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抹布般徹底奉獻」!樹木希林:像我這種女人,也能老得很美麗
「破抹布般徹底奉獻」!樹木希林:像我這種女人,也能老得很美麗
2019.08.30 | 生活

樹木希林演過許多膾炙人口的電影,包括〈小偷家族〉、〈海街日記〉、〈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將母親細膩幽微的角色發揮得深入人心,廣受喜愛。

銀幕下的樹木希林,一生曾有過兩段婚姻,與搖滾歌手內田裕也婚後分居逾四十年,她卻認為「唯有讓彼此去過應該有的生活,才是玩搖滾的人該做的事」;當一眼視力逐日衰退、癌症漸漸侵蝕身體,她仍表示「生病也是有好處的……漸漸沒力氣吵架了,變得十分謙和」。

樹木希林自認普通,因為有著同一般人的困擾,然而面對工作、婚姻、社會、高齡等生命課題,她以「真」做為看待所有事物的觀點,率直說出自己的看法。我們透過其簡單凝練的語句,更發現這個世界原來如此耐人尋味,如此有意思。

與和服店老鋪「紬屋吉平」的第六代傳人浦澤月子女士對談,談到關於「愈老愈美麗」這件事時所言。 ——一九八○年十一月
我一直在想著有沒有一種原則, 一旦想清楚之後,照著這個原則去做, 像我這種資質的女人,也可以老得很美麗。 雖然我也不知道自己以後會變得怎麼樣, 但這個原則的重點就是徹底奉獻。

我現在已大約知道,我以後變老人之時所要採取的原則。前一陣子我一直在想著有沒有一種原則,一旦想清楚之後,照著這個原則去做,像我這種資質的女人,也可以老得很美麗。

雖然我也不知道自己以後會變得怎麼樣,但這個原則的重點就是徹底奉獻,像條被用到不能再用的破抹布般地奉獻再奉獻。以我自己來說,我想要將自己完完全全奉獻給我的孩子、父母、先生,完成的當下死去也無所謂,我想過這樣的人生。

在接受雜誌訪問時,談到自身的價值觀、人生觀。——二○○二年八月
對於一切的事物, 我都沒有什麼非如此不可的鐵律。 就拿我的長相來說好了, 就是出了什麼錯才會長成這樣(笑)。 不過,我就是活用這種不完美,一路走過來的。

在建造這房子時,我還另外多請了一位建築師,要求他若發現不對的地方便通知我,比方說在工地現場看到與設計圖上不同的地方開了個洞之類的。這時我不會特別要更換或是補救,而是如何運用這個失誤,誰知道會不會做出比當初的設計更好的成果呢?若是選擇補救,失誤就永遠是失誤,但若是弄成別的東西,就能夠讓這失誤起死回生。

對於一切的事物,我都沒有什麼非如此不可的鐵律。就拿我的長相來說好了,就是出了什麼錯才會長成這樣(笑),再怎麼說也擠不進美女演員的行列裡。不過,我就是活用這種不完美,一路走過來的。現在這時代,長得怪反而會被認為是有趣的,更能被接受;但是在四十年前,就算演女僕也不允許長得太醜。而我竟能在這股風氣之中存留下來,我想,應該是我活用了自身的不完美吧。

在以「衰老」與「死亡」為主題的雜誌訪談中所言。回想某次在地方上一場以「死亡」為主題的座談活動,席間聊到朋友從海外歸國的女兒來到臨終前的父親身邊時所發生的小插曲。 ——二○一七年五月
我想要的不是快樂,而是覺得有趣。 快樂是客觀的, 要投入其中才會感到有趣。 人生在世,若不覺得有趣,就很難走下去。

在病床前,子女不都會拚命地喊著「爸爸!」、「你醒來啊!」嗎?心電圖上的電波「嗞、嗞、嗞……」的很微弱,幾乎就要變一條直線了,不過呢,床上的人彷彿聽到有人在喊他吧,那個「嗞、嗞」的電波又開始跳動了。(中略)後來又開始轉弱,變「嗞……」的時候,女兒又會喊「爸爸!」、「你要活下去啊!」可是這樣重複來回了幾次,大家也逐漸麻木了。不知道是第幾次心電圖又「嗞……」地變弱,這女兒竟然喊出:「爸爸,你到底是要活還是要死,下個決定吧!」

