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銀是否能打造生態圈,是成敗的關鍵。」LINE Bank(連線商業銀行)籌備處執行長黃以孟在全球網銀創新大未來峰會上這樣說。有了生態圈,才有流量及更多網銀功能的使用可能性。在台灣擁有高滲透率的LINE,自然是LINE Bank手上的最強武器。
目前,LINE Financial在日本、台灣、印尼、泰國這四國都有布局,依照各國民情打造各自的生態系服務。以最早發展金融科技的日本為例,2018年起就開始跟在地銀行夥伴合作推出保險、投資及個人財務管理等服務。
金管會將在今年七月發放純網銀執照,台灣的金融產品將迎來一波新的變革,LINE Financial代表董事暨執行長齊藤哲彥分享,未來的的目標是要透過科技,讓「金融民主化」打造手掌中的金融服務,從日本過去的成功經驗,也能一窺LINE集團在台灣的純網銀布局。
降低投資門檻,Line帶動金融民主化
在龐大的用戶基礎及社群優勢下,LINE近年投入許多資源發展金融、AI這類戰略事業投資,LINE共同執行長(Co-CEO)慎重熩先前曾說過,未來要替金融生態圈注意更多資源,純網銀就會是一個起點。
LINE Financial代表董事暨執行長齊藤哲彥認為,過去投資理財的門檻較高,站在LINE的角度,金融是一個必須走入消費者生活中的服務,以LINE為基礎打造一個金融平台,透過這個平台做到「金融民主化」的願景。 以日本市場來說,齊藤哲彥指出LINE金融平台希望可以達成活化儲蓄、提升投資意願,加速日本社會無現金交易的目標。
從家計簿到保險,推廣各式金融產品
目前在日本已經上線的金融服務包括LINE PAY、LINE家計簿(LINE Kakeibo)、LINE保險(LINE Insurance)、LINE Smart Invest,以及將在今年上線的LINE Score、LINE Pocket Money與LINE證券(LINE Securities)。
LINE家計簿是一個個人的記帳與資產管理服務,用戶能在上面結算、管理收支,這項產品可以說是LINE金融服務的中心;LINE Smart Invest則是新一代投資服務,投資主題包括無人機、女性時尚、虛擬實境(VR)等80多種類別,主打以手機介面下單。今年四月也推出新服務One-Coin Invest,主打500日圓就可以進行投資,讓投資新手輕鬆入門。
LINE財務長先前受訪時曾說:「日本保險服務得到很大的關注。」他分享日本民眾只需要五分鐘,就能在手機上完成購買保險。還設計腳踏車保險、單日駕駛保險,還有可以轉送給親朋好友的地震保險,這類主題式的保險產品有將近60多種,其中腳踏車護身符、新年護身符等免費LINE保險上線不到一周,就吸引超過300萬LINE用戶註冊。
此外,今年LINE也計劃推出LINE Score服務,這是一個LINE獨有個人信用評等服務,目的要讓信用記錄較不足的社會新鮮人、年輕族群,建立一個多面向、可信賴的網路信用評分系統,未來LINE Score可以與像是無擔保借貸服務LINE Pocket Money這類的產品結合使用。
技術只是基礎、只是門票
回過頭來看台灣市場的純網銀發展,技術是黃以孟最先撇除的網銀差異點,對向金管會提出網銀申請的三個業者來說,技術只是基礎。
台灣網路銀行進行到最後的審查階段,三家業者爭奪兩個出線席次,儘管外界不斷猜測金管會可能將席次開放至三席,但到正式公布的那一日,業者們可以說是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
除了LINE與富邦共同成立「連線商業銀行」之外,由中華電信與兆豐銀行合作的「將來商業銀行」,以及樂天與國票金的「樂天國際商業銀行」各有各的山頭、各有各的優勢。
手握著高滲透率通訊軟體LINE的LINE Bank,喊出打造生態圈的口號並不令人意外。
LINE將是LINE Bank實現場景金融的最佳場域
要打造生態圈的第一步,就是理解消費者要的是什麼。黃以孟分享LINE Bank認為消費者心中的純網銀需要包含五大要素: 簡單、便利、樂趣、安心以及完整 。
不難發現LINE Bank的思考核心,從銀行本身轉移到「以消費者為中心」,所有的要素都只為了讓消費者更易用、更願意接觸銀行。
一、簡單
簡單要素內包含了介面需要直覺清晰、產品簡單易懂,以及流程簡化。
儘管金融產品本身有複雜度與嚴肅性,但到了純網銀時代都要改變,提高使用者的近用性。還有流程問題,黃以孟提到,韓國Kakao Bank的開戶時間是7分鐘,德國的行動銀行N26開戶時間則是8分鐘,「LINE要挑戰5分鐘完成。」
不過,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在開戶上的身份驗證等必要流程勢必會拉長開戶時間,這方面端看LINE如何靠介面設計與流程簡化完成目標。
二、便利
除了跨境、O2O的消費之外,黃以孟以現代人的痛點來舉例,現代人擁有多本存摺、保單,卻缺乏一個儀表板(dashboard)功能讓消費者一次檢視、歸納清楚。在純網銀的時代,消費者有望從手機中完整檢視所有資產。
三、樂趣
以定存來說,消費者可能一年只會跟銀行接觸一次,「有沒有辦法透過遊戲化設計,讓消費者每周跟銀行互動兩次?」黃以孟拋出了一個問題,「這就需要創意。」
只有讓消費者願意跟銀行互動,甚至是頻繁的互動,獲得流量後才能讓服務有增值的可能性。為了把「樂趣」加入純網銀的使用流程中,個人化、場景金融、互動式設計都將是重要的元素。
四、安心
前金管會主委、政治大學國際產學聯盟營運長王儷玲提到,純網銀、行動支付將接觸到更廣泛的消費者。網銀是否能夠突破消費者的顧慮,仍是未知數。對於網路原生的消費者來說,也許接觸上沒有負擔,但對於更多的使用者來說,要相信找不到實體建築的網銀,仍要克服一些心理障礙。
除此之外,個資保護、系統安全等,都是所有網銀業者需要謹慎對待的議題。
五、完整
「網銀要打造生態圈(生活圈),是成敗關鍵。」完整,是黃以孟最強調的重點。
包含讓消費者在單一App中就能完成大小事,這同時也是LINE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情,除了通訊之外也希望能解決消費者的食衣住行育樂,因此不難理解黃以孟與LINE Bank所強調的網銀重點圍繞在LINE本身的功能與觸角。
「台灣人每天打開LINE30次,等同於在社區(生態圈)進進出出,到處都充滿了金融場景。」黃以孟說,每一次消費者打開LINE,都是LINE Bank接觸到消費者的機會。
而除了LINE本身的服務之外,縱向結合其他產業打造的LINE大平台,也將協助LINE Bank與其他產業間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