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談談AI為什麼不會搶走人類的飯碗?
來談談AI為什麼不會搶走人類的飯碗?

「人工智慧(AI)對企業的影響力未來將與日俱增,因此所有的企業組織都必須落實AI以維持自身的競爭力。」

這是從一份《資料脈動:釋放人工智慧的潛能》的市場調查研究報告所得到的共識。該研究藉由訪問亞太地區重要市場中600名資深IT專業人員,包括新加坡、印度、南韓、中國、台灣與澳洲,並且橫跨多個產業,例如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資訊與通信科技)、零售商、製造業、建築業、房產業、金融服務業、物流業與教育等,探討企業中各部門採用及落實AI的準備程度。

而在這份報告中,有一項結果相當值得注意:

「74%的受訪者表示其企業組織已經至少在一個核心領域開始部署AI」。

(推薦閱讀:台塑導入AI拚轉型!120個專案展開中,喊出效益上看3億元

AI真的正在取代你我的工作嗎?

科技的進步對勞動力所產生的衝擊並非前所未聞,而長久以來,各界也一直在探討人類究竟會「被科技取代」抑或「受益於以人為本的AI」。

shutterstock_660540880_robot.jpg
人類的聰明程度或許不及網際網路,也無法像自動化機器那樣效率驚人,但是AI將提供有利的輔佐,讓我們能「更努力、更棒、更快、更強大」。
圖/ BigBlueStudio via shutterstock

我個人認為答案其實會介於兩者之間,有些工作在自動化與AI提升企業效率之後自然會消失。

根據OECD的研究顯示,每七個工作中就有一個很可能會被自動化科技所取代;另外,有32%的工作會因為AI與自動化的快速發展,而產生不可小覷的轉變。這份研究也強調,

科技或許會取代某些工作,但同時也能夠創造出新的職缺,並和既有的工作相輔相成。

舉例來說,ATM的出現就讓銀行出納人員的技能有所提升,從過往單純地處理例行性的業務,轉而從事更具生產力的工作。(推薦閱讀:AI人才需求成長74%!LinkedIn公布15大新興工作,你需培養哪些技能?

事實上,匯豐銀行(HSBC)在《人類優勢:人才勢力》(Human Advantage: The Power of People)報告中也提到,

自動化技術的提升不但沒有降低職場上人類特有技能的價值,反而使深刻的人際互動更顯珍貴。

以銀行業來說,隨著AI愈趨商業化,人類獨有的技能將會越來越有價值,且會成為成就一家「好公司」或「偉大公司」的區別。

耳機裡傳來的聲音

美國製片人、劇作家與電影導演詹姆士.L.布魯克斯(James L Brooks)在1987年推出了一部叫作 《收播新聞》(Broadcast News)的電影,以諷刺手法呈現電視新聞產業當時的現況,其實快節奏的電視新聞業至今仍持續反映我們所處的世界。

電影中有一幕場景,描述新星主播湯姆(Tom Grunick)。湯姆對於新聞工作的天分以及學識,其實都遠不及執行製作人珍(Jane Craig)或同事亞倫(Aaron Altman)。於是珍透過湯姆的耳機提示他該問些什麼問題、提供各種資訊,進而幫助他成功完成那場新聞首播。

電影的這一幕呈現了未來數位化世界的樣貌。人類的聰明程度或許不及網際網路,也無法像自動化機器那樣效率驚人,但是AI將提供有利的輔佐,讓我們能「更努力、更棒、更快、更強大」,就像法國電音雙人組傻瓜龐克(Daft Punk)的歌《Harder,Better,Faster,Stronger》唱的那樣。

而同樣的,就業市場在過去十年間產生了一些變化,但某些方面卻依然維持不變。科技的日新月異加上創新不斷,確實增加了對新技能、知識和工作經驗的需求,可是在招聘員工時,我發現自己仍然在尋找同樣的特質與軟實力。

關鍵在於同樣的特質與持續學習

請別誤會,我並不是說大家應該原地踏步。能與人良好互動、擁有高EQ和前瞻視野等特質,與培養新技能及學習敏捷力(learning agility)並非互斥關係。

而後者在數位化的時代尤其重要。管理諮詢公司Korn Ferry就特別強調了「學習敏捷力」對個人成功的重要性。它指的是「個人在作出決定前,擁有快速研究新問題的能力與熱情,並運用自己的學習經驗來加深理解」。

學習敏捷力佳的人一般會持續培養新技能、從經驗中成長,並能在不同的環境中表現優異。而Korn Ferry的研究更發現,對於企業組織而言,擁有較多學習敏捷力佳的主管,其公司利潤也會比同業高出25%。

這個原則同樣也適用於我們對AI的討論。如果AI真的會搶走人類的工作,那麼我們更應該在保有這些可貴特質的同時,努力向前邁進。

無論是個人或企業組織,只要能充分了解到「科技的存在始終是為了助人類一臂之力」以及「持續學習是善用科技的關鍵」這兩件事,那麼未來當我們與AI共事時,應該就能少一些悲觀的反烏托邦色彩,轉而看見無窮的契機。

責任編輯: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