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當就業市場渴望更多的AI人才,就為那些非理科出身的求職者更多的機會。而《2030轉職地圖》的作者,擔任國際獵頭的蘇盈如,就以一個「主播成為自動化主管」的案例,闡述比起背景更加重要的「態度」。
未來十年,AI相關工作成為主流,然而這讓非理科出身的人感到望塵莫及,沒有理科背景卻要轉換到AI領域的確非常困難。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在市場需求大的壓力下,雇主面臨人才短缺的困境,也會採取應變對策,選用非相關背景但有可塑性的人才。
日本許多企業便打破傳統,錄用文科畢業、沒有理工背景的人選,透過教育訓練與線上課程開發AI領域人才。為什麼?
第一, 理科人才不足;第二, 純理科人才不見得懂得結合專業技術和社交能力去第一線與客戶溝通、銷售 。本篇故事主角烏咪(化名)便從新聞工作者、公關行銷,一路跨界進入AI供應鏈領域。
電視主播的轉行──公關與物流之路
烏咪在新聞圈待了近七年的時間。
從第一線的記者到螢光幕前的主播,乍看光鮮亮麗、工作平順,然而隨著新媒體的崛起、觀眾喜好的改變,媒體環境產生劇烈變動,例如,被迫要求取得無意義獨家新聞的高壓力與高工時,讓許多有志耕耘優質新聞與深度報導專題的資深記者紛紛出走。
電視台為了掌握穩定人力在前線採訪,捨棄二十年前的高度選才標準,開始錄取大量畢業自各科系、嚮往電視台與新聞圈的社會新鮮人,造就近十年來台灣媒體環境陷入「劣幣逐良幣」的惡性循環。
為了擁有長期發展的職涯生活,她決定轉行。
一般新聞媒體界背景出身的朋友,由於人脈廣闊,又與媒體關係良好,許多人會轉到公關公司或進入企業內的公關部。烏咪先在朋友開設的公關公司磨練一年,從提企畫到執行活動,參與二項大型國際時尚品牌專案。在受訪者的引薦下加入台灣一家中資五星級飯店,擔任公關,負責飯店的形象包裝與數位媒體的操作。
在飯店工作期間,烏咪發現傳統企業主對於行銷的認知與觀念相貌、文字與口語表達能力、聲音悅耳度、專業科系背景等,仍停留在本位主義。
幾經思考,她決定重新歸零,以海外工作為目標,投遞大量履歷。因緣際會下,加入了位於中國的大型國際台資科技企業新創的電商物流部,負責舉辦招商活動與規畫行銷策略。她運用電視圈與公關公司的經驗,從企畫提案、活動執行,到主持工作都讓當地客戶和主管眼睛一亮。
然而一年之後,烏咪意識到自己並沒有成長,仍舊做著原本就熟悉的領域。她發現公司的物流主業才是可以長久耕耘的領域,值得深究並投入。
中國的工作速度是台灣的好幾倍,為了跟上市場脈動,了解物流業,烏咪主動學習該領域知識,利用下班和週末詢問當地前輩產業的最新概況,研讀物流書籍與商學院大部頭課本,等待機會來臨。
沒多久後,電商物流部承接一項中國到印度的跨境物流專案,烏咪積極爭取,擔任接洽客戶與印度線的PM一職。對印度市場一竅不通的她,每天工作之餘大量研讀印度電商和物流資訊,與印度人開會時甚至將內容全部錄下,午休時戴著耳機反覆聆聽以熟悉印度腔英文。
10分鐘「咖啡會面」,想盡辦法留下
好景不常,就在烏咪對物流PM一職逐漸上手後,總公司突然頒發人事異動命令,解散整個電商物流部。
面臨部門解體危機,烏咪剩下二個選項──打道回府或者轉調部門。以台灣公司的選才觀念來說,短短一年半的海外職涯,無法為她的履歷加分;相反的,在中國的就業市場,雇主比較不介意短期的轉職次數,於是烏咪決定留在公司繼續努力。
她主動邀約其他部門的同事吃飯,蒐集各部門的最新情報,釋出自己有意轉調的訊息。一位同事建議,自動化部有一份職缺或許適合她,她立刻拜託同事牽線,並轉交電子履歷給該部門負責人,希望爭取面試機會。
雖然同事幫忙轉交履歷,不過自動化部負責人高居創新研發總監位置,日理萬機。烏咪向同事確認總監的行程,得知總監某天出差時間延後,立刻請同事協助邀約十分鐘的咖啡會面。烏咪預設總監沒有時間詳讀電子履歷,但公務之餘喝杯咖啡喘口氣時一定有時間翻閱,所以印了二份紙本履歷,當天會面立刻遞交。
十分鐘的咖啡會面中,烏咪做了簡短的自我介紹。這位總監直白地告訴她:這個部門的所有同仁都具有自動化的背景,他們所欠缺的人才是一位「先行者」,必須理解AI供應鏈知識並推廣宣傳,進而帶動後端業務接洽。
這樣的工作,其實以烏咪過去的工作背景而言並不難,困難的是AI物流領域的博大精深與日新月異。
對於完全沒有自動化領域專業與經驗的烏咪,總監當然有所疑慮,當場開出一項功課:一週後提交一份形式不拘的AI供應鏈報告,後續必須做正式的口頭簡報。
用面試官的邏輯,制定自己的面試策略
許多人在不認識面試官的情況下,會利用領英(LinkedIN)揣測,例如面試官的轉職次數是屬於安定型或是挑戰型。但烏咪選擇向公司所有同事打聽總監的背景與做事風格。這位總監六十歲,從業務轉換跑道成為採購,非常好學,屬於學習型的領導者。
烏咪開始擬定策略,將簡報內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並增加讓初學者想深入學習的層次感。她利用先前累積的傳統物流知識與擔任跨境物流PM角色的實務經驗,加上大量閱讀最新AI物流資訊,做出二十頁的報告,再特地運用一年前於美國Amazon總公司無人商店Amazon GO時體驗智能終端消費的影片,剪輯成報告內容的一部分。
一星期後,烏咪向總監進行正式簡報。
她捨棄所有難懂的AI物流術語,強調自己如何在短時間內吸收新領域知識,有邏輯地闡述自己的理解,並運用過去能言善道的主播功力凸顯自信,最後以行銷經驗分析市場,提出對自動化部AI產品的建議。簡報結束後,烏咪另外分享自己一路走來的自修歷程,讓總監想起過去轉換跑道的自己,因此認定她有潛力,破例錄取完全沒有自動化背景的烏咪。
成功轉調新部門後的三個月,烏咪發揮持續學習的能力,對所有事物充滿好奇,大量閱讀產業資訊,不停找人發問,加上學習速度快,總監陸續將大型推廣專案交給她規畫與執行。目前三十三歲的她,已經帶領一個團隊,管理二位下屬,開啟她的領導者職涯。
本文授權摘錄自《2030轉職地圖》,P.215-P.220,作者:蘇盈如,遠流出版。
責任編輯:陳君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