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造鞋卡關、結束兩間機器人工廠,Adidas升級工業4.0遇到什麼阻礙?
智慧造鞋卡關、結束兩間機器人工廠,Adidas升級工業4.0遇到什麼阻礙?
2019.11.14 | 策略

Adidas近日宣佈最遲從2020年4月起,將關閉位在美國與德國的兩間智慧工廠「Speedfactory」。這間國際運動品牌敗退的消息,與3年前浩浩蕩蕩揮軍工業4.0的情景,形成鮮明對比。

官方新聞稿中,Adidas以「將在亞洲佈署Speedfactory技術」為題,在文內闡述了關閉美國與德國工廠的資訊。Adidas的一言一語中,似乎能讓人感受到他們對智慧製造的執著與頑強。

自動化代替人力需求,工廠直接落腳主要市場

Speedfactory是一項反傳統鞋業製造模式的顛覆性計畫。生產球鞋是種勞力密集的產業,工廠地點往往設在人力成本低廉的中國、越南等亞洲地區,再將成品運往全世界。

adidas Originals Chicago_愛迪達_旗艦店_芝加哥_3.jpg
Adidas高達90%的球鞋,是在中國、越南等亞洲地區生產,再運送分銷至世界各地。

但這種生產模式,並不能很好地滿足體育用品領域瞬息萬變的需求。因此Speedfactory選擇設在歐洲、美洲等人力雖不便宜,但鄰近Adidas主要市場的地區。

由於地理位置接近,Adidas期望以小規模、迅速有彈性的生產,實現類似「零庫存」的管理模式,並藉由自動化技術消弭人力支出。Adidas分別於2016、2017年在德國、美國建立了兩間Speedfactory。

根據《TechCrunch》報導,去年Adidas行銷長接受採訪時表示,該品牌大部分產品都是在亞洲製造,再透過船或飛機運送。而Speedfactory的誕生便是為了改變這樣的情形,他們可以選擇在一座大城市旁建造微型工廠,而非倉儲中心。

成本高昂、技術門檻難跨過……Adidas終回中國、越南懷抱

1年過去,顯然要達成這樣的理想並不容易,Adidas方面表示,因為90%的產品都是在亞洲製造,這邊有著成熟的供應商與專業知識,將Speedfactory技術運用在此處更有意義。

外媒《Quartz》指出,Adidas沒有透露過去建造及營運Speedfactorys的成本多寡,僅說這些費用包括在研發支出之中,而近年的研發支出比2015、2016年時多上許多,顯見興建與維持智慧工廠的高昂成本。

Adidas在營運Speedfactory智慧工廠時,面臨的最大阻礙是生產技術的限制。雖然該工廠可以製造布料類型的鞋面與中底,卻無法生產皮製鞋面與橡膠鞋底,意謂著不少Adidas熱門鞋款都不能透過Speedfactory製造。

adidas Speedfactory
由於技術限制,Speedfactory無法生產以皮為鞋面材料的鞋款。
圖/ Adidas

2017年時,Adidas製造部門高管Ulrich Steindorf表示,這是一種截然不同的生產方式,他們還沒有找到解決辦法。事實上,他們不是沒有解決辦法,而是沒有可持續性的解決辦法,為每一種新造型的球鞋添購機器不太現實。

《TechCrunch》則提到,由於機器人技術使用上的高門檻,要重新配置、調整項目有一定難度,這些設備實際上很難像Adidas所預期,靈活有彈性地進行生產。

雖然與過去相比,機器人技術已有長足的進步,若從成本面上考量,訓練人類員工學會不同的工具、生產流程或許簡單得多。

根據Adidas的聲明,關閉兩間智慧工廠後,預計將會有160名員工遭到裁員,而技術將轉移至中國、越南的廠房使用。也就是說,雖然工廠關閉,Adidas並不打算放棄這項技術,仍將繼續磨練砥礪,並探索球鞋外的應用可能性。

Adidas表示,未來他們仍將維持與Speedfactory營運商Oechsler的合作,致力於開發造鞋技術。Adidas對於生產技術的革新相當積極,過去他們也曾與新創Carbon合作,打造3D列印球鞋。

資料來源:TechCrunchQuartzAdidas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