當場所有人都爆笑了出來,還是在那個以死為中心的地方呢。不過那種心情大家可以理解吧?然後那件事還有後續,遺體送到火葬場,要準備火化,這段時間家人朋友都到一個房間裡等著,大約一個小時後,殯葬人員來通知已圓滿完成,那名女兒便對所有人宣布:「各位,爸爸已經烤好了。」

這個世界是不是很好玩?大家老是在煩惱「老了該怎麼辦」、「死了該怎麼辦」,比起在腦中糾結的世界,現實可是遠遠大於此,是意外的連續。我想要的不是快樂,而是覺得有趣。快樂是客觀的,要投入其中才會感到有趣。人生在世,若不覺得有趣,就很難走下去。

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3.jpg
樹木希林─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
圖/ 遠流出版提供
電影《戀戀銅鑼燒》上映時的訪問,提到減少物質的生活時所言。 ——二○一五年五月
接受不方便, 將自己放進那個框架之中, 變老就是這麼一回事。

日常生活是愈簡單愈好,因此,我很徹底執行減少用品、不浪費的生活,第一步就是不買東西。舉例來說,我家只有浴室裡有一塊肥皂,沒有「廚房洗手台也放一塊」這種事。要出遠門的時候就把這塊肥皂也帶著,飯店的備品也不會拿回家。衣物盡是些可隨意穿搭的款式。襪子是三年前買的,兩雙一束綁著賣的那種,襪口已有點鬆,現在還是在穿。內衣也是不夠貼身,大致有穿就好。寬寬鬆鬆的最舒適,很像是用布包著的穿法。

上了年紀之後,光是眼鏡就有好幾支,為了減少像這樣同一物件不同功能需要好幾款的事情一再發生,我盡可能地捨棄用品,總之就是要削減身外之物。於是拚命想著有哪個跟哪個可以兼用,想到的那一刻真的是最幸福的時候(笑)。你問我這樣會不方便嗎?當然會囉。但接受不方便,將自己放進那個框架之中,變老就是這麼一回事。

朝日新聞旗下網路媒體《Withnews》的企畫。暑假將至,請樹木希林寫給對活下去感到痛苦的年輕人的一句話。 ——二○一八年七月
變成了現在這樣的自己, 不也是很有趣?

我以前讀過一本書,大意是說,
自殺的靈魂比生前痛苦。
我不清楚是否真是這樣,
但仍相信是如此。

我是個懦弱的人,
所以放棄結束自己的生命而一路活了下來,
變成了現在這樣的自己,
不也是很有趣?

KIKI KILIN 七十五歲

電影《戀戀銅鑼燒》上映時的訪問,對照電影中的年輕人與現代年輕人的情況。 ——二○一五年六月
有很多年輕人築起高牆,將自己關在裡面。 明明可以自由地活著, 卻要讓自己活得很辛苦,真是奢侈呢。 牆壁本來是不存在的啊。

有很多年輕人築起高牆,將自己關在裡面。明明可以自由地活著,卻要讓自己活得很辛苦,真是奢侈呢。牆壁本來是不存在的啊。若能將這傳達給他們,我演出這個角色就有意義了吧。

憑電影《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榮獲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針對頒獎典禮上說出「如果我是評審,就會投給別部作品」後的一席發言。 ——二○○八年五月
創造的「創」字, 與創傷的「創」、絆創膏的「創」字是同義的。 畢竟所謂的創造是先破壞再建造; 是某個地方弄傷了,便將那裡修復吧。

這雖是為自己辯護的說詞,但如果我需要創造點什麼的話,那創造的「創」字,與創傷的「創」、絆創膏(OK繃)的「創」字是同義的。畢竟所謂的創造是先破壞再建造;是某個地方受傷了,便將那裡修復吧。在日本電影金像獎的頒獎典禮上,我的發言是很不恰當的,我自己明白。但對於看著電視,認為最近電視內容不大有趣的觀眾而言,就算只有一人能說「噢!我看到這一段了」,我也發揮了一點的效用。身為最低階的創造之人,我只會這樣做了。

