品牌、信任、資本」三大支點,並形成動態的正向循環。

特別是今年迎來臺灣證券交易所「創新板」2.0新局,新創更應該善用資源,藉由透明化治理贏得市場信任,同時借助資本平台放大品牌能量,鍛鍊好企業體質後進軍國際市場。上市,從未是終點,而是企業累積第二成長曲線的底蘊,更是企業實踐社會責任、進入永續成長的起點。

從品牌認知到信任資本:新創企業的成長三支點

新創從零到一的過程,通常會經歷哪些關鍵的成長階段?陳素蘭直言,「新創是社會上的新面孔,必須要先被看見有知名度(Awareness),接著才能被市場認可(Acceptance),最終進而累積深厚的品牌信任感(Trust),這是一條每家新創企業的必經之路。」

不論是經營B2C或B2B市場,品牌信任感的建立,不能只依賴短期預算所帶來的瞬間行銷曝光。陳素蘭建議,新創進入市場前先清楚定位自身的獨特價值,持續落實言行合一的經營策略,向消費者與商業夥伴展現長期的價值承諾。換言之,品牌與信任的塑造並非一蹴可幾,背後往往需要資本的挹注支持。

由此觀之,新創要走得踏實、奠基穩固基礎,陳素蘭認為需要三個關鍵支點「品牌力、信任力、資本力」的構成,而且這三個支點環環相扣、彼此影響。陳素蘭解釋:「品牌力帶動信任力,信任力吸引資本力,然後再運用資本的投入,讓企業能持續深化技術研發與強化市場行銷;同時,也能推動組織管理優化,提升整體營運效率與品牌競爭力,三者之間形成正向循環,正是企業穩健成長、立足市場的關鍵。」

創新板2.0升級啟動,為新創點燃成長引擎之火

數位時代X臺灣證券交易所
圖/ 數位時代

相較於國際市場的創業環境,這三個支點之中,臺灣新創過去大多較忽略的,是善用「資本市場」以作為加速成長力道的槓桿資源。因為許多創業者花更多心力在技術打磨、產品開發,但當要拓展更大的營收版圖時,才赫然發現,資本市場的力量不可或缺。

正因如此,臺灣證券交易所推動的「創新板2.0」升級,即是賦能新創,強化品牌信任與營運體質的關鍵轉捩點。陳素蘭指出,觀察創新板2.0做了一系列革新,包含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提供新創多階段上市輔導機制,以及上市後加強品牌曝光、媒合投資人互動等措施,藉此讓更多具潛力的新創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也協助企業在募資、品牌信任與市場能見度更上層樓。

陳素蘭舉兩個登上創新板最有印象的企業,其一是首家進入創新板的錼創科技,一路看著他們透過資本市場的公開透明與品牌強化,不僅打開市場知名度,甚至受惠創新板2.0新制,股票流動性的提升,反映市場對其價值的信心,也進一步吸引更多國際訂單。另一家來自AAMA計畫第二期學員的Gogolook,在創新板的助力下穩健營運體質,近年有更多消費者認識他們的資安解決方案,甚至Gogolook順利進軍歐洲完成策略併購,並進一步擴大全球市場佈局。

從這兩個案例當中,陳素蘭提到:「創新板2.0的存在意義,不是單純協助新創企業掛牌上市而已,更是為企業打開信任之門、提升品牌能見度與資本能量的成長引擎。」加上證交所提供系統化、階段式的支持輔導機制,越來越多新創得以從市場的新面孔,蛻變成有競爭力與市場信任的長青企業。

立足臺灣,邁向全球:上市是新創永續經營的起點

面對全球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臺灣新創在立足本土市場後,下一階段將放眼國際商機。這時候,資本市場的支持,亦是新創邁向國際的重要推手。陳素蘭提到,她觀察創新板效法那斯達克(NASDAQ),是支持創新的首選籌資平台,幫助尚未獲利但有商業模式潛力的企業,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關鍵資金。而且有創新板的背書,臺灣新創在進入海外市場的時候,對品牌信任更是加分元素。

陳素蘭就觀察到,證交所協助新創拓展海外市場時,持續投入資源並展現高度支持。她指出,「近期證交所與KPMG一起成立『東南亞創新資本平台』,就是扮演鏈結臺灣與東南亞創新生態系的橋樑,幫助更多新創在東協市場進行業務拓展、資金媒合與合作交流。」

不過陳素蘭也強調,新創在跨足國際市場時,更需要「負責任地」使用資本市場的資金。「對資本的負責態度,就是願意把自身的經營承諾、財務表現公開在陽光底下,接受各界的檢驗,不僅有助於建立企業的良好形象,更能贏得國際投資者與合作夥伴的信任,」她補充道。

因此,上市進入創新板,對新創企業而言,絕非是成功的終點,更是邁向國際化及永續經營的新起點。借助證交所創新板2.0的支持,相信有更多臺灣新創企業在資本市場穩健成長,持續深化「三大支點」實力,穩健立足在地、勇於挺進國際,展現臺灣新創追求永續發展與國際競爭力的堅實動能。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