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一定要買下我們!」Appier併購日本AI新創Emin的背後故事
「請一定要買下我們!」Appier併購日本AI新創Emin的背後故事

繼2018年收購印度新創QGraph後,Appier(沛星互動科技)又再次出手,以現金收購日本AI新創Emotion Intelligence(以下簡稱Emin)。不過,具體的收購金額則沒有向外透露。

同時,Appier宣布推出AiDeal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協助電商業者掌握消費者行為軌跡與真實的購買意向,進一步提升轉換率。

在消息發布的前一天,《數位時代》前進Appier辦公室,分別訪問Emin的執行長太田麻未與Appier創辦人游直翰,談談這起少見的由台灣新創收購日本新創的案例。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游直翰:「如果1+1>2,我就去邀請他們加入Appier」

2011年成立於東京的Emin,專注於電子商務的轉換率提升,其電子商務解決方案ZenClerk在加入Appier後正式更名為AiDeal。

AiDeal是透過人工智慧與滑鼠游標追蹤技術,來分析消費者在網頁上的即時行為動態進行篩選。將消費者分為「即將購買」、「猶豫不定」以及「只逛不買」三個階段,再針對「猶豫不定」的消費者推送限時優惠折價卷,藉此提升轉換率。

太田麻未表示,AiDeal共有200多個參數來判定消費者的狀態。舉例來說,如果消費者快速捲動略過商品,購買的可能性就不高;但若捲動頁面後又多次回到某個特定產品,就會被歸類為「猶豫不定」的潛力消費者。Emin在日本擁有超過800個客戶,使用AiDeal後能夠提升雙百分點的轉換率。

對Appier來說,Emin既有相似之處,都是靠AI來解決企業的問題;也有互補之處,能夠補足Appier目前產品線的不足。談起Emin,游直翰也相當直接:「 老實說,Appier也可以自己開發 (同樣的技術)。」不過他接著說:「但是學一家公司、做一樣的事情只是表皮,更重要的營運與解決問題累積下來的vision與經驗,這都是看不到的軟實力。」

除此之外,游直翰點出了他相當欣賞Emin的兩個重點:「簡單、有效率。」他強調簡單並不是指技術、演算法簡單,而是概念夠直觀,讓客戶能夠直接有感,且解決的方式與回報相當有效率。「Emin在解決的是所有電商都會遇到的問題,預測購買與否、進行有效率的轉換,對電商來說是很大的貢獻。」游直翰說。

收購Emin是否會加速Appier在日本上市的速度?游直翰沒什麼猶豫地說:「 上市或資本市場,對現在的Appier來說是比較其次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把產品、服務做好。」

他強調收購Emin當然對於日本市場的發展與影響力有些綜效,但是整起收購案與Emin所處的國家沒有關係,如果今天Emin是台灣公司,Appier一樣會很有興趣。

「我的想法很簡單,如果1+1>2,我就去邀請他們加入Appier。」游直翰說。(亞太17家最強新創出爐,Appier 台灣唯一上榜

進軍國際市場,Emin加入Appier有兩原因

對Emin來說,加入Appier,瞄準的是更遠大的目標:前進全球市場。

太田麻未認為加入Appier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Emin與Appier的產品具有互補性,合作能增加競爭力;二是Emin一直在考慮拓展全球市場,不過考量到人力與資源的調度,短時間內難以達成目標,加入Appier成為了捷徑。

目前Appier在亞洲14個城市設有據點,包含東京、大阪、雅加達,最遠則至印度的孟買、新德里。

除了實際上的海外據點,太田麻未也在Appier中看見了進軍全球的潛力,她以語言來舉例:「日本新創也想打國際市場,但會有語言上的障礙,與Appier接觸後,幾乎每個人都會說英文,也有不少人會說日文。」在太田麻未眼中,Appier已為前進全球市場做好了準備。

問起太田麻未對於游直翰的印象,畢竟太田麻未是Emin執行長,加入Appier後等同於降了一階,能讓她同意被收購,游直翰應該有些讓她印象深刻之處。太田麻未表示,游直翰的「反差」讓她留下了好印象,「他是一個很powerful的經營者,也有很強的交涉力;但是跟員工討論決策、產品方向時又很扁平,respect。」

針對本次的收購案,太田麻未補充道:「當然併購過程中是辛苦的,但是接觸大量的Appier員工,甚至是一起去見客戶後,發現溝通比想像中順利。」她笑著繼續說,「我甚至直接跟直翰說,『請你一定要買下我們公司』。」

責任編輯:陳映璇

關鍵字: #Appier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長期觀察臺灣新創生態,推動國內Meet創業小聚、AAMA搖籃計畫的巨思文化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她指出新創若要跨越成長瓶頸,必須穩固「品牌、信任、資本」三大支點,並形成動態的正向循環。

