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下班後趕著回家,準備欣賞電視節目表上的一齣好電影,打開電視,才發現早就錯過播放時間——電視播的,怎麼總是你不想看的節目?
**隨選隨看 不受時間限制
**最近一項很紅的產品:「MOD(Multimedia On Demand)」,或許有助於解決這個總是令人扼腕的狀況。所謂「MOD」,就是「多媒體隨選視訊」,與之前紅極一時的VOD(Video On Demand,隨選視訊)概念幾乎相同,都具備「On Demand(隨選)」的意涵;但因為VOD不能解決多媒體的播放問題,所以後來才出現MOD這個概念。
「隨選」就是指使用者「隨時」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與時間,選擇想要收看的節目,甚至任意前轉、倒帶、暫停或播放。除此之外,MOD還可以讓使用者有互動的參與感,你可以在觀賞一場球賽時,投票選出單場最有價值球員;也可以透過互動平台,進行遠距離的e化教學。
就把MOD想像成是一棟獨屬於你的大型圖書館吧。這棟圖書館除了平面的藏書,還有多媒體的電影、資料影片等視訊服務,使用者擁有許多類型的資訊,可以隨時按照喜好點播。相較於目前的有線電視,使用者處於被動地位,並沒有選擇節目的權利;在MOD的世界裡,使用者不需要再屈就電視節目表,來安排自己的活動行程,你想看什麼,想要什麼時候看,MOD都能為你量身定做。
這麼「以客為尊」的隨選服務,其實原理並不難。使用者只要在家裡經過遙控器選擇想要看的節目,這些本來就放置於遠端視訊伺服器中的節目資訊,就會經過傳輸網路送達使用者所在的社區網路,在經過分配後,進入使用者家中的機上盒(STB)解讀訊號,最後進入電視播放。MOD不僅可以取代傳統視訊設備,其數位化的系統也不會產生失真、雜訊之類的惱人狀況;不過,MOD使用者並無法錄製或複製正在收看的節目,這是為了保障智慧財產權與防止盜版,也確保節目內容供應商的權利。
以量計價 看愈多付愈多
目前一般MOD提供的服務,可以分成即時生活資訊、股市理財、旅遊、購物、電影欣賞,與e-Learning教學課程等幾種。其中目前應用最廣的,應屬e-Learning教學課程平台,因為此互動系統的出現可以突破傳統教學的限制,授課者經過網路連結,可以隨時叫出需要的檔案與教學資料作即時的示範與應用;學生更可以選擇適當時間,反覆預習、複習課堂上的教學過程。不過,一般MOD的收費系統大部分都是「以量計價」,看得越多,需要付的費用當然也越多。
國內電信業龍頭中華電信早在1997年,就已經開始著手MOD服務試用系統。中華電信在今年2月初已經取得執照,並在3月初正式開台服務,不過目前服務範圍僅限於台北縣市與基隆地區,預計10月份才會將收視範圍擴展至中南部。
「今年看不到什麼威脅,」面對中華電信跨足有線電視,東森媒體科技總裁辦公室副秘書長陳光毅表示,短期內對有線電視業者的衝擊不大;但他也坦誠,中華電信龍頭一發威,「兩、三年後的發展很難說。」
挾著ADSL300萬用戶大軍的中華電信,至3月初為止,MOD用戶數已經突破2.2萬戶,已申請但有待安裝的用戶還有1.2萬戶;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日前更發下豪語,要MOD用戶數「一年破10萬,三年破100萬」。
中華電信MOD與一般有線電視業者最大的不同,是整合單向廣播與雙向互動的營運模式,與國外業者較為類似;相較之下,目前礙於頻寬、仍以單向傳輸為主的中嘉網路與東森媒體科技兩大業者,則因為法令規定機上盒售價不得超過3000元的限制,在業務推廣上產生不小的瓶頸。
中華電信的成績讓同業眼紅,也引來「遊走法律邊緣」的質疑。以東森集團旗下有線電視業者為主軸的「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曾行文至公平會,認為中華電信以電信獨占事業利潤交叉促銷,用免收裝機費與基本頻道收視費的促銷方式,實在有違反公平法規範之嫌。
勝出關鍵 差異化新服務
不過,不論是新來或後到者,能抓住使用者的心才是重點。拓墣產業研究所分析師林心湄認為,以國外VOD成功業者的經驗,提供與原有業者差異性的服務是勝出的主因。譬如,歐美人士熱愛運動競賽,業者就大量提供這方面節目滿足使用者需求;或是單純的「烹飪」節目,還可細分成食譜教學、實例教學類等多元服務。
林心湄建議,在經濟規模尚未成熟前,業者可以先從引進境外頻道以豐富節目內容;東森媒體科技陳光毅也表示,未來若是電信業者能與有線電視業者合作,單向廣播的節目,就可以交給有線電視業者;而在雙向互動層面,則可以透過MOD來運行,雙方能互蒙其利。
MOD在台灣的發展才剛起步,服務供應商與有線電視業者的整合與挑戰,也正要開始。多媒體隨選視訊不僅牽涉到上千億台幣的未來收益,更關係到遙控器另一頭的消費者權益,不管要看哪一台,無論是政府、業者或觀眾,沒有人能隨便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