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地震,Apple Park靠這692個小裝置保護近萬名員工
加州大地震,Apple Park靠這692個小裝置保護近萬名員工

7月5日,南加州發生規模6.4地震。24小時後,地震規模達到6.9,成為加州自1999年規模7.1地震之後的最大規模地震。

據新華社引援美國地質調查局地震資訊網6日公佈的結果,這次地震震央位於里奇雷斯特鎮東北約18公里處。地震發生時,遠在270公里外的洛杉磯和拉斯維加斯都有明顯震度。

Apple Park
圖/ 愛范兒

加州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屬於地震好發地區。根據《衛報》在今年4月報導,自2008年起到2018年,加州在過去10年內曾發生過100多萬次地震(平均每3分鐘/次)。儘管大部分時候規模都只是在人體不易察覺的1級以下,但上百萬次的統計資料也足以讓人為之震驚。

位處北加州庫比蒂諾的Apple Park雖然不在7月5日的這次地震影響範圍內,但實際上,在Apple Park的設計初期,蘋果的設計團隊也已經考慮到了加州特殊的地理情況。

Apple Park
圖/ 愛范兒

面對隨時可能到來的地震,設計團隊透過滑塊將建築本體與地面隔離的方式,以減少地震對建築物的影響。在 Apple Park揭幕時,這個設計僅被俗稱為「特製裝置」,很少人能真正看到、接觸到它們,因為它們被「藏」在了地底下,蘋果也沒有對這種設計進行詳細介紹。

Apple Park
圖片來自:紐約時報
圖/ 愛范兒

《紐約時報》的托馬斯·傅勒(Thomas Fuller)和攝影師詹姆士·威爾森(Jim Wilson)是第一批參觀Apple Park這套地下防震裝置的記者,在今年6月的報導中,他們曾對Apple Park的地下設計進行了詳細解讀。

儘管我們目前所看到的Apple Park是一個直徑有1.6公里的「太空船」,但實際上在這個「太空船」之下,是多達692個用於將建築本體隔離地面的裝置。

據悉,這些裝置可在地震發生時,為Apple Park抵消80%的地震破壞力。

除此以外,園區內部也配置了太陽能供電系統,最高能提供17百萬瓦的電力。

因此,即便「太空船」在遭遇地震或因地震而遭遇電源斷供時,園區內的供電和防震系統也能讓樓房內部保持正常運作。

Apple Park
Apple Park 樓頂的太陽能電力裝置
圖/ 愛范兒

傅勒介紹,這692個防震裝置被設置在地下2層,即位於iPhone和MacBook設計辦公室的正下方。在結構上,這些裝置被分為3部分:

最外層的地基和建築連接部分被設計成碟型;
每個碟型裝置內部包裹的是更小的碟型裝置;
每個碟型裝置內包裹著一個滑塊作為兩層的隔離。

正如下方《紐約時報》製作的動圖所示,當地震發生時,每個滑塊裝置最多能往任何一個方向水準移動1.2米(4英尺),從而通過滑塊來抵消震動對上層建築的影響。

傅勒還對這種設計進行了頗為生動的比喻:「裝置內的滑塊就像兩個碟子夾著冰塊滑動一樣。」

有意思的是,在設計Apple Park的時候,決定採用這種設計的人並不只有強納森‧艾夫(Jony Ive)和他所帶領的設計團隊,前蘋果CEO史蒂夫‧賈伯斯(Steven Jobs)在當時也認為,Apple Park應該配備和地面隔離的基本措施,從而避免震動對建築的影響。

艾夫在當時接受媒體採訪時還曾表示,賈伯斯這個決定其實是受到了當時日本工程學的啟發,因為日本在建築防震工程方面有著相當豐富的經驗。

因此,Apple Park成為了全美採用隔離防震設計的175座建築之一,同時也是矽谷為數不多擁有隔離裝置的科企大樓。

Apple Park
圖/ 愛范兒

矽谷結構工程師伊凡·賴斯(Evan Reis)在接受《紐約時報》的訪問表示,由於矽谷許多公司都是在20世紀70~80年代落成,所以部分建築其實已經不符合現有的設計規範(比如沒有防震系統、建築結構不能承受震度等)。

這種建築目前在矽谷多達數千座,即便是每天身處這些建築物的工程師和員工,往往都不知道他們所處的這座建築物並不能抵禦地震影響。

當然,即便Apple Park具備一定的防震、抗震能力,但這並非就能讓園區內的9,000多名員工在地震到來時安枕無憂。

加州理工大學地震工程研究主任希頓(Thomas H. Heaton)表示「從理論角度看,一場大地震就已經能讓建築從隔離裝置上震下來。」儘管目前從日本等國家地區的應用情況看,隔離裝置的防震效果非常好,但由於我們目前還沒經歷過大地震的考驗,因此尚未瞭解隔離裝置的真正效果。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