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海豹部隊之父學管理,頂尖戰士在訓練中體悟的團隊合作秘訣
與海豹部隊之父學管理,頂尖戰士在訓練中體悟的團隊合作秘訣

讓海豹部隊如此出類拔萃的特點之一,是他們結合了祕密行動與適應性。他們可以在完全靜默的狀態下,精準地穿越複雜又危險的地形。

這也是為什麼海豹部隊會被選上執行狙殺賓拉登、拯救被索馬利亞海盜劫持的快桅阿拉巴馬號船長理察.菲利普斯,以及數千件較不為人知但都具有同樣風險的任務的原因。

編按:高效團隊》作者作者科伊爾以4年時間,深入Google、迪士尼、NBA聖安東尼奧馬刺隊、美國海豹部隊第六分隊、IDEO設計公司、網路零售商薩波斯等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成功組織,剖析他們如何打造內部文化,並且在高度競爭中持續勝出。

那麼海豹部隊為什麼會有這麼好的整體表現?為了挖掘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追溯到一位身材瘦削、患有近視、個性無比頑固,一度還未能獲准在海軍服役的軍官德萊普.考夫曼(Draper Kauffman)。

考夫曼在二次大戰時,自願擔任美國志願救護隊的駕駛,並主動要求調去最危險的前線:希特勒集結部隊侵犯法國之處,也就是馬奇諾防線的北境。1940年2月,考夫曼抵達那裡不久,戰爭便爆發了。

Rear_Admiral_Draper_L._Kauffman
考夫曼(Draper Kauffman)被譽為美國第一位蛙人、海豹部隊之父,他締造的心智基準:堅持不懈、團隊合作,與非凡的勇氣,對今日的海豹部隊來說仍是重要的精神指標。
圖/ 維基百科

考夫曼的第一份工作是駕駛救護車在戰場上搶救傷患。他其實還沒準備好面對戰爭中的混亂景象。大約在那個時候,他遇到了一群法國軍人,他們擁有考夫曼不具備的所有特質。這些人是自由軍團(Corps Franc),其工作是潛入敵軍後方、擾亂通訊、援救俘虜,並在暗中搞破壞。他們以小組行動,每一組都攜有輕軍火與炸藥。

考夫曼對他們有如兄弟般的同袍情誼感到驚訝,那遠遠超過他在美國海軍學院看到的一切。他在給家人的信中如此寫道:「你要麼是被自由軍團接受,要麼就是不被接受,兩者天差地別。他們會為你做任何事。如果隊中有一人中了陷阱,其他5人會為了救出受困的隊友,與50名德軍對抗。」

在那6個星期間,考夫曼每日每夜都與自由軍團相處在一起,親眼見到他們在夜晚向死者致敬的儀式,以及他們在面對敵軍戰火下的冷靜。

「情勢艱難時,你會很快就誠摯地稱一個人為朋友。」他寫道,「這種感受,在我於戰場上救起軍隊成員托萬那天達到極點。」

德萊普.考夫曼
托萬的半邊臉都不見了,一隻手臂被子彈射到殘缺不全,左腳也不見了。我們將他送到緊急救援站安置時,我都快要崩潰了,他還用剩下那隻完好的眼睛一直對我眨眼,用他完好的那隻手緊抓著我的手。

馬奇諾防線被占領之後,考夫曼前往英國,並自願參加英國皇家海軍後備隊的炸彈拆除小組。他在1943年6月回到美國,加入海軍後備隊。當軍中得知這個瘦削的上尉具有拆除炸彈的技能,便將考夫曼送往佛羅里達州的皮爾斯堡,指派他選訓一批水下破壞部隊,以滲透法國和北非沿海的德國防線。

脆弱與相互連結的相遇點,信任感交織而成的強大力量

海軍本來期望考夫曼會遵循他們訓練特別部隊的步驟:在軍官的監督下,花幾個星期進行程度適中的選訓工作。但他卻不這麼做,考夫曼決定要打造一支自由軍團。

首先,考夫曼創設了一個叫「地獄週」(Hell Week)的訓練,那是個為期一週的汰選計畫。這個訓練就像馬奇諾防線,充滿了痛苦、恐懼與困惑,其中包含了4英里長的開放水域游泳、障礙賽、徒手戰鬥訓練、10英里長跑、少得可憐的睡眠,以及一項奇怪的操練- 舉電線桿 ,他曾經親眼見到英國的突擊隊員用這種訓練來鍛鍊自己的力量與團隊精神。

