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13深色模式能護眼、工作更專注?國外研究這樣看
iOS 13深色模式能護眼、工作更專注?國外研究這樣看

明亮的白色背景正漸漸被深邃的黑所替代,它被描述為一種時髦、酷炫的新UI設計典範,而在即將到來的iOS 13和Android Q系統中,蘋果和Google都把「深色模式」作為今年主打的更新內容之一。

也有人習慣稱為「黑暗模式」,聽起來好像是為了黑暗而量身打造的一樣,哪怕這確實是它的使用場景之一。但如果你打算用它來緩解睡前玩手機對雙眼造成的傷害,可能得打消這個念頭了。

Android系統深色模式使得各項功能在一片黑色龐克的風格中操作。

在Android開發者文檔中,Google曾闡述了深色模式的三點優勢,分別為改善續航、提高低視力和強光敏感者的可視性,以及讓用戶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下更好地使用設備。

深色模式_android
Google地圖進入深色模式時,在OLED上運作的省電效果大於在LCD螢幕上運作。

深色模式能護眼?研究掀論戰

其中,改善續航力和手機的螢幕材質有關。以Google的測試數據為例,其使用LCD螢幕的iPhone 7和OLED螢幕的Pixel手機做對比,兩者在啟用深色模式後使用地圖導航,Pixel手機的電量消耗下降了63%,而iPhone 7則沒有太大的變化。

但提及與用眼有關的兩點時,並未獲得所有人的認同,關鍵問題在於「深色模式是否真的能改善我們對文本的可視性和可讀性」,甚至能否達到一些人宣稱的「使用深色背景可以保護我們的雙眼」的效果。目前為止,其實答案並不明確。

Reddit的原本/深色樣式切換。

早在2003年,台灣大葉大學便做過一個實驗,分別在暗色和亮色背景下測試不同亮度對使用者螢幕可讀性的影響。結果顯示,當深色文本處於淺色背景時,實驗者的閱讀速度反而更快,也能更好地完成任務;德國帕紹大學的研究員Susanne Mayr也得出類似的結論。

同時,來自史丹佛大學Byers眼科研究所的醫生Euna Koo也稱,基於現有的資料數據,她並不認為將螢幕色調變暗就能緩解雙眼疲勞。 相比色調,用戶的使用時長和螢幕亮度反而是更值得關注的因素。

關燈_玩手機
在關燈的情況下使用行動裝置是多數現代人的生活習慣。

我們過往談論螢幕傷眼的問題,本質上說的也是藍光或頻閃(Strobe)等因素。前者指的是光源中的短波可見光,會影響人眼的黃斑區,從而導致睡眠品質下降;後者則可以理解為螢幕圖像的波動頻率,可能會加劇視覺疲勞和疲憊感等。

也因如此,目前你也能在市面上看到各種打著「防藍光」口號的貼膜配件,也有不少手機開始重視手機螢幕的頻閃問題,還提供對應的解決方案,兩者都和螢幕色調沒有直接關係。

來自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視覺感知互動小組的研究成果表明,如果讓「散光用戶」在黑色背景上閱讀白色文字,反而會比在白色背景上閱讀黑色文字更艱難。

原因在於,在白底黑字的情況下,人類的雙眼能接收到更多的光線,虹膜會有更多部分選擇閉合,晶狀體的形變也相對較少;但在黑底白字的情況下,為了提高對光線的吸收,虹膜便會張得更開,晶狀體的形變也會變大,反而更容易造成眼部疲勞。「尤其當字體非常小時,比如說在小螢幕手機上閱讀訊息,亮色背景會明顯優於深色背景。」

一名蘋果工程師也表示,探討深色模式對於手機用戶的價值,不能脫離環境光等外部條件的影響。

比如說,在光線低弱甚至是全黑環境下觀看手機,難免會有太刺眼的煩惱。此時深色模式以及「原彩顯示」功能,就是為了將手機螢幕調整至和四周環境光接近的色溫色調,從而改善用戶的可讀性。

這一點也正如Google所述,對於那些強光敏感型用戶,以及低光源環境下,深色模式確實能提供一定的幫助,但這依舊和護眼沒有直接聯繫。

dark mode
「深色模式讓內容焦點集中。」

深色背景,延長用戶使用時間

在去年的WWDC大會上,蘋果人機互動團隊的設計師Raymond Sepulveda曾對macOS的「深色模式」使用場景做了進一步的解釋。

他指出,只有閱讀瀏覽或是內容創作型App 才需要長期啟用深色模式,比如文字或代碼編輯。它們會藉助黑底白字的高對比度特性來讓用戶視線保持集中,其它大部分軟體對於深色模式的需求反而並不強烈。

有趣的是,部分內容消費型App也看中了深色背景這一特性——比如Spotify、Netflix 以及Steam,它們都把深色背景作為預設樣式,與其說是集中注意力,倒不如說是想方設法留住用戶,延長使用時間,令他們沉迷和上癮。

所以,寄望用深色模式,或螢幕使用時間等方面來改善我們的手機使用習慣,心理安慰要遠大於實際意義。如果真的想保護雙眼健康,不如先說服自己,睡前放下手機試試?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關鍵字: #Android #iOS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QR是什麼?街口支付為什麼積極擁抱、將如何改變未來支付樣貌?
TWQR是什麼?街口支付為什麼積極擁抱、將如何改變未來支付樣貌?

