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打入科索沃的民間外交家,出征第2個國度!她為何說越南人與台灣的心理距離「不太近」
成功打入科索沃的民間外交家,出征第2個國度!她為何說越南人與台灣的心理距離「不太近」
2019.12.23 | 人物

「不要搭,那是假的計程車。真的計程車車身上會有標示,而且司機會乖乖坐在車裡。那些會跑過來要你上車的都是假的。」2018年夏天,我降落科索沃機場,前來接機的郭家佑教會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要搭到假計程車。

郭家佑是誰?

這位身形高䠷,甚至可說有點過瘦的女子,2017年時拿著自己的積蓄、孤身跑到遙遠的科索沃,在當地執行「數位外交」的工作,因而在台、科兩國的媒體上竄紅。初次見面時難以想像,她如何憑一己之力,在這個陌生小國開發人脈,一路到受邀上電視採訪。但當我在計程車上,聽見她與亂喊價的司機據理力爭時,大概就能夠理解了。這是一個適應力極高、有不服輸性格的人。

她選了一條沒人走過的小徑。沒有頭銜的她使媒體不知該如何稱呼,索性就叫她「台灣女孩」。

對郭家佑來說, 「數位外交」是一種實踐公民外交的方式,透過社群媒體上的倡議活動,為不同國家搭起友誼的橋樑。 在旅居科索沃的1年間,她為這個獨立建國剛滿10年的年輕國度辦了一場「未來展」,引介數個台灣團隊一同參與策畫,當作台灣年輕世代獻給科索沃的一份禮物,吸引科索沃官方派人觀展、紛紛讚嘆她驚人的執行力。

郭家佑
郭家佑受科索沃當地媒體邀約上電視講述她的數位外交計畫。
圖/ 郭家佑提供

此外,如台灣在國際上的受限地位一般,網路上的科索沃沒有自己的國家網域,郭家佑也積極地為他們爭取「.ks」的網域名稱,並受到當地媒體的矚目。科索沃人訝異,這樣的倡議行動,竟是由一個台灣人來開出第一槍。該國網域的相關法案,也因此在2019年出現於科索沃的國會議程內。

從巴爾幹到東南亞

一年後我們再度相遇,台灣女孩蛻變成了台灣數位外交協會理事長,並再次前往另一個國度——越南。這次,她以台灣的世界級醫療專業為切點,將正確的醫療資訊帶到越南的社群網絡,嘗試從線上進到線下。她也在胡志明市開設「Taiwan Corner」公民外交咖啡館,透過實體空間讓台灣和越南交朋友。

作為新南向政策的重點國家,越南與台灣的距離,雖然比科索沃要近得太多,但越南人對台灣的心理距離卻說不上近。郭家佑表示,越南人對台灣好一點的印象,就是就是將近20年前的《流星花園》,以及風靡全球的珍珠奶茶。其餘的聯想,則說不上正面。

郭家佑發現,越南爸媽不希望女兒交台灣男友, 因為他們覺得台灣男生會打越南老婆 。而提到台灣時,他們也常聯想到——過去某台廠造成當地環境污染的爭議事件。許多人甚至以為,去台灣上網,也要VPN(虛擬私有網路)。

要讓台灣、越南開始做朋友,這樣的刻板印象需要被翻轉。郭家佑和數位外交協會的夥伴著手調查越南的社群網路使用習慣,他們很快就發現了一件事: 線上問病在越南是一個風潮 。許多疾病都在Facebook上有專屬的社團,其中也有許多醫生來指點迷津。

郭家佑
醫療是台灣的專業,我們就想,越南如果有醫療知識上的需求,那由台灣人來做醫療知識懶人包,邀請越南跟台灣的醫生一起拍網路節目、上傳Facebook,會不會是一個需求?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原本只有一個越南朋友的郭家佑,開始透過Facebook請朋友介紹越南人給她認識,認識了一個,再請他推薦另一個越南人,單次最高紀錄達上百個聊天視窗不斷跳出通知。

這上百個越南網友中,大約有20位願意出來跟她碰面,她便利用和長庚醫院義診團造訪越南的機會,當面請教越南的醫療文化,以及社群使用習慣的問題,藉此確認自己想法的可行性。確定值得一試後,她讓留在台北的團隊繼續接洽在台越南人,自己則行李一拖,成了胡志明市的新住民,親自去打頭陣。

「我根本沒想過自己會做醫療的題目。我超怕血的,」郭家佑笑說。目前他們在越南已成立粉絲專頁——專門提供醫療資訊的懶人包,同時,資策會也贊助了一個攝影棚,讓他們請到位在台灣的越南醫生開拍影片,並與台灣醫療教育團隊「好棒棒」合作,第一集於上周正式上線。

郭家佑強調,政府在推的新南向政策一般是做2B,透過捐助設備、器材,或者和當地醫院合作邀請醫生來台參加研習等來開拓雙方關係。而他們可以補足2C的部分,透過社群媒體去接觸一般越南大眾,成本低,宣傳的效力則更強,也可以增強大眾對台灣的印象。

