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就吃這行飯!交大教授回到家鄉農村,以IoT技術帶動農業轉型
天生就吃這行飯!交大教授回到家鄉農村,以IoT技術帶動農業轉型

就業人口老化、農藥使用氾濫,成為台灣農業發展的隱憂。然而現在,導入AI、IoT與生物科技技術,結合感測器獲取溫濕度、土壤環境等數據,再加上調控系統,就能解決水分、光線、溫度等常見的農業問題,並且隨時掌握農作物的生長狀態;在不需要噴灑農藥的前提下,遠距遙控智慧蟲罐、噴灑生物抑制劑、調控驅蟲燈,讓害蟲「眼盲、餓死」,營造無毒的種植環境。

這是國內新創農譯科技(AgriTalk)的服務,他們以「農地的翻譯者」自居,開發出一套完整的智能農業解決方案,目標協助農民智慧化耕種、打造創新的產銷模式,進而扭轉傳統產業的困境。

2016年萌生創業念頭,直到去年(2019年)年底公司正式成立,而創立農譯科技的重要推手,則是交大生科系副教授-陳文亮。在訪談過程中,娓娓道出對台灣農業的期許與想像:當農業與科技的距離越來越近,如何妥善應用技術?又該如何說服農民加入產業轉型的行列

農譯科技_Meet創業午餐會_2020-03-16_賀大新攝影_1625_Lr.jpg
農譯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文亮。
圖/ 賀大新攝影

缺工、農藥使用為台灣農村大問題,「智慧農業」可以解決?

陳文亮是雲林人,從小在四湖鄉打滾長大。說起四湖鄉這塊農村淨土,地理位置瀕臨海洋,但近年來因缺乏高等教育機構以及人口外移嚴重,在地人多移居外地或是到其他縣市、鄉鎮就學,續留在當地的多為高齡者、家庭主婦或是幼童。四湖人多半從事一級產業,主要農作物僅有稻子、西瓜、土豆、蒜頭、洋蔥、蔥等,也有不少人以養殖漁業或是打撈海產維生,幾乎將所有農村純樸的氣質都濃縮在小小的四湖鄉裡。

四湖鄉持續上演的農村問題,也是台灣多數農業鄉鎮所面臨的,包括人口外流、高齡化農夫、產量過剩或是不足等,傳統農夫為了要維持農作為產量,並避免農損,多半選擇大規模噴灑農藥,創辦人分享孩提時代的記憶:「小時候看見父親噴灑農藥以後,人就倒下了;雖然最後有救回來,但那段記憶一直深植在我的腦海。」他提到,不僅如此,務農人口老齡化問題也導致農忙時缺工嚴重,導致許多優良的農業知識無法傳承。

農村長大的陳文亮,曾是老師眼中的皮孩子,從沒想過攻讀博士、當教授,更別提創業,人生在外頭繞了一圈,最後還是回到田裡,以過去十多年來累積的生物科技專業,加上作為農家子弟的生活體驗,以「智慧農業」方式解決台灣農民、農村普遍面臨的眾多問題。談及創業之始,陳文亮認為一切都是因緣際會:「當時交大校友會的執行長陳俊秀、副校長林一平協助我們出國參加MIT競賽,project是研發對人體沒有傷害的生物性農藥。執行長也鼓勵我們創業,我就跟學生說:只要你們也想創業,我就帶著你們一起衝。」

繼成功申請科技部的價創計畫、獲得6800萬的資金以後,交大師生正式啟動創業計畫,一行人包括生物科技、資通訊技術、農業等領域的專業人才,透過跨領域溝通才得以串接出好的創業題目。

善用科技,扭轉傳統農業困境

團隊所設計的無毒智慧科技農業系統——AgriTalk管理平台,以IoT架構為基礎,建立蟲害預測、病害預測、省水灌溉、施肥調控、溫度調控、光照調控系統等6大AI管理系統;此款農業系統可同時記錄環境與田間工作資料,並且透過區塊鏈技術產生符合國際植物藥優良與採收標準的生產履歷,確保作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品質一致性。