研究機構OMFIF指出,多樣化的支付服務雖有助於創新變革與促進數位經濟發展,但也讓支付系統呈現碎片化發展趨勢,增加銀行、金融新創、商戶與民眾的操作複雜度。以台灣為例,過去,各個電子支付業者提供的QR Code格式不一,導致商戶得擺放多個掃碼立牌,民眾很容易混淆,以及增加詐騙與交易錯誤等風險。

為解決上述問題,財金公司於2023年10月推出國家級QR Code支付標準–TWQR,透過串聯38間銀行與10家電子支付機構的方式,讓商戶只要用一個QR Code收款碼即可接收所有支付業者的付款,同時,無論民眾是使用哪一個支付App都可以一掃就通,方便、高效且安全。

看好TWQR對商戶、民眾乃至產業發展帶來的綜效,台灣電子支付領導品牌–街口支付(JKOPAY)–不僅積極響應TWQR,更透過系統調整、簡便申請步驟、多項優惠補貼、跨業(競)合作等方式推廣街口TWQR,目標是讓商戶使用街口TWQR收款服務獲得更多客源,帶動業務持續成長,提升用戶體驗,把電支產業的餅做大做強。

兩大關鍵,街口支付積極支援TWQR加速支付生態體系變革成長

根據統計,街口支付的用戶數達690萬人、合作通路數亦高達30萬家,是引領台灣電子支付市場發展的關鍵品牌,在這個狀況下,街口支付為什麼願意大力支持TWQR、將原先的競爭優勢轉換成推促 TWQR 普及的關鍵?對此,街口支付商務發展部商務長張廷軒將原因歸結為二:「支持TWQR不僅是響應國家政策,也是推動台灣支付生態體系持續進化的關鍵。」他進一步解釋,TWQR的出現讓支付業者可以將資源集中在擴展新的商戶通路,如街口支付便積極佈局非都市區市場,目標是讓電子支付日趨普及、像信用卡與現金一樣便捷易用。

張廷軒表示,街口支付目前提供三種商戶收款方案:首先是適合各類型商戶使用的正掃收款服務,不分產業與規模,商戶只要設置 QR Code立牌,民眾即可掃碼付款;其次是反掃收款服務,亦即,由商戶的POS系統進行操作,店員透過設備掃描民眾出示的QR Code收款,適合已導入POS系統的商戶使用;最後是線上收款服務,亦即,透過API串接電商與品牌官網等方式,讓民眾可以在線上選擇使用街口支付。「我們在2024年7月開始提供街口TWQR正掃收款服務,在團隊成員的努力推廣下,除某些特定場域,既有商戶與新商戶都已導入街口TWQR正掃收款服務:在門市櫃台擺放一個街口TWQR立牌,即可支援所有民眾的付款App。」

街口支付
張廷軒指出:「關於支付服務,街口針對商戶最關心的議題而發。不僅提供免費申辦加入(交易才收取手續費)服務、推出商戶手續費優惠補助方案、提供可以讓商戶一目了然所有TWQR業者的交易紀錄的一站式帳務管理平台。」此外,街口支付更領先同業、針對個人商戶推出全新撥款服務:隔天即可入帳且天天可撥款,讓商戶更彈性且靈活的調配資金。
圖/ 街口支付

不僅積極將TWQR推廣到多元場景,更致力滿足商戶需求

為服務更多商戶與民眾,街口支付於今年7月提供TWQR反掃收款服務,接下來,除由團隊成員與合作夥伴協助商戶導入該項服務,更釋出多項優惠補助方案吸引商戶與民眾了解與使用TWQR服務。

舉例來說,截至2025年12月31日,商戶只要使用街口TWQR立牌接受付款,即享跨支付機構交易(非街口支付)手續費0%優惠,若民眾是以「街口支付」App付款,商家仍可享0.5%手續費優惠。

張廷軒進一步指出:「關於支付服務,商戶最關心的議題不外乎『交易手續費高低』、『是否易於對帳』以及『能否協助創收』,因此,街口支付除提供免費申辦加入(交易才收取手續費)服務、推出商戶手續費優惠補助方案、提供可以讓商戶一目了然所有TWQR業者的交易紀錄的一站式帳務管理平台,更透過用戶(交易)回饋方案等方式協助商戶創收。」此外,街口支付更領先同業、針對個人商戶推出全新撥款服務:隔天即可入帳且天天可撥款,讓商戶更彈性且靈活的調配資金、持續擴展業務成長。

街口支付
截至2025年12月31日,商戶只要使用街口TWQR立牌接受付款,即享跨支付機構交易(非街口支付)手續費0%優惠,若民眾是以「街口支付」App付款,商家仍可享0.5%手續費優惠。
圖/ 街口支付

透過策略聯盟擴展生態體系以實踐Super App願景

街口支付作為台灣電子支付領導品牌,除響應財金公司的 TWQR標準、提供符合商戶需求的收款方案,也很重視用戶需求,因此,與不同場景的龍頭品牌合作,透過策略聯盟建置與完善街口支付生態體系,滿足用戶在支付、購物、票券、生活與金融等多元場景需求。此外,也十分重視安全防護,由跨部門團隊從用戶、資料與系統等多層次機制建置與完善安防措施,降低詐欺與洗錢等風險。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用戶導向的在地化數位生活超級應用服務(Super App),將持續深化與跨域夥伴的合作,更好滿足用戶需求,同時,穩健朝損益兩平的方向前進。」關於街口支付的未來規劃,張廷軒如是總結。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