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每期都要受封面故事進度煎熬的編輯部主管,我頓時放下不少心;因為,我知道,只要工作者的熱情被燃起,那問題就不大了。
**工作第一考量,要能結合興趣
**作為一個管理者,如何激發夥伴的工作熱情,永遠是職場上至關重要的任務,也是一項極大、極難的挑戰。儘管,市面上有為數眾多的管理書籍,教導管理者如何激發員工士氣;但工作這麼多年,總覺得鼓勵、獎賞都是些治標不治本的「糖衣政策」。不是工作者能力成長很慢,難以吻合組織立即的需求;就是表現良好的工作者,突然以「志趣不合」遞出辭呈,重新規劃他(她)們的人生方向去了。
特別是,這幾年隨著六、七年級生進入職場,並逐步成為企業的骨幹工作者,職場管理已經出現全新的變貌。新的工作者(尤其是知識工作者)已不再像他(她)們的父兄輩(母姐輩),那麼在意經濟收入的穩定和職位升遷的榮光了;「合不合興趣?」「能不能展現自我?」可能才是他(她)們選擇工作的首要考量。
面對台灣職場全新的變貌,管理者若僅單純以「草莓族不抗壓」來應對,那恐怕永遠難以擺脫現代管理的魔咒。事實上,台灣新工作族群的工作觀,未來勢必展現十分可觀的成就;畢竟,為興趣、為體現自我的熱情工作者,所展現出來的爆發力,絕對不是為收入和為升遷的工作者可以比擬的。
**自己喜歡的事,就能做得傑出
**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最近說,現代企業應該把(知識)工作者當義工,在理論上是十分有創見的。但實務上,Nike四十年來締造的經營奇蹟,事實上,早已為現代企業和員工,樹立了一個雙贏的典範。
1963年,Nike老闆菲爾.耐特(Phil Knight)開著小貨車四處兜售跑步鞋,並敢於在危機中砸大錢的豪氣,在在顯露出運動家的鬥志。一直以來,Nike員工自老闆以降,不是出身運動員,就是熱愛運動者,這使得Nike的企業文化渾然天成,不需另行教育、激勵,員工自會展現無比的工作熱忱。順著這樣的企業文化,對球賽全心投注、求勝若渴的喬丹,自然也是Nike最佳的代言人。這樣一個熱情洋溢的夢幻團隊,當然在商場上無堅不摧。
創業是一個不斷克服挫折的過程,成敗的關鍵不在於對市場的敏感度,更重要的還是源源不絕的鬥志。創業如此,工作也是如此;做自己擅長的事,只會表現稱職;做自己喜歡的事,才能傑出。年輕的心,Just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