郭家佑
你知道台北醫學院其實有將近50位越南醫生嗎?他們來台灣唸書,想回饋越南社會卻不知道怎麼做。我們一去聯繫,他們一口答應要來拍節目。能把正確醫療資訊傳遞回家鄉,他們都很開心。

眾多夥伴共創「台越友好」,新計畫一個個冒出來

一開始著手推動台越之間的數位外交,郭家佑很快就發現自己並不孤單。由東南亞新移民組成的南洋台灣姊妹會找上了她,希望郭家佑可以協助他們,把一群在台灣的越南媽媽,與台灣設計團隊共同製作的桌遊《波濤中的越南》也帶到越南。

郭家佑驚奇地發現,許多越南人對此感到新鮮,不少當地人表示「從沒聽過以越南為主題的桌遊」。也因此,她希望透過這款台越合作的桌遊來創造社群話題,塑造「台灣協助越南文化推廣各地」的形象。

另一個合作案例,則是同樣努力推廣台越關係、在台攻讀博士的越南學生杜海勇,創辦了越南最大的台灣留學資訊管道Taiwan Diary。他和郭家佑可說是一拍即合,決定把Taiwan Diary在胡志明市承租的一個實體空間,打造成可以推廣台灣文化的「Taiwan Corner」公民外交咖啡廳,是結合飲品、中文教室、展覽活動及留學諮詢等服務及體驗的複合式空間,讓軟實力的數位外交,能從線上走到線下。

郭家佑 公民外交咖啡館
郭家佑和越南民間組織Taiwan Diary合作,打造「Taiwan Corner」公民外交咖啡廳。
圖/ 郭家佑提供

今年11月,郭家佑飛回台灣,在立法委員余宛如的協助下,召開Taiwan Corner線上群眾募資計畫的記者會。余宛如讚賞她的行動力,認為郭家佑透過網路社群增進外交關係的做法,給了許多人啟發。她說,許多駐外館處的Facebook貼文風格變得活潑,郭家佑的成功經驗是背後的靈感來源之一。

想要推廣台越民間關係的人,不管在台灣還是越南都很多。郭家佑提供了一個平台,將這些人脈一個個串連起來,希望能給予更多人發揮的空間。現在,她頻繁往返台越兩地參加各式活動,「我簡直把飛機當成公車在搭了,」她苦笑。

但這一切也是必要的,她說, 在新的國家做數位外交,不可能只找一個切點來做專案,不然一旦失敗,就沒有後路了。 她必須多線並行,分散風險。

以好奇心為基礎,打造具同理心的「國際觀」

與郭家佑對話,很難不去注意到,她對各類人事物所抱持的那份強烈好奇心。她熱愛與人交流,就連住家樓下7-11的店員都是聊天對象。「我喜歡和各式各樣的人聊天。」彷彿每一次的交談,她都有辦法從中挖掘到珍寶。

郭家佑
「很多人說國際觀很重要,但到底什麼叫國際觀? 其實,國際觀並不需要一個高大上的樣貌,而是你能否建立對其他國家的感覺和想像。 」

而那樣的好奇延伸到國家層面時,對郭家佑來說,就成了所謂「國際觀」的雛形。當初去科索沃前,她會透過當地人拍的YouTube影片來了解在地生活,看他們的Facebook粉絲專頁排行以觀察人們的喜好與文化。

「我就發現,當地有一個非常紅的婦產科醫生。為什麼?因為當地人普遍喜歡生小孩。一般人、甚至政治人物,都會把家族照放成大頭貼,你就可以知道他們是一個重視家庭傳統的國度。」郭家佑說,「透過這些觀察,把資訊內化成你對這個地方的感覺。當你愈能想像別的地方的生活時,你就是一個有國際觀的人。」而這一切,正是奠基於對世界的好奇心。

點亮數位外交,讓世界看見台灣

從巴爾幹到中南半島,郭家佑嘴裡的語言,從阿爾巴尼亞語切換到越南話。定居半年下來,她發覺自己慢慢融入當地了。她笑說,自己終於可以理直氣壯地過馬路了,也開始自在地聊起當地的話題。

過去半年來,她總是把上一個越南人和她說的話,拿去講給下一個越南人聽。土法煉鋼的做法,使她總算開始接地氣——但那還不夠,要成為台越之間的橋樑,她還得要生出根來,才能抓牢土地。

「科索沃是一個小國家,我從LinkedIn上都能聯繫到他們的外交部長;在那才待了半年,就有媒體來邀請我上電視受訪。越南人口快1億,要做出成效需要更多時間,」郭家佑說。但和科索沃那次不一樣的是,數位外交協會內多了9位夥伴與她一起打拼。

這也是郭家佑最想做的一件事:培育更多的人才。「我們發展出『快速在異國拓廣人脈網絡』的能力,而我希望能把它傳遞下去,讓更多人也有去國外做數位外交專案的能力。」現在,郭家佑時常飛回台灣,為的就是親自帶領工作坊,教導大家如何設身處地,去思考別人的痛點,並思考台灣有什麼可以協助的方式。

