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蘋果在2014年推出Apple Pay已經五年時間了,但這個花費了蘋果大力氣的行動支付功能仍然沒有達到預想中的效果,至少在美國是如此。
根據CNBC今天發布的一份新報告顯示,在他們深度研究了全球Apple Pay包括其它行動支付平台之後,數據顯示雖然許多國家的行動支付使用率正在成長,但美國的使用率仍然非常滯後。
使用行動支付的直接目的主要是替代不方便的現金支付,像中國和印度等經濟迅速起飛的國家長期以來一直嚴重依賴現金支付,而顯然使用行動支付要比使用現金更加有吸引力。
在印度,監管機構一直在推動數位化和無現金。此外遠離實體帳單可以增加更多的稅收,因為現金交易經常有一些不在檯面之上。印度還增加了一些要求以便能夠即時和更簡單的方式提供小金額的銀行轉帳,因此印度行動支付能夠以難以置信的速度起飛。
而在中國,科技巨頭騰訊和阿里巴巴佔據了主導地位,因為它們可以直接與商家和消費者打交道,並不需要銀行卡作為中間人,所以銀行在這個爭奪用戶錢包的過程中黯然失色。
但這對於美國來說情況則有些不一樣,在美國,主要行動支付應用的使用率低於10%。考慮到美國iPhone幾乎無處不在,這種情況其實顯得有些出人意料。根據Pew Research Center的數據顯示,超過81%的美國人有用智慧型手機,而在八年前這一比例為35%,但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並沒有讓行動支付在美國生根發芽。
這是因為美國有著非常完善發達的信用卡和簽帳金融卡支付系統,他們並不依賴現金交易,這讓手機端行動支付在美國的普及非常艱難緩慢。但是分析師認為美國的金融系統缺乏對其它選擇的需求。
數據顯示,在中國消費者中的行動支付方式採用率而言,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量大,巨頭佔據著絕對優勢,微信為84%,支付寶為81%,現金依然也很高達到了64%,簽帳金融卡和信用卡則分別為54%和52%,至於Apple Pay只有17%。
然而在美國,信用卡是他們最常用的支付方式,百分比採用率達到了80%,接下來才是現金,為79%,簽帳金融卡是59%,支票也達到了53%之多,後面還有Pay pal是44%……
Loo Pay創辦人威爾.葛瑞林(Will Graylin)表示,美國對於行動支付缺乏普遍接受度,商家這邊也需要一定的門檻才會完全轉向行動支付,而要想讓1%的消費者改變習慣,至少要有90%的人接受。
在蘋果上季的財報會議上,CEO提姆·庫克(Timothy Donald Cook)表示Apple Pay的交易量和新用戶成長速度已經超過了PayPal。此外,今年蘋果與高盛合作推出了實體信用卡,提供信用卡2%紅利回饋,同時支援Apple Pay,成為推動蘋果金融生態的一部分。
責任編輯:江可萱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