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海外上市 山雨欲來?
中國企業海外上市 山雨欲來?
2004.07.15 |

2004年7月2日,國際投資銀行界透露,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以下簡稱「瑞士一波」)中國投資銀行董事總經理孫瑋已經辭職。孫瑋將於8月底離開,在此期間,亞太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柯磊洛(Paul Calello)將與她合作,以便移交公司在中國的業務。
孫瑋的辭職看來並非個案,近一段時間以來,跨國投行在中國的高層頻頻發生地震:幾天前,花旗環球解聘中國投資銀行總裁任克英及其屬下一名主管。近日,又有傳聞稱高盛亦有人事變動。

**不幸的巧合? 金融女掌門突然辭職

**
1998年,在麥晉桁(John Mack)擔任摩根士丹利總裁期間,孫瑋加盟摩根士丹利,開始成為麥晉桁手下拓展中國業務的幹將,參與了中國聯通、中石化和中國鋁業等一系列國企的海外上市項目。
2001年3月,麥晉桁從摩根士丹利離任後,於當年7月出任瑞士一波首席執行官。2002年2月,麥晉桁將舊部屬孫瑋挖到瑞士一波,出任董事總經理、中國業務主管及中國投資銀行業務部主管。
兩年多以前在中國的投行業務幾乎還是零的瑞士一波,在連續參與中外運、中國人壽以及中芯國際等大單IPO後,其投行業務在中國已初具規模;同時,近期申請增加QFII的投資額度以及衍生品交易的牌照也使得瑞士一波正在向全方位的金融機構轉變。
尤其是2003年年底的中國人壽IPO項目,使得瑞士一波在中國及香港地區股票發行方面排名當年第二。而今年上半年,瑞士一波已經完成了中芯國際和掌上靈通兩個大的IPO項目。
2004年6月24日,花旗集團向其高管發出內部備忘錄,宣布花旗環球金融亞洲有限公司副主席、投資銀行(中國)總裁任克英及其下屬一名主管即刻停職。原因是「兩人曾對公司及監管部門提供虛假資訊」。
坊間諸多傳言認為,此事極有可能與前不久中國人壽項目有關,因為任克英正是此項目負責人;隨後中國人壽發表聲明,稱任克英被停職與其無關。而花旗的通告以及新聞發言人王力表示,兩人的行為並不涉及用戶事務。
值得注意的是,瑞士一波孫瑋以及花旗任克英這兩位國際投行的中國「女掌門」,都是中國人壽IPO項目的投行負責人。此外,孫瑋還是中芯國際IPO項目大的投行負責人。瑞士一波香港發言人強調孫瑋的辭職確實出於個人原因,至於時間上的接近,實在是「不幸的巧合」;而外界「與中國人壽的麻煩有關」的說法可能是競爭對手散布的謠言。

**國有銀行上市生變?

**
中國人壽IPO項目其他投行負責人的動向值得關注。據了解,中國人壽IPO項目的全球協調人為瑞士一波、德意志銀行、中金公司以及花旗美邦。2003年12月上市的中國人壽,也是第一家在香港、美國兩地同時上市的中國金融企業。負責中國人壽海外上市的兩家國際投行中國區高管相繼辭職,它留給市場的另一個想法就是,國際投行是否已經受到來自監管層和市場的壓力?
有跡象表明,美國國內對中國國有銀行海外上市甚為關注。美中經濟與安全委員會6月份向美國國會提交的一份報告說,中國國有銀行在全球資本市場上市,對投資者的「含義」是嚴重的。該報告指出,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計畫今後兩年內在紐約證交所上市。購買這些銀行股票的投資者,可能會被「重組了的財務報表」誤導,購買了一大堆可能無法收回的新增貸款。
報告進一步煽動說,國有銀行以優惠利率以及毫無還貸希望的情況下發放的貸款,可能構成了有悖於WTO精神的政府補貼。貸款的去向,則是中國的出口商以及與外國公司競爭的國內廠家,例如2003年金融機構被要求按照產業政策進行發放貸款,「這些補貼使中國公司與外國公司競爭時處於不公正的優勢地位,因此,它似乎不符合WTO的有關規定。」該報告說。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