其次,考夫曼下令,每個訓練都必須以小組為單位。團隊以6人(符合海軍規定的橡膠筏人數)為一組,訓練期間都待在一起。每一個小組都 必須能夠在不依賴中央指揮的情況下,自行繞過或穿越任何障礙

第三,考夫曼 消弭了軍官與士兵間的階級分野 。不論位階高低,每個人都要接受訓練-包括考夫曼自己。第一個受訓班的士兵看了一眼這位笨拙又近視的指揮官,心裡都這樣想著:這傢伙絕對不可能做得到。但是考夫曼證明他們都錯了。

1000w_q95
這個世界上最先進、最成功的軍事部隊,居然是由一個過時、原始、全然不科學的計畫所打造出來的,而這個計畫的本質自1940年代後就沒有改變過。

一個破壞班的成員丹.狄隆寫道:「我們一直都在測試(考夫曼),但是我對他的尊敬卻是與日俱增。其他軍官只會告訴你要做些什麼,但他們自己卻不那麼做。這個人……他會問你的想法。如果你的建議好,他就會採用……而且他全程參與……我們做的那些最骯髒、最痛苦的工作,他都和我們一起做。我們如何能不尊敬他?」

從考夫曼的臨時培訓計畫結業的團隊,自一開始、從奧馬哈海灘到太平洋,都取得了成功。1960年代,當甘迺迪總統擴展美國非常規作戰的能力時,考夫曼的培訓計畫便被當成海豹部隊的範本,至今仍然如此。

「我稱它是『無意識的天才之舉』。」一位海豹部隊訓練軍官告訴我,「打造初始培訓計畫的人不完全了解為什麼這是建立團隊的最佳方式,但他們知道這是最好的方法。現在要回頭做出改變非常容易,但是我們不會這麼做,因為我們對結果感到很滿意。」

如果來到海豹部隊的訓練現場,你會發現考夫曼的電線桿被堆放在維吉尼亞與科羅拉多海灘上的海豹部隊障礙訓練場附近的沙丘上。

這些電線桿看起來像是建築工程的剩餘材料,但對海豹部隊的指揮官而言,它們可是相當神聖的。海豹部隊指揮官湯姆.弗里曼(化名)說:「段木體能訓練(Log physical training)是一切的基礎,它緊扣著每一份演進的本質,因為它和團體合作息息相關。」

段木體能訓練並不複雜,基本上是由6名海豹部隊受訓者,一起進行幾項看似艾美許人在搭建穀倉時合力搬運木材的動作:他們舉起、攜帶、滾動木材,將木材從一邊肩膀移動到另一邊,再推到腳上。他們懷抱著木材做仰臥起坐,再打直手臂將段木舉到頭上長時間站立。沒有策略、技巧或是思考。

建築_穀倉_蓋房子_工程_建造
艾美許人(Amish)是基督新教的一個分支,以拒絕汽車及電力等現代設施,過著簡樸的生活而聞名。網路上有許多他們蓋穀倉的記錄影片,從過程中可以著實得感受到「團結力量大」。
圖/ shutterstock

古老但是有用,自痛苦淬鍊出的完美團隊協作

段木體能訓練之所以與眾不同,在於它能夠傳遞出兩種情況: 密集的脆弱感與深度的相互連結 。讓我們逐項來探討。

首先,脆弱面。以海豹部隊的話來說,你不是在做段木體能訓練,而是接受段木體能訓練。在海豹部隊各種痛苦的訓練中,段木體能訓練帶來的痛苦是至高至純的。

海豹部隊指揮官湯姆.弗里曼(化名)
90分鐘的操練才剛開始30秒,而你的肩膀已經感到在燃燒,但是你知道還要再熬一個半小時。

第二,相互連結。段木的重量(約250磅)和長度(10英尺)讓它有巨大的慣性,每位隊員都必須在正確的時間運用正確的力度,才能夠協調地施作。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唯一方式,就是密切注意其他隊員。這就是為什麼體能較差但是同步工作的團隊可以成功通過段木體能訓練,而較強大的團隊卻可能身心都遭到失敗的原因。