郭家佑
郭家佑時常飛回台灣,親自帶領數位外交的工作坊。
圖/ 郭家佑提供

傳統外交的空間遭限縮;數位外交則透過網路的無遠弗屆,找到了一個軟性的突圍方式。 「台灣有優勢。因為中國用的是微博,網路也有防火牆,他們透過社群媒體跟世界交流的速度,就不會比台灣來得快,」

隨著組織擴大,郭家佑也期望在2020年,她有辦法把越南的工作交給同事,自己再前往下一個國家。至於會是哪裡呢?她說,應該還是在東南亞。畢竟,隨著中美貿易戰的延燒,東南亞成了風險趨避的地區。是時候該讓他們從《流星花園》畢業了——她要帶著大家,去體驗更多台灣的友善和熱情。(Flickr快玩完了!揭老牌相簿平台14年血淚史

責任編輯:林美欣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每年在台灣約有超過8萬家新設公司商號的誕生,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內部統計數據顯示,真正完成網站架設、踏上數位轉型起點的新設立公司卻不到一成。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或微型企業,雖然正式登記成立,卻仍缺乏最基本的「數位門牌」,也就是企業的專屬域名名稱。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這看似是台灣新創團隊在數位轉型上的一個缺口,實際上卻是關鍵成長與強化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域名其實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如果沒有自己的域名,基本上就還沒真正開始。」她強調,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上雲端或導入 IT 設備,更進一步的是「建立數位信任」;但眼下許多新創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

三大現實痛點突顯,域名是新創跨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關鍵

余若凡觀察,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未能及早佈局域名與數位資產,主要來自三個現實因素。首先是資金有限。對於初創立的新創團隊來說,創業初期事務繁雜、資金有限,許多團隊會優先把錢投入營運,對域名或網站架設常抱持「之後再說」的心態。其次,則是缺乏整體數位策略的構想。余若凡表示,許多新設企業或新創團隊少有在成立之初就規劃品牌的數位溝通路徑,更遑論導入數位品牌策略。

最後是對「數位信任」的認知不足。余若凡提到,許多企業直到品牌被仿冒、消費者受詐騙波及時,才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你等到有名氣後再來搶域名就太晚了。」她特別提醒。一旦品牌名稱被他人搶先註冊,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而看在余若凡的眼裏,域名對於新創企業其實有三重意義。第一,它是企業的「數位門牌」。清楚、好記的域名能讓消費者快速找到企業,也代表著品牌在網路上的官方身分。第二,它是品牌行銷的起點。她指出,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家,然後再去連結各種社群平台與通路。擁有域名,可以將社群經營、搜尋流量與品牌曝光整合在一起,累積成企業的長期數位資產。第三,它也是防禦性的工具。許多企業認為「不架網站就不需要域名」,但實際上,單純註冊域名就能防止他人搶註或利用相似網址詐騙,成本只要幾百元,卻能省下未來更多麻煩。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從「免費申請」到「快速架站」,52168為新創打造快速數位起步

為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補上這一塊關鍵拼圖,TWNIC 為歡慶25周年,今年特別規劃「52168 Go! 免費域名註冊方案」,更首度針對自112年起的新設公司與商號,加碼免費提供含「com.tw 或 .tw」及「.台灣」等兩筆域名的註冊。這不僅讓新設公司能以0元自選擁有自己的域名,及低成本建置國際品牌識別,中文域名更能讓以在地化為優先的新設公司、新創團隊或是擁有創意諧音名稱的店家,直接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中文作為數位門牌。

「我們希望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跨出第一步,養成擁有自己數位門牌的習慣,無論是用來建品牌、做轉址,或先作為防禦性註冊,都可以開始累積數位資產。」余若凡表示。今年TWNIC方案不僅延長了申請對象的年限,也在免費之餘特別簡化申請流程,讓新創團隊輕鬆完成。余若凡說,企業只要備妥公司或商號設立證明,線上填寫資料、選好想要的域名並上傳文件,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即可生效。

「我們希望讓這件事情的流程簡化到創業家們用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余若凡笑說。不僅如此,TWNIC 也希望讓這項服務的效益極大化,不只是積極推動域名的申請,更同步規劃了後續的配套措施。申請完成後,企業可以透過「轉址教學」將域名直接連結至現有的社群媒體等平台,不需額外調整營運模式,就能立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門牌;同時,TWNIC也提供大型雲服務供應商的免費空間作為範例,提供清楚的「架站」教學,協助企業快速打造基本網站。這樣的設計,讓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僅能輕鬆取得域名,還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家園,為品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位門牌」出發,為新創奠下品牌與信任的起跑線

對於許多初創企業而言,品牌的第一張名片,可能不是實體名片,而是域名名稱。余若凡強調,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條件。

「我們希望 52168 能成為新創的堅強後盾,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數位化的道路上打好地基。當企業開始累積數位資產,品牌信任也會逐步建立,整體產業生態才能變得更安全、更有韌性。」余若凡說。透過52168方案,TWNIC 不僅提供免費資源,更試圖翻轉企業對「數位門牌」的認知。對於正處於創業起跑線上的新創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值得立即行動的關鍵步驟。

請上「52168 Go! 新設立公司/商號免費域名註冊」活動網站 https://52168.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