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創新20家教育新創登場!第一屆「教育新創20+」入選名單正式公布
台灣最創新20家教育新創登場!第一屆「教育新創20+」入選名單正式公布

長期經營華文圈教育創新生態圈的親子天下,從2017年起便每年舉辦「教育創新100」募集,三年來共累積了超過千件的教育創新資料庫,促成體制內外的教育工作者、民間機構、企業、與政府,從不同的角度對話、交流、實踐教育創新。

延伸自「教育創新100」,今年親子天下更擴大推動「教育新創20+」計畫,在國家發展委員會的資源挹注下,打造一個針對教育新創量身訂做的加速計畫,並與不同單位或社群合作,選拔最具創新力道和市場潛力的20家教育新創國家隊,提供關鍵資源、加速成長擴張,進而鏈結國際。

【教育新創20+】目標招募處於成長期且亟需加速的教育新創團隊,於今年2月開始為期一個月的招募,在全球新冠狀肺炎病毒壟罩下仍募集近百件報名,報名團隊多以線上平台、STEAM、AI、程式設計等主題,成立時間以4年的團隊最多。

教育新創20+決選評審會議評審合照(大檔)
教育新創20+決選評審會議評審合照,由左至右:台大創創中心執行長曾正忠、台大EMBA教授李吉仁、親子天下創辦人兼執行長何琦瑜、Google台灣前董事經理簡立峰、中信創投資深副總經理邱明慧
圖/ 親子天下

本次評選分為書審及面試兩階段,評審委員橫跨產業、創投及學界重要代表,包含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台大EMBA教授李吉仁、台大創創中心執行長曾正忠、中信創投資深副總經理邱明慧、Hustle Fund創投合夥人程希瑾、昶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創辦人張淑玲、數位時代前編輯總監盧諭緯、親子天下創辦人兼執行長何琦瑜及親子天下總編輯陳雅慧,評審委員除了從「整體規劃」、「市場潛力」、「團隊執行」三大面向進行評選,更在意團隊的獨特性及產品未來規模化的擴張能力。

簡立峰強調,此次教育新創入選團隊的多元性和發展潛力,比他預期中好:「比起一般的創業,做教育市場,會深刻發現,理想跟現實有好一段距離,因為教育理想的思考方式,跟商業性格常有不同,怎麼去平衡這兩部分,對教育新創特別重要。」

李吉仁認為,教育創新不只是提供更多的教材或學習內容,更重要的是運用科技改變過去學習的方式,教育應該「以學習者為中心」,驅動學習者啟動內在的「自學能力」,而這也是李吉仁從本屆團隊中看到的趨勢變化。過去曾投身教育產業而今為創投副總的邱明慧則從本次入選團隊中發現,教育新創從過去單純「功能」導向銷售展品,轉變為從「意義」上重新定義整個社群經營及商業模式。

親子天下創辦人何琦瑜表示,全球教育改革和典範轉移,創造了很多新生的創業機會。但教育領域都有很強的在地性,K-12基礎教育都要連結體制內課綱課程和系統,相關教育新創跨國經營有相當難度,而且教育具有公共性和公益特質,投資回收期長,這也是為何教育類新創很不容易受創投青睞的原因。因此在這次教育新創的挑選中,特別保留三成機會給能改變國內教育環境的新創企業。讓有意義而不一定是有最大化規模的新創,能透過加速計畫在國內長大、發揮正向影響力。

入選的20家團隊可分為以下7類:「線上學習類」(5家)、「桌遊/遊戲類」(3家)、「機器人類」(3家)、「程式設計類」(3家)、「AR/VR類」(3家)、「營隊課程類」(2家)及「社企幼兒類」(1家)。其中以「線上學習類」團隊為數最多,簡立峰及曾正忠皆表示,線上學習類是相對成熟且容易複製放大的教育新創產業。

本屆入選的團隊將從5月8日開始進行為期7個月完整商業策略、市場輔導及業師個別團隊輔導。親子天下將於6月7日舉辦共創會,為團隊媒合創投資源,後續會提供多場工作坊及講座等活動,此外其中6組團隊,今年11月將帶往新加坡參加亞洲最大教育展示會EduTECH Asia 進行參展及商拓媒合,鏈結全球教育資源及人脈。希望透過【教育新創20+】建構教育新創互助社群,幫助更多教育新創成功,也讓下一代因教育創新受益成為更好的自己。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