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還沒發幣,支付巨頭就跑光光!背後凸顯什麼問題?
Libra還沒發幣,支付巨頭就跑光光!背後凸顯什麼問題?
2019.10.14 | Facebook

目標是打造全球新的支付系統,今年六月,Facebook集結包括Paypal、Mastercard、Visa、Spotify、ebay、Lyft等27家企業,宣布發行密碼貨幣Libra,在市場引起很大的震撼與討論。

過去幾周,Paypal、Visa、Mastercard等成員中的金融支付巨頭,紛紛發表聲明退出Libra協會(Libra Association),Facebook的Libra大夢看似逐步崩解中,這些支付要角究竟為何紛紛按下合作的停止鍵?

會員大會召開前夕,Libra協會成員接連離去

Libra協會預計在美國時間14日,於瑞士日內瓦舉辦第一次會員大會,正式公布首波Libra合作成員名單,並確認各參與方擔任的角色。在這重要日子登場的前夕,Paypal、Visa、Mastercard、Stripe等幾乎所有美國支付巨頭都選擇離開Libra聯盟,無疑是一大警訊。

開出第一槍的PayPal,官方沒有明確說明退出原因,僅表示不排除未來與Libra合作可能,現階段將專注發展自身核心業務;支付平台Stripe表示,Libra有改變線上交易的潛力,Stripe未來會保持開放的態度,持續跟Libra合作;eBay發言人回應:「我們非常尊重Libra協會的遠見,但目前將專注優化自家的支付系統。」

預計在2020年發行的密碼貨幣Libra,從六月份官方揭曉白皮書以來,一直面臨許多挑戰,各國監管機構也紛紛喊話,希望Facebook暫停計劃。

Libra目前面臨幾個較大的問題,因為密碼貨幣去中心的特性,會增加資本移動管理難度,背後暗藏洗錢、隱私、逃漏稅等風險疑慮;此外,Libra會對現行支付體制及流動性帶來衝擊,影響金融穩定性。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曾說,在解決這些隱憂之前,Libra沒有運作的條件。

怕踩到紅線,金融大咖選擇切割Facebook

為什麼只有金融支付業者選擇退出?答案就暗藏在VISA的回應中,官方表示雖然現階段不加入聯盟,其中的因素包括「Libra聯盟必須滿足所有監管要求」,未來仍會持續評估合作可能性。

全世界在金流處理上,對於洗錢、詐欺的問題,都有明確的法規規範,當Libra推出後,各國政府意識到,去中心化概念的密碼貨幣,恐怕難以符合過往法規的規範, 這將讓Paypal、Visa、Mastercard、Stripe這些專門處理金流的公司陷入困境。

Libra
Libra對現行支付體制及流動性帶來衝擊,影響金融穩定性。
圖/ shutterstock

美國參議員布萊恩·夏茲曾說:「Facebook似乎希望從參與金融活動中受益,卻不必承擔被監管的責任。」一旦洗錢等情事未來真的發生,相較Spotify、Lyft等,VISA、Mastercard等金融產業將成為外界批評的箭靶,因此才在Libra聯盟大會召開前選擇退出,暫時跟Facebook切割。

Libra負責人:計畫仍會持續推動

隨著14日首次會員大會召開,Libra協會發言人表示,會議會如期舉行,且會公布第一波正式合作名單,朝打造安全、透明、消費者友善的全球支付系統,為數十億的人們打破金融障礙的目標努力。

面對全球監管機構及政府的質疑,Facebook 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將在本月23日,出席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的聽證會,屆時他將針對外界對於Libra的種種疑惑說明。

Mark Zuckerberg
Facebook 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將在本月23日,出席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的聽證會。
圖/ shutterstock

隨著金融成員紛紛推出Libra,外界不免憂心未來發展,Libra負責人馬庫斯(David Marcus)認為,不需要用近期的新聞,來臆測Libra的命運,就算面臨挫敗,Libra計畫依然會持續推動下去,不會停止。(臉書幣Libra核爆級發布,以區塊鏈之名揪團「打群架」?