上述兩個條件結合,會傳遞出一種非常特殊的感覺:你處於無邊無際的痛苦之中,離你的隊友僅幾英寸之遙,近得你感覺得到他們的呼吸噴在你的脖子上。

當隊友絆倒或失誤時,你可以感覺得到;而且你知道當自己也出現同樣的情形時,他們也感覺得到。這一切代表著一個選擇:你可以專注在自己身上,或者你可以專注在小組與任務上。

段木體能訓練做得不好時,段木會掉落滾動、受訓者彼此爭吵,而且情緒高漲。段木體能訓練做得好時,看起來則是流暢安靜的-但這是一個假象,因為在流暢安靜的表面下,有溝通正在發生。

它以近乎無形的方式在交流:有人變弱,他身旁的其他人調整施力,以保持段木的平衡與穩定;有人手滑,隊友立即會彌補這份落差。對話透過段木的纖維,來來回回進行著:

1.一名隊友絆倒。

2.其他人感覺到了,為了團隊而多承受一份痛苦來回應。

3.重獲平衡。

託德萊普.考夫曼的福,這份脆弱與相互連結的交流得以編入海豹部隊訓練中的每個面向,如鐵的紀律般獲得尊崇。 每件事都由團隊完成 。受訓者必須隨時留意其他人;沒有比忽視其他人更嚴重的罪過了。

訓練_士兵_軍事
在海豹部隊的另一項操練中,舉著橡膠筏的受訓者會持續改換姿勢與領導者。該訓練有著嚴格的時間限制,但教官會為了幫助隊友而慢下來的人降低標準,因為他們更加看重願意犧牲自己成就團隊的舉動。
圖/ shutterstock

這樣看來,海豹部隊中的高度協作是必然的。他們合作良好,是因為考夫曼的培訓計畫產生了數千個 建立緊密度與合作 的微小活動。

「它不只是團隊合作,」指揮官弗里曼說,「你敞開自己。小組裡的每個成員都知道你是誰,因為你把自己全部攤開在桌面上。而且如果你做得好,藉此建立的信任程度會比其他任何地方都高出許多。」

責任編輯:張庭銉

本文摘錄、整理自《高效團隊默默在做的三件事》,先覺出版

關鍵字: #職場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提供在地服務、鏈結全球網絡!KPMG台灣創新科技大賽,助新創躍登國際舞台!
提供在地服務、鏈結全球網絡!KPMG台灣創新科技大賽,助新創躍登國際舞台!

從2021年至今,每年11月在葡萄牙里斯本舉辦的Web Summit大會期間,都會有一場扣人心弦的「KPMG Global Tech Innovator」(以下稱KPMG GTI)全球總決賽。包括KPMG台灣、瑞典、巴西等各個國家的會員所,會在國內先經過激烈競選、推派出一組代表隊後,接著再由KPMG全額贊助,前往里斯本,一同展開一場新創間的「國際擂台賽」,「這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新創賽事。」KPMG安侯建業創新與新創服務團隊主持會計師黃海寧強調。

KPMG GTI 規模最大新創賽事、創業風向球

她進一步解釋,由KPMG Global Private Enterprise創新創業服務網絡平台舉辦的KPMG GTI,一方面是為了提供各國新創產業在地服務,同時也是透過KPMG的國際網絡,為新創鏈結全世界。

如今,隨著賽事即將邁入第四屆,KPMG GTI幾乎已成為全球新創的風向球,每年進入決賽的隊伍,都是站在趨勢上創業。例如2021年有17個國家的KPMG會員與會,裡頭的主題包括AI和機器學習、金融科技與金融服務應用、零售和電商等,而台灣選出的代表隊,是投入AI、致力找出數據價值的InfuseAI;2022年增加至22個國家與會員所參賽,隨著ESG浪潮興起,在前三名中,包括能源跟潔淨科技、電商與零售的應用和健康科技等主題,台灣則由開發次世代眼動追蹤模組的見臻科技入選;2023年再度擴增至23個國家、隊伍與會,永續、AI和機器學習、金融科技一樣是熱門議題,黃海寧觀察,歐洲與中東國家的隊伍對「永續」議題著力甚深,尤其聚焦在像氫能等新潔淨能源解決方案的提供與應用,而耕耘永續、減碳的台灣代表活優科技,同樣不落人後,專注在植物肉油脂的研發。