陳文亮介紹道:「我們在農地中廣設感測器,除了偵測基本的溫濕度外,還包括導電度與紫外線等數據,透過物聯網中的感測與通訊技術,讓架構中所有的設備能夠互聯、傳遞訊息;得到土壤的所有資訊以後,再與環境控制系統結合,一旦達到特定參數,就會自動灑水、施肥,讓生長作物處在最佳化環境中。」

農譯科技示範農場。.PNG
農譯科技示範農場。
圖/ 農譯科技提供

單就理論與技術可以說得很漂亮、很務實,然而對於團隊而言,推廣上最困難的莫過於說服老農在田地裡廣設感測器。

「因為農田上方只要有一點點遮蔽物,對於農民來說就有可能影響植物光照的狀況,對他們而言太過冒險。」因此,為了增加農民對團隊技術的信心,陳文亮開始積極尋找優質的感測器,「第一年傻呼呼買很多市面上的感測器回來試用,結果發現品質參差不齊,有些很耗電,有些訊號不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陳文亮找上廣達電腦的技術長張嘉淵,與之合作自行生產感測器,並且將成本壓低到市面的1/3。「軟體和硬體我們都自己做,在成果上,我們的軟硬整合後,每15秒就能即時更新一次訊息。」陳文亮說明,透過IoT裝置蒐集到的大量數據,可成為未來優化管理的重要依據。

提供農民自由選擇:自動化耕作 or 契農合作?

「我們讓農民自行選擇:希望全自動化服務,或者採取契農合作。」陳文亮提出兩種服務模式,前者為農家設計一套客製化系統,並派員輔導建置;後者則由農譯科技包下所有作物,但農家必須導入「無毒智慧科技農業系統」,並依規定方式耕作。

「我們與契農的合作形式,有點類似畜牧業的管理方式,從蛋雞、飼料疫苗、培養、管理、出售到生成產銷履歷,一條龍式的服務。」創辦人說道,目前農譯科技的契農合作對象不受限於台灣本島,也有與美國加州、日本、亞美尼亞等不同國家,同時也與不同集團建立合作,如:亞美尼亞的最大電信商、日本長瀨集團等。

除了 IoT 系統外,為了解決無農藥工作的農損問題,陳文亮也由生技面著手,研發出生物抑制劑。「我早期投入生物抑制劑的研發,蒐集超過 5000 種以上的蜘蛛毒蛋白,由於這些(蜘蛛毒蛋白)是從大自然環境中取得,所以可以分解為土地肥料,並且有效驅趕病蟲害。」創辦人分享。

農譯科技種植紅薑黃。
農譯科技種植紅薑黃。
圖/ 農譯科技提供

農業發展4.0?「解決問題」是根本

陳文亮強調,農譯科技存在目的並非超越「專業」,而是要讓「非專業農民」,有機會種出跟「專業農民」一樣好的成果,最終的願景是鼓勵青年返鄉,解決台灣農業缺工與長照的問題。「大家都說我們現在是農業4.0,但是其實只停留在農業2.5而已。」創辦人補充說道,話雖如此,政府有責提高聲量暢行農業4.0,所有業者才有機會跟進。

所謂的農業 4.0 即是農委會縣政推動的「智慧生產」及「數位服務」兩大關鍵計畫,但要達到完全的智慧化,其前提是「自動化」的生產,而自動化前則必須具有標準化的能力,因此到目前為止,跨足智慧農業對於台灣農村來說仍有一段長遠的距離,「台灣農民光是自動化就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陳文亮提到現階段的重要任務,必須吸引更多的企業與農產品通路投資,打造完整的生產端-銷售端之「一條龍服務」,才能促成後續行動的展開。

就如同「農譯科技」的取名一樣,創辦人陳文亮希望透過物聯網的方式將農業與科技串接起來,讓團隊作為一個翻譯者,農民除了看天吃飯之外,也可以更加精確的掌握土地的狀況,藉由從天空與地面搜集而來的訊息,達到智慧化耕作的目的。

農譯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文亮
凡事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重點不是強制將科技導入農耕,而是觀察農業到底存在哪些痛點,進而運用科技、改善農民的處境。

創業快問快答

Q:長遠來看,公司想成為一家何種類型的公司?下一步的目標是什麼?你們如何完成?

我們的目標為成為農業AI大數據公司。我們從薑黃開始,首個目標為拓展出根莖類中草藥的AI預測系統,在提供農業自動化的同時,建立起農業預測系統及大數據的收集。

Q:就目前市場狀況,您認為貴公司服務的競爭優勢為何?

