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台灣、會講台語,IBM量子電腦第一把交椅——森本典繁
生於台灣、會講台語,IBM量子電腦第一把交椅——森本典繁
2019.05.23 | IBM

出生於台灣的森本典繁(Noly-san),除了是IBM第一波投入量子電腦研究的人才,更是這波量子浪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量子電腦是一個很刺激的題目。」剛結束台灣IBM Think演講略顯疲態的森本典繁,帶著一抹驕傲微笑的說。

有「下個世代的運算工具」之稱量子電腦(quantum computer),因為具有高速運算優勢,被認為可以解決現階段傳統電腦無法解決的問題。IBM、Google、微軟、阿里巴巴,各大科技巨頭都投入大筆資源發展量子電腦,2016年就開發出5量子位元(qubit)量子電腦的IBM,是目前檯面上,技術能力最具突破性的代表。

今年的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IBM找來《蒙娜麗莎》展示櫃的製造團隊操刀,向全世界展示全新的量子電腦「 IBM Q System One」,成為各大科技媒體爭相報導的焦點。

IBM Q量子電腦
今年的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IBM向全世界展示全新的量子電腦「 IBM Q System One」,成為各大科技媒體爭相報導的焦點。
圖/ IBM

與量子的第一次接觸,森本典繁:像科幻故事

「第一次聽到量子電腦,是我中學的時候,」森本典繁與量子電腦的第一次接觸,早在40年前就發生了,當時他從書中讀到有關量子的知識,「像是一個科幻故事一樣,當時不覺得是一項科學性的東西。」這是因為現在的我們都是接受古典物力學的訓練 ,而量子科學是一個與現在科學認知完全不同的概念。

Schrödinger's Cat
薛丁格的貓(Schrödinger's Cat)是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奧地利物理學者埃爾溫·薛丁格,在1935年提出的一項思想實驗。

「這就是薛丁格的貓(Schrödinger's Cat),」森本典繁所說的,是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奧地利物理學者埃爾溫·薛丁格,在1935年提出的一項思想實驗。簡單來說,就是把一隻貓、一個裝有氰化氫氣體的玻璃燒瓶,以及放射性物質放進封閉的盒子中,當盒子裡的監測器發現衰變粒子時,毒氣瓶就會被打破殺死貓咪。

有趣的是,粒子的量子狀態是兩種狀態共存的情況,白話來說,毒氣既是被封存在瓶中,又從瓶中放出,「貓會死會活不知道,可能是活的也是死的。」當箱子被打開時,量子疊加狀態瓦解,那個瞬間貓咪可能活著,也可能瞬間被毒死。透過這項實驗,科學家想知道的是,量子疊加會在何時終止,塌陷成兩種可能狀態(死或活)的其中一種?

森本典繁認為,這不是一個科學上的東西,「用語言來說它是true or false,第一次念的時候,我不覺得這是物理的東西。」

森本典繁
森本典繁早在40年前就從書中讀到有關量子的知識,覺得像是科幻故事一般。
圖/ 攝影 / 賀大新

13年前投入量子電腦研究,台大也是IBM合作夥伴

森本典繁是IBM公司第一波投入量子電腦研究的人才,2006年時他從日本飛往IBM位於美國紐約的研究所,一待就是三年,「 我當時是IBM資深副總裁John E. Kelly III的EA(executive assistant,特助)。」

John E. Kelly III是直接向IBM執行長羅密提(Ginni Rometty)負責的,「我當時幾乎所有的技術都有接觸,所有他(指John E. Kelly III)review的東西我都看的到。」這份特助的工作,讓森本典繁在對於新技術的理解上大為精進。這樣「特助」的角色其實很類似亞馬遜(Amazon)執行長貝佐斯( Jeff Bezos)身旁的「影子顧問(Shadow' adviser )」,目的是把重要的員工帶在身邊以便言傳身教,就是希望這些人,未來可以在公司擔起最具挑戰性的業務。