以前,我也曾覺得「不美的人也會變美」這句廣告詞並不是謊言,認為廣告並不一定要說實話,我曾經是這麼主張的人,還慎重地將此做為自己的原則。不過當自己變得無法接受這樣的想法時,在其中試著掙扎、反抗也不錯。我是一路這麼走來,今後大概也會這樣吧。

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2.jpg
樹木希林─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
圖/ 遠流出版提供
在電視節目中與播報員古館伊知郎對談,聊到退休一事時所言。 ——二○一七年八月
傷害這世界的是老人的任性跋扈。 時候到了,就收拾好自尊站到旁邊, 把路讓出來吧。

有次久米宏先生開玩笑說想要辭去《News Station》的主持,覺得工作很煩、很累。那時的他想要退出,但公司不肯放人,正好我上他的單元節目<最後的晚餐>那個系列,我就對他說:「久米啊,你想離開的話,隨時都可以離開,沒必要去想你開了一個洞,沒人來補怎麼辦,一定很快就有誰來了。」一有空位,馬上就會填起來,我是這麼想。

有句話說,年輕人的失敗對世界不會造成什麼傷害,傷害這世界的是老人的任性跋扈。我今年已經七十四歲,有資格被當作任性跋扈的老人了。然後最近我才發現一句很棒的話:「時間到了,就帶著自尊站到一旁去。」(出自德國兒童文學家埃里希.凱斯特納)看到這句話時,我在心中大喊:「對!就是這樣!」時候到了,就收拾好自尊站到旁邊,把路讓出來吧。這就是我現在的心情。

在報紙連載的訪問中,提及接受乳房切除手術之後,意識到死亡一事以及與丈夫內田裕也之間的關係時所言。 ——二○○九年二月
邁向死亡該做的事, 就是向人道歉。 反正道歉也不用錢, 對小氣的我來說很剛好。

邁向死亡該做的事,就是向人道歉。反正道歉也不用錢,對小氣的我來說很剛好。道歉之後,心情會很輕鬆。癌症真是值得感謝的疾病啊,因為得了癌症,讓周圍的人都肯認真地面對我了。因為他們會想著,該不會明年的此時這個人就不在了,要把握能和這個人相處的時間啊。從這個面向來看,癌症真是有趣呢。

電影《戀戀銅鑼燒》上映時的訪問,談到該片的文案「你有沒有什麼事,想做還沒做?」。 ——二○一五年五月
有什麼想做還沒做的事, 不死死看誰知道呢?

雖然不是特別去想這件事,但這回合作的演員或這部《戀戀銅鑼燒》的原著作者多利安助川,好像都讓我有「思考生命的意思」之感。這部電影的文案是:「你有沒有什麼事,想做還沒做?」對我自己而言,完全沒有那種具體上更想做的事或是今後想要開始做的事。我父母都已離世,女兒也自立了,活到七十二歲,已能夠接受自己是「有資格死的人」了。

有什麼想做還沒做的事,不死死看誰知道呢?之後就是維持現狀,繼續成熟直到生命結束,沒有什麼新的目標要去達成的了。

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4.jpg
樹木希林─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
圖/ 遠流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林美欣
本文摘錄、整理自《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遠流出版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2025.08.13 |

全球製造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從勞動力短缺、供應鏈脆弱,到淨零碳排與數位轉型需求的成長,每一項趨勢都正重新定義產業格局。對此,AWS 發布《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白皮書,深入剖析製造業在全球地緣政治與市場變化下的挑戰與機會,提供台灣製造業適合的落地策略與最佳實踐方法。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擔心無法回本、缺乏知識技術,台灣升級「智慧製造」卡關中

台灣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同時面臨地緣政治風險、技術門檻高、人才缺口大等多重挑戰。其中在供應鏈韌性方面,壓力更為顯著。根據英國營運持續協會統計,全球近 8 成企業在過去 12 個月曾遭遇供應鏈中斷事件,凸顯全球供應鏈的脆弱,台灣製造業也難以倖免,特別在國際局勢不確定性與在地原料依賴度高的情況下,會進一步放大成本與交期風險。

