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PUSH的業務」,最厲害!
「不PUSH的業務」,最厲害!

「你最怕甚麼?」某天與老媽聊天,談到了彼此最害怕的事,媽媽說:「是老鼠。」我不怕老鼠,因為我愛米老鼠。但如果說到什麼讓我最害怕,一個是蟑螂、另一個就是「牙醫師」。

我想,一定有人也和我一樣,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蟑螂和看牙醫。以前自己獨自租房子住的時候,只要家裡發現蟑螂,我就會立刻把家裡噴滿殺蟲劑,然後頭也不回逃去別人家或住飯店,再拜託朋友到我家確定蟑螂已經死了才敢回家住。關於看牙醫,其實看牙的過程到底是不是真的那麼痛我也不太記得了,但是那個電鑽聲和看不到醫生接下來要幹嘛的恐懼感,總是會讓我害怕到心臟好像快停掉。

記得好多年前某次牙痛隨意找了一家診所看診,印象中那個醫生好兇、也不管你是不是很害怕,更沒有告訴我接下來的流程是甚麼,稀哩呼嚕的拔了一顆應該還沒到「壽終正寢」的牙,才20出頭年紀的我,少了一顆好好的牙齒心裡覺得特別不爽!從此之後也對看牙醫產生了恐懼,並跟自己立下「若不到痛死,絕不看牙齒」的誓言。

幾個月前,已經多年都不進牙醫診所的我,因為某顆牙痛到無法入睡,不得不面對必須去看醫生的事。詢問了家人的介紹、朋友推薦,也嘗試去了幾家門診諮詢,但說真的就是沒一個醫生讓我覺得靠譜,都還沒開始治療,就告訴你「這情況不妙」、「你這很嚴重」、「幾顆牙齒弄起來大約8萬上下」、「前前後後大概要搞6個月」這些話,就是沒有一個醫生讓我覺得,他有體會到「我現在超痛,你如果可以馬上讓我不痛,後面都好商量」。

其實我觀察過許多高單價產品的頂尖業務,比方說進口高級車、銷售名牌包的、或是我自己很常購買的某個牌子的設計師品牌服裝。那些業務們的成功都有些共通點,就是不會給客戶做太多的介紹、不Push,也不會讓人有那種「現在不買將來你會哭」的壓力,他們給客戶的感覺就是「舒服」,透過傾聽和觀察,明白客戶「當下要的是甚麼」、又或者在客戶其實不是真的知道自己要什麼時,透過「替他想」的換位思考,從客戶的角度去建議,幫對方把問題解決了,後續訂單自然就會源源不斷的來。

這些業務能使客戶下單的關鍵,通常都不是三吋不爛之舌,而是讓對方買到一種「爽度」。

幾經波折之後,我決定透過祈禱來尋找我的牙醫師,非常幸運離家不到三分鐘的路程,給我遇到了個好醫生,看診當下只跟我說了一句「你這個牙齒已經蛀到神經了,所以才會痛到頭都痛,抽掉神經就不痛了,今天就處理吧」說真的嚇了我一大跳,很多診所都會給你先洗個牙,塗個藥再約下次門診,但這個醫生好像知道當下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決」我疼痛的問題,並且在進行每個過程之前,告訴我「現在打麻藥了,會有一點痛喔」,「現在要磨掉部分的牙齒、加油,再一下下就好了」每個過程前,醫生都很清楚地告訴我,他接下來要做甚麼,抽掉神經後要做假牙的費用會落在哪裡,並且透過鼓勵降低我的恐懼。

這讓一個人去看牙齒的我感受到很大的安全感,覺得有個理解自己的醫生很可靠。果然當天結束門診後真的就不痛了,醫生很快替我安排下一次做假牙的門診時間。看診後我也在社群軟體上分享了這個美好經驗,因為我的推薦,讓許多和我一樣很怕看牙齒的朋友紛紛來預約醫師看診,甚至還有一位企業家太太,帶著此生都尚未看過牙醫的嬰孩去給醫生看診,那個嬰兒居然也完全沒有哭泣,甚至讓媽媽一起完成了洗牙的任務。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

我的牙醫師便成了我朋友圈中有名的口碑醫生,他不但治好了我的爛牙,也消除了我數年都不敢看牙齒的恐懼,我還主動要求做牙齒美白的項目。

那麼到底他使我 「成交」的關鍵是甚麼?

  1. 了解客戶在問題中最關鍵想解決的點,並且直接滿足需求
  2. 體會客戶在看診中的恐懼的心理,在每項過程之前清楚告知動作,讓客戶不因未知而意外受到驚嚇。
  3. 沒有做任何推銷,而是把滿足需要和解決客戶問題為首要目標。
  4. 一視同仁的服務態度,不論是有錢人、普通人、嬰孩或老人,都會以為自己是VVIP的備受呵護感,提供超越期待的服務。

聖經當中有一段話說:「我們要與喜樂的同樂,與哀哭的人同哭」,做任何事之前,總要角色互換將心比心,體恤牙齒痛的人有多害怕、理解想要買某件裙子的客人要出席多麼重要的場合、滿足要買新車的顧客是因為技術很爛,所以需要板金硬一點等等。

「從對方的角度思考」 你就會知道當下怎麼做最好。當你至始至終想的都是「發現需要便滿足他」 ,業績好,真的都只是剛好而已。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