特別的是,在KPMG GTI全球總決賽中,所有參賽隊伍需要在一周前抵達里斯本,準備事前採訪、與創業導師的三次一對一對談。所有採訪、短片錄製都採最高規格,由知名科技節目《Beyond Innovation》的主播兼製作人 Michael Bancroft進行訪談,Michael Bancroft也會在決賽的pitch時刻,擔任主持。來自全球知名創投機構、加速器和科技巨擘的評審,則會在團隊結束三分鐘的簡報後,針對選題、商業模式、短中長期發展規劃等環節,提出簡潔但直指核心的問題,「這是一場體現『創業無國界』精神的賽事,尤其團隊都是以『革命性的高科技』為題,不只要解決台灣一小撮人的問題,而是整個地球的問題,每一個建議都會非常受用。」黃海寧說。

401262861_658074446472924_4133069903260611896_n.jp
圖/ KPMG

賽事結束後,由於KPMG擁有完整的創新創業服務網絡平台和資料庫,所有參賽隊伍的資料,都會被收錄到KPMG的平台和資料庫中,方便全球投資人尋找標的,等於團隊不需要到不同國家、台灣駐各國的辦事處一一叩門,「只要透過KPMG的平台,直接在全球23個國家,都能找到對的資源。因為每個國家背後,就是一個KPMG的新創服務團隊在支援他們。」

從第一屆至第三屆,台灣的新創代表在KPMG GTI全球決賽中都收穫滿滿。那麼,究竟要如何才能脫穎而出,成為「KPMG GTI台灣創新科技大賽」的冠軍,代表台灣出賽?

選拔台灣代表 著重前瞻性、創業的人文素養

黃海寧解釋,賽事鎖定創立2至5年的早期科技新創,團隊首先必須經過書面初審,接著在決選的pitch中,展現自己的主題、技術、產品與商業模式,最終由9位評審團共同做出決定,「我們挑選代表隊的考量點,並非是已經募到很多資金、開始有許多訂單、高營收的閃亮明星。評審反而更希望看到具前瞻性、充滿信心的團隊。」

由於評審團中,KPMG僅占2個名額,另外7位是創投、加速器的代表,因此也能推薦各自輔導的團隊前來參賽,目的是期望藉由多元的評審團組成,擴大參賽團隊範圍,找出遍布台灣的優秀隊伍。

即便新創最終沒有成為代表台灣出征的團隊,但只要是進入前10名的隊伍,評審團便會設計各式各樣的課程、資源,協助新創在未來一年中快速成長。近來,黃海寧就觀察到,許多在0到1階段團隊的主要投資人,其實是台灣的中小企業主,但由於投資人和團隊間缺乏理解、互信,對新創的未來走向、產品發展等問題的看法可能天差地遠,導致新創無法挺過死亡幽谷,最終不幸夭折。因此,包括信任關係、基礎會計財報知識、法律知識、股權結構等,都是KPMG會提供新創團隊的重要課程內容。

366809329_607452221535147_8304102715319474388_n.jp
圖/ KPMG

另外,過去KPMG的媒合區域較著重在北區,且多為幾間固定的大企業;今年,KPMG預計增加中小企業與新創間的媒合,會再將媒合範圍擴大至南部,建立與億載會、磐石會等團體的合作關係。

目前,第四屆的KPMG GTI台灣創新科技大賽已經開跑,對於有心參與KPMG GTI競賽、成為台灣代表隊的新創,黃海寧透露,她經常在國外的創業團隊身上,看到對技術和產品的自信、對夢想的擘畫、對技術的擁抱,以及愛護地球的態度。她建議團隊參賽前,可以向不同面向的專家虛心求教,讓專家將技術、產品、商業模式協助修整到對的樣態,再端上舞台,「產品、技術固然重要,但建立與利害關係人的互信、培養『創業的人文素養』,也會是新創能否走得長久的關鍵。」

第四屆的KPMG GTI台灣創新科技大賽,瞭解更多:
https://kpmg.com/tw/en/home/insights/2024/03/global-tech-innovator.html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