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克夏股東大會,股神巴菲特談他怎麼投資「科技領域」
波克夏股東大會,股神巴菲特談他怎麼投資「科技領域」

今年是波克夏·海瑟威第54次開股東大會。

台上89歲的巴菲特和他95歲的老搭檔查理·孟格延續多年來的傳統,黑西服紅領帶,二人一左一右,面前擺著話筒、水杯、礦泉水和巴菲特最愛的可口可樂。

兩位老人花了六個小時,回答了46個問題。台下坐著3萬名觀眾,包括比爾·蓋茲和蘋果CEO 庫克。

如同巴菲特多年來所強調的那樣,他和搭檔查理·孟格喜歡有「護城河」的公司,投資案例中都是像可口可樂和美國銀行之類的大型價值公司,以至於錯過了Google、亞馬遜、Facebook等科技巨頭。

今年大會開始前,美國證交會的文件顯示波克夏已買入亞馬遜股票。巴菲特也沒有迴避這個問題。與此同時,他還分享了對Uber、Google、比特幣等科技話題的看法。

入手亞馬遜股票,非常欣賞貝佐斯

巴菲特對貝佐斯公開的讚譽大概可以追溯到2013 年,當時他說貝佐斯是美國最出色的CEO。

2013年年末,亞馬遜股價大約是400美元/股。上周傳出波克夏入股亞馬遜的事後,後者股價已經接近2000美元/股。

股東大會上有人問,波克夏對亞馬遜的投資令人驚訝,是否代表未來20年波克夏的投資哲學將從價值投資轉向?

巴菲特否認了這種說法。他表示,上個季度波克夏兩位投資經理中有一人買入了亞馬遜,但仍秉承了價值投資的理念(這意味著波克夏的購買成本在1000美元/股之上)。價值投資中的「價值」並不是絕對的低市盈率,而是綜合考慮買入股票的各項指標,例如是否是投資者理解的業務、未來的發展潛力、現有的營收/市場份額/有形資產/現金持有/市場競爭等。

「我相信,兩位投資經理未來做對的次數會超過犯錯誤的次數。」巴菲特說。

查理·孟格補充稱,他與巴菲特都不是最有靈活性的人,也有些後悔沒有抓住極端發展的網路趨勢。因此他不介意投資亞馬遜,之前他和巴菲特沒有投資Google,已經很遺憾。

巴菲特上週在接受CNBC採訪時再次肯定亞馬遜。「我一直以來是亞馬遜的粉絲,我一直沒買亞馬遜的股票,簡直是個傻瓜。」這和幾年前他的說法如出一轍。

2013年,巴菲特誇讚貝佐斯是美國最出色的CEO。2017年,他說「從未見過像他這樣能夠同時在兩個業務(雲端運算和線上零售)領域取得成功的人,這兩項業務在客戶分布和營運上真的有很大差異」。

去年,巴菲特又在同一場大會上說,亞馬遜完全改變了零售業的運作方式,它的發展速度和經營效率無與倫比,自己對貝佐斯「非常尊敬」,認為貝佐斯做的這些工作「堪稱奇蹟」。

滿意投資蘋果的回報,若股價再低點會買更多

巴菲特從2016年開始買入蘋果。當時,蘋果股價徘徊在100美元左右。2018年5月,巴菲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目前擁有蘋果約5%的股份,將來可能會增加到6%或7%。我真的十分看好這支股票,以致於想100%擁有。」

2018年第四季度蘋果股價一路下行,波克夏也首次削減了其在蘋果公司的投資,持股數從2.525億股減至2.496億股。

不過蘋果依然是波克夏最大的投資對象,在投資組合中所占比例達到21.51%。其成本價大約為157.74美元/股。以目前蘋果211.75美元/股的價格來算,回報率達到34.24%。

巴菲特很滿意它們在蘋果的投資,「唯一不好的一點就是蘋果的股價太貴了。」如果能便宜一點,他會買得更多。巴菲特支持蘋果10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認為這可以讓他獲利更多。

查理·孟格補充說,他們把對蘋果的投資看作一種錯過了Google 之後的「救贖」。「我很懊惱我們錯過了Google,沃倫(巴菲特)的感覺應該跟我也差不多。我們搞砸了。」

巴菲特說,「是啊,確實搞砸了。」

波克夏旗下的保險公司GEICO也在使用Google的廣告產品,所以他們能夠在後台看到產品的效果。查理·孟格說,「我們沒有買入Google 股票,只是坐在那裡吮著手指。這種感覺很羞恥。我們正在試圖救贖,也許蘋果就是救贖的一部分。」

曾考慮投資Uber,但最後放棄了

Uber上市在即,目標股價在44至50美元之間,對應估值上限為838億美元。

在股東大會召開之前,巴菲特告知部分記者,大約在18個月前,他們曾私下考慮投資Uber。

隨後記者就此事追問巴菲特,但他只是回答:「我不會繼續對任何新的問題發表評論。」

巴菲特最終放棄投資Uber,很有可能是因為其估值過高。其競爭對手Lyft在上市後經歷了股價的大幅縮水。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的教授阿斯沃斯·達摩達蘭認為,Uber的正常估值可能只有600億美元。

不投資看不懂的科技股,雇用投資經理來做

一位9歲、但已經參加了三屆會議的小股東問巴菲特,波克夏是否會多投資一點領先的科技公司。

關於這個問題,巴菲特再次表示,他們喜歡護城河,喜歡佔據市場主導地位的公司,如果科技公司確實能建立護城河的話,會非常有價值。但他和查理·孟格還是不會僅僅因為別人告訴自己需要這麼做,就冒然進入一個新領域。「我們會雇用10個完全專注於科技領域的人來投資。」

去年股東大會之後,巴菲特和馬斯克曾關於「護城河」有過一次口角。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護城河」理論很古舊,創新才是保持競爭力的關鍵。巴菲特則稱,科技沒有顛覆每一個行業的護城河,在喜詩糖果這門生意上勝過馬斯克。

馬斯克隨後在Twitter上調侃說自己要成立一家糖果公司,挖一條護城河,在裡面填滿糖果。

比特幣不是好的投資品

去年,巴菲特說比特幣等數字貨幣是「老鼠藥」,會迎來不好的結局。這些話曾為他招來數位貨幣支持者的抨擊。

今年,巴菲特換了個說法批評數位貨幣,但態度基本上沒變,「數位貨幣的價值跟我夾克衫上一個釦子的價錢差不多。」他連帶評價投資比特幣的人稱,做比特幣的人都是數學上不怎麼靈光的人,他們絕對不會賺太多的錢,「比特幣是一種非人類化的投資方式。」

查理·孟格跟著說,一些比特幣支持者曾邀請他去參加活動,他覺得挺嚇人的。

去年,查理·孟格評價稱, 「比特幣背後的電腦科學代表了人類思維的偉大勝利,它讓不可能成為了可能。但我還是看到了一種人造的投機媒介。這是反社會的、愚蠢且不道德的。」查理·孟格說,「宣傳(加密貨幣)是在丟人現眼。有些東西是不符合你的身份的,你不應該去碰,加密貨幣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授權轉載自:好奇心日報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