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發1,500億元!拆解瑞幸的跨國騙局:你喝的不是咖啡,是資本的眼淚
市值蒸發1,500億元!拆解瑞幸的跨國騙局:你喝的不是咖啡,是資本的眼淚

「你喝的不是咖啡,是資本的眼淚。」

瑞幸咖啡於美東時間4月2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坦承財務造假。

瑞幸表示公司於2019年偽造業績金額高達22億人民幣(約新台幣95億元),這項消息使瑞幸市值驟減近50億美元(約新台幣1,505億元),在美股價兩個交易日內崩跌超過80%。不僅如此,瑞幸的高階管理人員與董事群很可能必須接受美國證監會調查,以及美國司法部證券欺詐的刑事起訴。因此除了市值的鉅額損失外,瑞幸咖啡還必須面臨高達112億美元(約新台幣3,372億元)的鉅額賠償金。

僅供報導用途_shutterstock_1262665861_瑞幸咖啡.jpg
圖/ LP2 Studio via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瑞幸咖啡自爆始末:1,500人的埋伏行動,如何戳破小藍杯的數據造假謊言?

2019年瑞幸咖啡正式在美國上市,將中國連鎖咖啡店產業推向豪擲千金的大資本時代,也為瑞幸贏得了「中國咖啡第一股」的稱號。再加上騰訊、阿里巴巴、貝萊德、法國路易達孚等擁有龐大資本與經營能量的機構巨擘參戰,一時間中國咖啡市場投資金額不斷翻漲,連鎖咖啡店產業成為繼超商之後資本市場最關注的投資孵化賽道。

然而,踩著資本催熟、海外上市、股東套現的募資套路,瑞幸咖啡非常戲劇化的在不到3年時間內,從拔地而起的民族英雄跌落成為眾矢之的的中國之恥。在自曝財務造假的那天開始,瑞幸咖啡3年來浴血奔跑、野蠻生長的模式,最後還是成為了資本的眼淚。

那麼,這場橫跨全球兩大經濟體的咖啡騙局究竟是如何產生的?雖然渾水研究的指控面向廣泛,但目前瑞幸坦承造假的部分主要圍繞在「門店銷售數字」方面,也就是透過捏造各項細部數據隱藏了門店實際虧損近30%的事實,堆疊出線下門店實現盈利的假象,藉此在資本市場中攫取更多資源。本文為讀者繪製出瑞幸門市銷售數字造假結構,歡迎指教與討論。

圖/ 未來流通研究所

Step 1:捏造每店每日商品銷售量(Number of items per store per day)

瑞幸於2019年財報中宣稱每店每日商品銷售數量達444至506件,但實際銷售量僅263件,換言之瑞幸誇大了72%的銷售量。

Step 2:捏造每訂單商品數(Items per order)

瑞幸宣稱透過高額補貼與行銷手法為門店帶來正向連帶銷售,但實際上每訂單商品數卻是陷入衰退,由2018年Q1的1.74件,下降至2019年Q4的1.14件。

Step 3:捏造商品平均銷售價格(Average selling price, ASP)

瑞幸2019年Q3財報指出ASP達人民幣11.2元(約新台幣47元),但在大量折扣券與優惠碼發送下,實際上商品平均淨售價為9.97元(約新台幣42元),僅達標價的46%。瑞幸造假ASP提高1.23元(約新台幣5元,12.3%)

Step 4:捏造其他商品收入

瑞幸為了提高商品銷售數量,宣稱其他產品收入比例由2018年Q2的7%成長至2019年Q3的23%,但實際上卻僅占6.2%。

Step 5:浮報廣告支出金額

瑞幸披露的廣告支出金額與第三方市調機構央視市場研究(CTR)發布數據不符,瑞幸浮報2019年Q3廣告支出高達158%,約3.36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4億元),並且將此金額挹注門店銷售數字,創造出盈利假象。

剖析瑞幸騙局造假脈絡,是從門店經營最上層的「每店銷售量」、到商品層級的「每單商品數」、再到價格層級的「平均銷售價格(ASP) 」,由上而下層層浮報,相乘起來創造出龐大的假造盈利,並透過捏造其他商品收入與浮報廣告支出金額的方式進行移花接木,將金額回灌至門店創造虛假金流。

深入觀察可以看出,瑞幸操作手法是由連鎖零售業商業模式中最核心的經營數據下手,藉由具邏輯性的造假數據掩蓋門店實際上高達24.7%-28%的虧損事實,宣稱2019年Q3門店營業利潤達3.97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6.9億元),藉此取得投資人更多的支持。這樣的手法與瑞幸近年高調頌揚其網路思維是甩開傳統實體商業包袱的說法對照後,無疑形成最大的諷刺。

中國連鎖咖啡店產業競爭地圖(點圖可放大)。
圖/ 未來流通研究所

如同我們在先前分享的中國連鎖咖啡店產業競爭地圖中提到的,2017年成立以來,相較於咖啡本業,瑞幸咖啡在資本槓桿上的大膽操作與極具爭議性的財務數據更加受到注目。財報數據顯示,瑞幸過去一年虧損總額達3.6億美元(約新台幣108億元),營利率為-72.9%,ROE與ROA分別落在-56.7%與-54.3%,但瑞幸經營團隊始終以「動態虧損」的概念解釋陰沉的帳面金額,指出眼下快速擴張的資本支出將能夠在未來創造出可觀的投資回報。

然而目前看來,所謂的投資回報在瑞幸滿紙荒唐言的財報數據下,最後很可能落得一場空。甚至瑞幸咖啡目前的回應仍被認為是避重就輕,僅坦承門店銷售數據造假的部分,至於高階經營團隊是否涉及內線交易與違法質押等更加嚴重的罪行仍待審查,也左右著中國小藍杯未來的命運。

責任編輯:林芳如、蕭閔云

本文授權轉載自:未來流通研究所

關鍵字: #瑞幸咖啡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