即便Libra短期內不會走向結束,但前方將有更嚴峻的考驗等著,這條打造全球新支付系統的大夢,將越來越艱難。

責任編輯:陳映璇

參考資料:The VergeQuzrtzWSJ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每年在台灣約有超過8萬家新設公司商號的誕生,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內部統計數據顯示,真正完成網站架設、踏上數位轉型起點的新設立公司卻不到一成。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或微型企業,雖然正式登記成立,卻仍缺乏最基本的「數位門牌」,也就是企業的專屬域名名稱。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這看似是台灣新創團隊在數位轉型上的一個缺口,實際上卻是關鍵成長與強化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域名其實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如果沒有自己的域名,基本上就還沒真正開始。」她強調,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上雲端或導入 IT 設備,更進一步的是「建立數位信任」;但眼下許多新創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

三大現實痛點突顯,域名是新創跨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關鍵

余若凡觀察,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未能及早佈局域名與數位資產,主要來自三個現實因素。首先是資金有限。對於初創立的新創團隊來說,創業初期事務繁雜、資金有限,許多團隊會優先把錢投入營運,對域名或網站架設常抱持「之後再說」的心態。其次,則是缺乏整體數位策略的構想。余若凡表示,許多新設企業或新創團隊少有在成立之初就規劃品牌的數位溝通路徑,更遑論導入數位品牌策略。

最後是對「數位信任」的認知不足。余若凡提到,許多企業直到品牌被仿冒、消費者受詐騙波及時,才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你等到有名氣後再來搶域名就太晚了。」她特別提醒。一旦品牌名稱被他人搶先註冊,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而看在余若凡的眼裏,域名對於新創企業其實有三重意義。第一,它是企業的「數位門牌」。清楚、好記的域名能讓消費者快速找到企業,也代表著品牌在網路上的官方身分。第二,它是品牌行銷的起點。她指出,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家,然後再去連結各種社群平台與通路。擁有域名,可以將社群經營、搜尋流量與品牌曝光整合在一起,累積成企業的長期數位資產。第三,它也是防禦性的工具。許多企業認為「不架網站就不需要域名」,但實際上,單純註冊域名就能防止他人搶註或利用相似網址詐騙,成本只要幾百元,卻能省下未來更多麻煩。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從「免費申請」到「快速架站」,52168為新創打造快速數位起步

為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補上這一塊關鍵拼圖,TWNIC 為歡慶25周年,今年特別規劃「52168 Go! 免費域名註冊方案」,更首度針對自112年起的新設公司與商號,加碼免費提供含「com.tw 或 .tw」及「.台灣」等兩筆域名的註冊。這不僅讓新設公司能以0元自選擁有自己的域名,及低成本建置國際品牌識別,中文域名更能讓以在地化為優先的新設公司、新創團隊或是擁有創意諧音名稱的店家,直接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中文作為數位門牌。

「我們希望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跨出第一步,養成擁有自己數位門牌的習慣,無論是用來建品牌、做轉址,或先作為防禦性註冊,都可以開始累積數位資產。」余若凡表示。今年TWNIC方案不僅延長了申請對象的年限,也在免費之餘特別簡化申請流程,讓新創團隊輕鬆完成。余若凡說,企業只要備妥公司或商號設立證明,線上填寫資料、選好想要的域名並上傳文件,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即可生效。

「我們希望讓這件事情的流程簡化到創業家們用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余若凡笑說。不僅如此,TWNIC 也希望讓這項服務的效益極大化,不只是積極推動域名的申請,更同步規劃了後續的配套措施。申請完成後,企業可以透過「轉址教學」將域名直接連結至現有的社群媒體等平台,不需額外調整營運模式,就能立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門牌;同時,TWNIC也提供大型雲服務供應商的免費空間作為範例,提供清楚的「架站」教學,協助企業快速打造基本網站。這樣的設計,讓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僅能輕鬆取得域名,還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家園,為品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位門牌」出發,為新創奠下品牌與信任的起跑線

對於許多初創企業而言,品牌的第一張名片,可能不是實體名片,而是域名名稱。余若凡強調,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條件。

「我們希望 52168 能成為新創的堅強後盾,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數位化的道路上打好地基。當企業開始累積數位資產,品牌信任也會逐步建立,整體產業生態才能變得更安全、更有韌性。」余若凡說。透過52168方案,TWNIC 不僅提供免費資源,更試圖翻轉企業對「數位門牌」的認知。對於正處於創業起跑線上的新創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值得立即行動的關鍵步驟。

請上「52168 Go! 新設立公司/商號免費域名註冊」活動網站 https://52168.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