提供價格更實惠的農業系統及硬體服務、提供農業預測的服務達到農業預防的目標。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1.實際了解農業生產端的問題,提出更符合實際需求的服務。

2.努力嘗試將農業科技的門檻降低,讓這系統更易普及。

3.有能力帶著年輕的一輩,為農業盡一份力。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農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19/11/12
產品名稱:無毒智慧農業科技系統(包含:農業自動化系統、農業智慧化系統、無毒農產品)
上線時間:2019/11/12
團隊人數:17名
官方網站新創資料庫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不只守成,更下一城!看kure.fit、Fullicon、華夏玻璃如何用亞馬遜讓傳產翻轉成國際潮牌
不只守成,更下一城!看kure.fit、Fullicon、華夏玻璃如何用亞馬遜讓傳產翻轉成國際潮牌

台灣上市櫃公司高達七成為家族企業,其中,中小企業佔比高達95%,在二代傳承創新的過程中,不僅面臨信任、制度、認同等管理議題,還必須透過創新思維與數位平台工具打造與持續深化市場競爭優勢,方可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生存、茁壯,甚至是成為產業變革者。事實上,這也是kure.fit、Fullicon與華夏玻璃積極透過品牌重塑、擁抱創新科技,以及透過跨境電商佈局全球市場的原因,並且成功在詭譎市場中屢屢創新突圍、締造佳績。

不只是傳承,更透過品牌經營讓家族企業酷起來!

成立於2019年的kure.fit是一間專注於女性健身器材與居家運動的品牌,透過亞馬遜美國站、英國站與中東站進行產品銷售,2025年上半年度,創下美國銷售年成長率358%好成績。kure.fit創辦人暨執行長黃永沅認為其中的關鍵是:「提供客戶高價值產品與服務,並透過亞馬遜全球開店快速拓展站點創新局。」

亞馬遜全球開店
kure.fit創辦人暨執行長黃永沅分享品牌打造經驗時,提到父親常說「服務」是家中工廠發展最關鍵的因素,這也是他創業以來一直銘記在心的價值。
圖/ 數位時代

黃永沅的創業故事——kure.fit 的成立——與家族企業息息相關。他說:「我父親黃泰翔擁有敏銳的市場嗅覺,幾乎你想像得到的消費性居家電子產品,我們家都生產製造過。為跳脫傳統製造思維、進一步擴展全球布局,2019 年回到家族公司後,我開始積極導入數位化與數據化手法以維持市場競爭力,同時也嘗試建立品牌,透過亞馬遜全球開店進軍海外市場,讓 kure.fit 在 2024 年憑藉可調式啞鈴組、壺鈴、加重手環等商品大幅提升營收獲利。」

他坦言,選擇亞馬遜全球開店,是綜合研究過市場及相關條件的必然之選。「台灣具有高度彈性的製造實力,卻苦無與全球用戶直接接觸的機會;而亞馬遜正好打開了這扇窗,讓我們能用最經濟、高效率的方式快速測試、修正與擴張,對新品牌來說,是極具價值的通路。」

他進一步補充:「上一代累積的資產讓我擁有比較多的機會探索與試錯,而亞馬遜全球開店則讓我可以用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布局全球市場。」例如,透過參與亞馬遜全球開店官方團隊為賣家提供的在地支持計畫與課程,kure.fit獲得一次性的帳號健檢、選品分析、營運問題排除,以及 1 對 1 經理輔導,大幅提升全球布局與品牌行銷的能力。

類似的二代傳承與創新旅程也發生在保健收納藥盒創新品牌–護立康(Fullicon)-身上。Fullicon副總經理李承樺認為:「二代不是只能接班,相反的,可以透過自有品牌創業、以亞馬遜全球開店將產品服務推向全球各地,創造嶄新的營收獲利。」

把時間回溯到2019年,為解決OEM與ODM客戶削價競爭亂象,李承樺在家人與客戶的支持下,啟動自有品牌–護立康(Fullicon)上架亞馬遜拓展業務,爾後,透過產品設計、功能強化、專利佈局與亞馬遜全球開店擴展國際市場業務,不僅成功將藥品收納盒打進日本站前三的成績、創下4.8/5的高消費者評價,更榮獲亞馬遜全球開店2024年度傑出賣家–「最速全球布局轉型獎」–的肯定。