Quantum
森本典繁是IBM公司第一波投入量子電腦研究的人才,2006年時他從日本飛往IBM位於美國紐約的研究所,一待就是三年。

在各方菁英的投入下,IBM在2016年就推出量子電腦,如今已經從當年的5個量子位元(qubit),成長到現在的50量子位元(qubit),而且IBM是以開源的方式共享給全世界,如今全球已有超過10萬人在使用IBM的量子技術,「這受到很多科學家、教育家的歡迎。」

接著在2017年時,IBM提出Hub(樞紐)的構想,具體作法是找世界上頂尖的大學合作,作為量子技術研究的樞紐,森本典繁回憶:「當時我碰到我大學時候的同學伊藤,他是慶應大學理工系的系長,我跟他見面過幾周,就聽到IBM要在大學做Hub,就立刻想到他,這是一個很偶然的緣分跟巧合,2017年12月我們就簽約了。」

現在位於東京的Hub,已經從當年的10人,成長到現在的30人,研究能量持續擴大。目前IBM已經與全球64家企業及教育機構合作,從今年開始,台灣大學也正式成為夥伴之一。

從映像管到量子電腦,我們現在需要量子原住民

身為在IBM最具代表性的量子人才之一,森本典繁其實跟台灣有很深的淵源,今年(2019)在台灣IBM Think大會上,當森本典繁要上台發表演說時,所有人都戴上了口譯耳機,「大家好,我國文很好,台語也可以。」台下觀眾發出陣陣笑聲,才知道原來他中文這麼好,甚至一點口音都沒有。

森本典繁的媽媽是台灣人,在台灣出生直到小學三年級才到日本,「我以前住在北投,會中台語、國語、英文、日文,還有一點點韓文。」

森本典繁
身為在IBM最具代表性的量子人才之一,森本典繁其實跟台灣有很深的淵源。
圖/ 攝影 / 賀大新

今年已經是森本典繁在IBM工作的第32個年頭,「這是我第一份工作,剛開始是做類比電路工程師。」 一開始主要是開發電腦顯示器的映像管,「我學好後,映像管被IBM淘汰,之後就讓聲寶、大同這些公司做。」在轉換專業領域之前,因為熟悉技術與中文,森本典繁曾多次回到台灣,與聲寶、大同作技術交流。

從映像管到量子電腦,森本典繁一直走在技術的最前緣,他認為,現在所有的科學家都是受到古典物力學的訓練,「新的工具需要新的人來用,」因此,IBM研究院開發出全世界第一款開源量子遊戲「entanglion」,這是一款可以讓兩名玩家一起玩的手遊,在遊戲中學習到量子位元、量子糾纏等等的量子電腦的原理。

Entanglion
IBM研究院開發出全世界第一款開源量子遊戲「entanglion」,在遊戲中學習到量子位元、量子糾纏等等的量子電腦的原理。

「這個遊戲,大學物理專家學很久,給小孩一下子就會玩了。」這也是為什麼,森本典繁認為量子電腦發展需要「Quantum native(量子原住民)」,因為現在所有人都還在學習量子電腦是什麼?怎麼用?寫新的程式要如何思考?「這是很新的東西,沒有老師可以教,必須在社群中互相學習。」

現在的森本典繁是日本IBM東京研究所所長,不只是量子電腦,從AI到IoT所有學術研究都是由他管理。對他來說,量子電腦最迷人之處,在於他的深不可測,「其他業務比較Organic Growth(有機增長)。量子電腦不能預測,也許在某個地方出現一個天才,技術一下子就會突破。」森本典繁樂觀認為,巨大的技術突破,極有可能在3到5年內就會出現。

IBM日本副總裁暨東京研究所所長 森本典繁
量子電腦最我來說是很特別的,這是一個很刺激的題目。
關鍵字: #IBM #量子電腦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