生成式 AI 應用快速擴展,預計 2025 年台灣企業導入將進入早期大眾階段,並以半導體產業為先導,逐步擴散至其他領域。DIGITIMES 調查顯示,已有 18.1% 的企業採用生成式 AI,並積極用於改善營運效率與產品良率,然而仍有 31.5% 的企業尚未規劃導入,主因包括成本考量、缺乏知識與技術、產業需求不明確,使企業在大規模部署時保持謹慎態度;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2023 臺灣企業轉型現況及需求調查》也顯示,37% 的企業擔心智慧製造投資報酬率過低,30% 缺乏導入知識與技術,27% 不清楚如何實踐,導致智慧製造推動困難。在電子製造業迫切需要專業人才之際,許多產業面臨預算與數據分析能力不足的窘境。

AWS
圖/ AWS

此外,勞動力老化也是台灣製造業的問題。以國發會數據估算,2030 年台灣 50 歲以上就業人口將達 23.8%,導致技術傳承與產線穩定性受衝擊;同時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迫使製造業必須進行碳盤查與能源優化;加上雖然 9 成企業已啟動數位化,但多數仍停留在營運系統,生產端 IoT 與 AI 應用不足,數據價值未被充分釋放。上述都恐將成台灣製造業升級的阻礙。

全球製造業大變局,智慧製造成關鍵突破口

根據媒體《DIGITIMES》研究,全球智慧製造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3,212 億美元,快速成長至 2033 年的 1 兆 1,583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13.7%。在社會和全球趨勢的推動下,不只對台灣的製造業帶來新的壓力和挑戰,同時也催生了產業升級需求。

所幸,隨著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日益成熟,替台灣製造業帶來更多可能。目前,IoT 透過連接感測器與生產設備,已實現即時監控與資料收集,並支援預測性維護與生產最佳化。世界製造業基金會報告顯示,IoT 已成企業智慧製造的首要投資項目;此外,智慧製造上,AI 現已被廣泛應用於品質檢測、生產流程優化與預測性維護,企業若結合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與生成式 AI,即能以數據驅動決策,提升生產靈活性並降低成本。

同時,隨著「數位雙生」的發展,企業可藉其進行「虛擬試錯」與「情境模擬」,在導入新技術前,先模擬其對現有產線的影響,或預測潛在風險與資源耗損,避免浪費;另外,在 AI 大規模應用下,數據隱私、安全風險成為顧慮。「主權 AI」確保企業在可信的基礎架構中進行數據分析與模型訓練,降低數據外流風險,並支援在地資料中心部署,以滿足低延遲、高安全需求。企業若在產業升級中,將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整合,即能在自家領域有效推進。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加速轉型關鍵夥伴登場!AWS 台北區域重磅上線

AWS 作為全球雲端運算領導者,深耕台灣市場多年,成為製造業升級「智慧製造」的鑰匙之一,提供全方位資料策略、生成式 AI 創新、敏捷性等多種解決方案,協助製造業突破瓶頸。

過往製造業資料分散在 IoT 裝置、舊設備、資料湖、雲端資料庫與內部系統中,缺乏統一結構與命名規則,也受到組織文化與部門隔閡影響,導致難以擴展或有效利用。藉由「AWS 工業資料經緯」框架,能支援多來源數據關聯與脈絡化,可用於分析、AI 模型訓練與數位應用程式開發,讓資料運用最大化。藉由 AWS 的高性價比基礎設施與豐富合作夥伴網路,企業可大規模部署生成式 AI 應用。

製造業期待透過生成式 AI 來加速產品開發、提升營運效率、優化供應鏈並強化客戶體驗。AWS 提供完整 AI / ML 服務,支援模型建置、訓練、推論與部署全流程,助企業快速、安全落實 AI 應用。企業可將專有資料導入基礎模型,進行微調與最佳化應用。

同時,為協助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中維持高度韌性與營運敏捷性,AWS 已於 2025 年初在台灣設立全新 AWS 台北區域,涵蓋三個可用區,將使企業能就地處理與儲存必須留存於台灣的資料,確保資料主權與合規性,同時降低延遲、提升應變速度。AWS 預期將在台北投入數十億美元於營運、基礎設施與客戶支持,幫助製造業數位轉型。

立即下載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
掌握產業趨勢、實戰案例與資安關鍵策略,打造下一階段的製造業競爭優勢!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