亞馬遜全球開店
Fullicon副總經理李承樺分享,加入亞馬遜之後,透過世界級的品牌與市場資訊,他更了解專利的重要,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專利已經成為Fullicon營收來源一環。
圖/ 數位時代

對台灣百年玻璃製造商–華夏玻璃–來說,傳承固然重要,但是,唯有突破既有框架才能創造第二成長曲線,因此,成立自有品牌–SOUL ONE,透過亞馬遜全球開店銷售自有產品以深入了解北美消費者輪廓,例如對玻璃製品的需求與偏好,進而提供最佳產品服務,為前進北美零售商店市場做最佳準備。

華夏玻璃執行長廖冠傑進一步解釋會加入亞馬遜、以亞馬遜全球開店布局北美等國際市場的原因有三:「首先是品牌形象佳、是北美消費者喜愛的購物網站;其次是可取得消費者回饋聲音以及後台提供豐富的市場洞見,讓團隊成員可以快速調整產品、包裝與行銷等策略;最後是透過功能強大的亞馬遜物流(FBA)機制輕鬆擴展全球業務。」

從上述的kure.fit、Fullicon與華夏玻璃SOUL ONE的布局,可以清楚看到:二代不僅是傳承與守成,更是主動出擊與翻轉市場的關鍵推手,讓家族企業經營也可以很酷且創新。

亞馬遜全球開店
華夏玻璃執行長廖冠傑於專訪時指出,作為企業核心的決策者,在面對爆炸的資訊與選擇時,更應該專注而冷靜,謹慎為公司營運做出最適切的選擇。
圖/ 數位時代

亞馬遜全球開店助二代繼承者高效打造品牌與布局全球業務

亞馬遜全球開店不僅讓企業以自有品牌布局跨境電商,更有助於企業重整商業邏輯、發揮OEM、ODM與OBM的經營綜效。對此,Fullicon副總經理李承樺面帶微笑地解釋:「我們公司–益麟企業–的業務分成三塊,分別是負責台灣市場的業務部門、以官網與參展等方式經營的OEM與ODM外貿部門,以及由我負責的、透過亞馬遜全球開店布局的全球電商部門;其中,電商部門的營收雖然僅占公司整體營收的一小部分,但帶來的成效遠超乎預期。」

首先是產品開模與製造後即可直接(透過電商)銷售,不像過去必須花費1到2年的時間跑市場與找客戶;其次,可以直接傾聽客戶心聲以加速產品功能的迭代與優化,例如方便關節炎患者取用藥品的彈跳保健盒設計等;最後則是挹注外貿業務發展。李承樺表示:「我們有韓國客戶因為看到亞馬遜的Fullicon藥品收納盒而主動找上門、向外貿部門下單,開啟跨業務單位的合作綜效。」

kure.fit創辦人暨執行長黃永沅則直言:「做工廠最怕離消費者太遠。」需要像亞馬遜全球開店這樣的外部夥伴提供協助,讓kure.fit可以突破區域限制、深入了解各個市場脈動,為每一個產品找到新出路。例如,亞馬遜商機探測器與選品指南針等官方選品工具讓kure.fit可以同時掌握產品類別與市場資料以高效布局新市場,如將女性健身器材銷向中東等新市場,讓品牌營運穩健邁向全球市場。

「企業的創新轉型旅程是一個又一個關鍵決策交織而成,亞馬遜提供的數據資料讓我們可以更精準且有憑據的下達各項決策,以更有責任感與使用感的方式推進二代傳承與創新。」關於亞馬遜全球開店帶來的綜效,華夏玻璃執行長廖冠傑如是總結。

總的來說,二代接班不僅是傳承,更是品牌重塑、通路重組與文化再定位的新起點,在這個過程中,與亞馬遜全球開店這種世界級企業合作,不僅有益於簡化傳統外貿的繁雜談判流程,更讓台灣企業可以更精準且高效的方式布局全球、透過出口電商快速回應市場需求,進而加速創新步伐與鏈結業務績效,讓台灣企業走出新路、演變為令人驚豔的「酷」品牌關鍵。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