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趨勢與網購市場告訴你「那些關於口罩的事」
從數據趨勢與網購市場告訴你「那些關於口罩的事」

傳統經濟學的主要假設條件是「人們是理性的」,因此,消費者會在有限的所得水準下求其效用為最大,而生產者則是在有限的預算水準下求其利潤為最高。然而,這次的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口罩、衛生紙、酒精等等的相關防疫用品紛紛出現搶購潮,搶購潮所衍生的是兩個顯著的消費者行為轉變。

疫情加速實體零售轉向「線上電商」的變革

過去在2018年的「衛生紙之亂」相信在民眾的心中仍相當印象深刻,當時衛生紙在實體通路被一掃而空。隨之而來,媒體報導也發現民眾「開始轉往」電商上搶購。如果從Google Trend上去對比2018年「衛生紙之亂」,以及2020年因新冠肺炎所帶起的「衛生紙之亂」(如下圖一),兩者相比較之下,可以發現2020年的衛生紙之亂的搜尋熱度「遠遠不及」2018年,但是在電商平台的銷量反應卻完全相反!

衛生紙之亂_Google Trends
圖一:2018年「衛生紙之亂」與2020年因新冠肺炎所帶起的「衛生紙之亂」Google Trend對比。
圖/ Google Trends

以我從2020年從銷量分析觀察到的是,2月份的衛生紙的銷量就遠超過於2018年「衛生紙之亂」的銷量,可見線上購物成為未來趨勢是無庸置疑的。電子商務早已深入人們的生活中,但從這次疫情影響最大的是對線下場景依賴較深的企業,電商反而在人們避免互相見面時﹑在物流業者的依託下,成了民眾生活物資和資源補給的重要力量。

一旦新型冠狀病毒疫情(Covid-19)結束,電子商務的銷售增長將會是繼2018年衛生紙之亂後,再次被驗證是一個長期的轉移,而這個變革正在台灣發生,就如我們看到的「線上會議」、「線上教育」、「外送平台」等新經濟會更加崛起,許多中小企業因應消費者的行為改變,市場板塊加速從實體轉移到線上的現象,也正全力加速「數位轉型」。

推薦閱讀:疫情蔓延,協作工具需求暴增!視訊軟體Zoom下載量成長90%

一場席捲大陸年輕人的「雲蹦迪」,直播期間所累計在線人數超過120萬,打賞收入有達200萬人民幣(約合1,000萬新台幣),因此使得B站、快手、抖音等直播平台App日均活躍用戶都出現顯著的提升。

網路暨電商產業在防疫期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為疫情而放大了各行業的加速轉移,同時也放大了各產業的責任與擔當。

口罩教我的事:「唯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

經濟大蕭條期間,前任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在就職演說時,曾說過最著名的一句話就是 「唯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這是一種難以名狀、盲目衝動、毫無緣由的恐懼,可以使人們轉退為進,所需的努力則全部喪失效力,從口罩在全球缺貨這件事情發現,它背後隱含的就是人們巨大的恐懼。

網路創業12年來,經歷許多不同的數位時代科技浪潮的起飛,更深感世界的變局與震盪變化之快,「變局已經成為常態」,許多企業都面臨生存保衛戰,2019年最大的變局是中美貿易戰,2020年才剛開始,新冠肺炎(COVID-19)就成為今年最不可控且無法預期的強勢變局,道瓊指數(根據3月10日)更暴跌2013點,油價崩跌和疫情在全球延燒更加擴大了市場非理性的悲觀與恐懼。

市場的非理性和恐懼往往加深了人們對眼前事件的反應,如果我們從「口罩」﹑「酒精」﹑「衛生紙」在Google上被搜尋的熱度來看(下圖二),可以從中發現到與「衛生紙之亂」相比,2018年「衛生紙之亂」的熱度指數為14的話,那2020年口罩的搜尋熱度就是100,相當於成長700%的熱度。口罩缺貨的速度非常快,不管是實體通路或網路電商都面臨缺貨的問題,因為口罩在疫情影響之下供需極度不平衡,也出現了極大的缺口,若沒有了口罩我們該怎麼辦?

口罩酒精衛生紙_Google Trends
圖二:2018年與2020年針對「口罩」﹑「酒精」﹑「衛生紙」在Google上被搜尋的熱度。
圖/ Google Trends

在口罩全面管制期間,一罩難求,但是民間的抗疫力量卻非常強大,民眾可以透過各大電商平台買到「口罩套」、「口罩墊片」等等以延長口罩的壽命,雖不完美,但是一種心理的救贖。台灣醫療所展出的高水準、眾多暖心的醫護人員以及政府及早的防備反應,台灣面對這次疫情所採取的防疫措施更讓國人滿意度給出超過8成的高分。

雖然一開始台灣緊鄰中國,而被認為可能是這一次疫情當中嚴重度第二高的國家,但是截止目前為止台灣的確診病例數215例(截至3月24日為止)。根據3月4日《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專文中也提到台灣面對這一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何透過大數據的分析、新科技及主動篩檢三大項防疫措施並實施應變措施。

2020年Gartner十大策略科技趨勢預測.png
圖三:2020年Gartner十大策略科技趨勢預測,其中一項就是『以人為本的智慧空間』( “people-centric smart spaces,” which means considering how these technologies will affect people (i.e., customers, employees) and the places that they live in (i.e., home, office, car)
圖/ Gartner 2020 年「十大策略科技趨勢預測」

醫療「以人為本」,科技也是。

所有的東西都需要回歸到讓人生更美好,社會共好,才能創造永續價值,企業也得以永續經營,經歷往往比結果更有價值。

我深深相信,這次疫情讓人與人之間減少了許多接觸(如聚餐、聚會、大型活動等),但是卻多了更多溫情的連結,因為減少外出表示著我們有更多跟家人在一起的時間。疫情間我們觀察到消費者的行為模式變化,也帶動了「宅經濟」、「新經濟」、「數位經濟」的加速變革,新的商業模式和消費者行為的改變甚或翻轉。這些影響我們一次次從歷史上學習到,巨大的變革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且深遠的。

責任編輯: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