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領養不到2成!印尼工程師用一款App,拯救上千棄養毛小孩
成功領養不到2成!印尼工程師用一款App,拯救上千棄養毛小孩

住在印尼的克莉絲汀娜(Christina Dwi Kusumaningtyas)因不斷聽到狗的吠叫與哀號聲而煩惱不已。

於是她終於下定決心付出行動,從虐待者的主人那救出了兩隻幼犬,並命名為Nada和Angel,不過21歲的克莉絲汀娜,還只是一位大學生,而她已經擁有5隻狗了,所以她不得不為這兩隻幼犬找新的主人。

然而,克莉絲汀娜問了周遭親朋好友,卻沒有人能夠收養這兩隻幼犬,印尼的動物收容所Animal Friends Jogja (AFJ)也因為無法容納更多的動物,而婉拒收留這兩隻狗狗。但動物收容所AFJ建議克莉絲汀娜嘗試用媒合平台「Adopsi」——一款由AFJ長期志願者開發的App,來為兩隻幼犬找適合的領養人。

「在Adopsi註冊、上傳有關Nada和Angel的照片和資料後,我的手機就被有興趣的領養者訊息給淹沒了。這些潛在的領養者透過WhatsApp和Adopsi自身的訊息系統與我聯繫。之後,我成功地為Nada和Angel找到兩位領養人。」克莉絲汀娜表示。

幕後的發起者是一位31歲印尼工程師

現年31歲的軟體工程師巴比·費南多(Bobby Fernando),擁有一間軟體公司,而Adopsi就是一款誕生於公司內培訓課程中的App。

講師教導巴比的員工如何開發Android的手機應用程式,並要求他們開發一款App作為練習作業。從2011年以來我就長期擔任AFJ的志工,從那時我就一直建議應該要開發一款App來媒合被棄養動物和領養人。

巴比說:「老實說,最初我對Adopsi的期待並不高。」但令人意外的是,使用者對App的迴響熱烈,應證了在印尼Adopsi是有市場潛力的。棄養動物的問題十分普遍,但在Adopsi出現以前,並沒有任何途徑可以提供給那些想要領養動物的人有效的資訊。

自從App在Google Play上首次亮相以來,Adopsi在印尼已媒合成功數百個案件,目前還有600個案子正在進行中,「我們希望將人們與動物串聯起來,並為動物提供第二次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再次擁有家庭,並能夠被愛。我們同時也希望促進更多的動物的收養,並勸阻人們再購買新寵物。」

Adopsi2.png
圖/ Google play

靠一款說明身世的App,工程師替流浪動物找新家

在Adopsi上,使用者可以在他們居住的省內搜尋待收養的貓和狗,除了查看動物的照片外,也可以了解病史(如果當前的照顧者有提供的話),並檢查已接種疫苗或消毒等資訊。通常這些資料會伴隨著一段令人心碎的故事,關於如何將它們救出來或為什麼會淪落到要被收養的情形等。

Adopsi目前正在與Yogyakarta、Jakarta和West Java的三家動物收容所合作,並計劃讓更多的動物收容所和動物權利組織參與。對於AFJ來說,Adopsi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加快了原本緩慢而艱鉅的收養過程。但巴比也提到:「有許多組織表達其興趣,但他們感到遺憾的是,目前沒有人力將照片和資訊上傳到App,並與潛在領養者進行交流。」

去年接納超過200隻流浪動物,卻只有32隻找到新家

AFJ必須搶救、照顧的流量動物數量,遠遠超過了被收養的數量,這代表印尼棄養問題的真實嚴重性。AFJ的Saras提供實際的數據,去年全年只有32隻動物找到了新家,相比之下,每年卻收到200到300隻動物,其中佔很大一部分是貓。

每天我們都會收到約20封電子郵件,這些郵件來自人們通報他們發現的流浪貓狗,或者是決定不再收養寵物的主人,當然也有透過WhatsApp和其他社交媒體發送來的訊息。但是AFJ必須做出選擇,因為沒有那麼多空間和資源來接納所有動物,目前只收養最嚴重需要醫療照顧,或受虐待流浪動物。

Adopsi未來擴張的發展計劃

自Adopsi上線以來的4年裡,已擁有19,000個註冊使用者、1,200隻待領養動物,同時也贏得了許多獎項,例如2016年亞洲科技展上的前五名新創公司,以及當年在財政部展覽中被評選為評委最愛APP。「Adopsi的成功遠遠超出我們的期望, 除了社交媒體和口耳相傳外,我們在沒有進行任何行銷下,就達到這個成就。」巴比說道。

但是,另一方面,Adopsi自身也面臨著吃重的人力和財務成本的挑戰。

針對未來的計劃,巴比希望重建這款APP,並擴增在iOS系統上使用,增加新功能,例如在使用者自己的社交媒體帳號上分享動物的資料,並與潛在的領養者能夠直接約見面討論。

另一個未來開發的重點功能是,使用戶能夠搜尋附近的待領養動物,就像人們在乘車服務中(grab)找到駕駛一樣,地理定位功能將允許世界各地的用戶開始使用Adopsi,一旦獲得所需的投資,Adopsi將會把服務擴展到其他周遭的國家。

責任編輯:蕭閔云

資料來源:Channel news asiaAsia one

關鍵字: #app #工程師文化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