特別是今年迎來臺灣證券交易所「創新板」2.0新局,新創更應該善用資源,藉由透明化治理贏得市場信任,同時借助資本平台放大品牌能量,鍛鍊好企業體質後進軍國際市場。上市,從未是終點,而是企業累積第二成長曲線的底蘊,更是企業實踐社會責任、進入永續成長的起點。

從品牌認知到信任資本:新創企業的成長三支點

新創從零到一的過程,通常會經歷哪些關鍵的成長階段?陳素蘭直言,「新創是社會上的新面孔,必須要先被看見有知名度(Awareness),接著才能被市場認可(Acceptance),最終進而累積深厚的品牌信任感(Trust),這是一條每家新創企業的必經之路。」

不論是經營B2C或B2B市場,品牌信任感的建立,不能只依賴短期預算所帶來的瞬間行銷曝光。陳素蘭建議,新創進入市場前先清楚定位自身的獨特價值,持續落實言行合一的經營策略,向消費者與商業夥伴展現長期的價值承諾。換言之,品牌與信任的塑造並非一蹴可幾,背後往往需要資本的挹注支持。

由此觀之,新創要走得踏實、奠基穩固基礎,陳素蘭認為需要三個關鍵支點「品牌力、信任力、資本力」的構成,而且這三個支點環環相扣、彼此影響。陳素蘭解釋:「品牌力帶動信任力,信任力吸引資本力,然後再運用資本的投入,讓企業能持續深化技術研發與強化市場行銷;同時,也能推動組織管理優化,提升整體營運效率與品牌競爭力,三者之間形成正向循環,正是企業穩健成長、立足市場的關鍵。」

創新板2.0升級啟動,為新創點燃成長引擎之火

數位時代X臺灣證券交易所
圖/ 數位時代

相較於國際市場的創業環境,這三個支點之中,臺灣新創過去大多較忽略的,是善用「資本市場」以作為加速成長力道的槓桿資源。因為許多創業者花更多心力在技術打磨、產品開發,但當要拓展更大的營收版圖時,才赫然發現,資本市場的力量不可或缺。

正因如此,臺灣證券交易所推動的「創新板2.0」升級,即是賦能新創,強化品牌信任與營運體質的關鍵轉捩點。陳素蘭指出,觀察創新板2.0做了一系列革新,包含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提供新創多階段上市輔導機制,以及上市後加強品牌曝光、媒合投資人互動等措施,藉此讓更多具潛力的新創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也協助企業在募資、品牌信任與市場能見度更上層樓。

陳素蘭舉兩個登上創新板最有印象的企業,其一是首家進入創新板的錼創科技,一路看著他們透過資本市場的公開透明與品牌強化,不僅打開市場知名度,甚至受惠創新板2.0新制,股票流動性的提升,反映市場對其價值的信心,也進一步吸引更多國際訂單。另一家來自AAMA計畫第二期學員的Gogolook,在創新板的助力下穩健營運體質,近年有更多消費者認識他們的資安解決方案,甚至Gogolook順利進軍歐洲完成策略併購,並進一步擴大全球市場佈局。

從這兩個案例當中,陳素蘭提到:「創新板2.0的存在意義,不是單純協助新創企業掛牌上市而已,更是為企業打開信任之門、提升品牌能見度與資本能量的成長引擎。」加上證交所提供系統化、階段式的支持輔導機制,越來越多新創得以從市場的新面孔,蛻變成有競爭力與市場信任的長青企業。

立足臺灣,邁向全球:上市是新創永續經營的起點

面對全球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臺灣新創在立足本土市場後,下一階段將放眼國際商機。這時候,資本市場的支持,亦是新創邁向國際的重要推手。陳素蘭提到,她觀察創新板效法那斯達克(NASDAQ),是支持創新的首選籌資平台,幫助尚未獲利但有商業模式潛力的企業,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關鍵資金。而且有創新板的背書,臺灣新創在進入海外市場的時候,對品牌信任更是加分元素。

陳素蘭就觀察到,證交所協助新創拓展海外市場時,持續投入資源並展現高度支持。她指出,「近期證交所與KPMG一起成立『東南亞創新資本平台』,就是扮演鏈結臺灣與東南亞創新生態系的橋樑,幫助更多新創在東協市場進行業務拓展、資金媒合與合作交流。」

不過陳素蘭也強調,新創在跨足國際市場時,更需要「負責任地」使用資本市場的資金。「對資本的負責態度,就是願意把自身的經營承諾、財務表現公開在陽光底下,接受各界的檢驗,不僅有助於建立企業的良好形象,更能贏得國際投資者與合作夥伴的信任,」她補充道。

因此,上市進入創新板,對新創企業而言,絕非是成功的終點,更是邁向國際化及永續經營的新起點。借助證交所創新板2.0的支持,相信有更多臺灣新創企業在資本市場穩健成長,持續深化「三大支點」實力,穩健立足在地、勇於挺進國際,展現臺灣新創追求永續發展與國際競爭力的堅實動能。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