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務走向極簡!後疫情時代的UX思維:平靜科技、冷靜設計
科技服務走向極簡!後疫情時代的UX思維:平靜科技、冷靜設計

新冠病毒疫情引爆一場科技喧擾,各項技術從線上入侵、衝擊了人類的生活與注意力,讓人心神不寧。在後疫情時代,如何「讓科技產品及服務的存在感降到最低」的UX思維,也就是所謂的冷靜科技、冷靜設計,值得被重新討論。

新冠疫情時期,許多遠距工作的上班者,都有訊息過載(Information Overload)的焦慮感。許多主管要求隨時在線,並要在更多個訊息平台上,回應公司內部或客戶訊息。根據英國HRNews報導,在2016年就有31%的遠距工作者曾被主管要求在工作時間之外也必須檢查email,此外BBC則指出,為何頻繁的遠距視訊會議讓人疲乏:光是1.2秒的畫面聲音的延遲(導致視訊會議常出現的兩個人同時發話),就足以影響人的注意力,長久下來讓與會者感到精神耗損。

而克萊門森大學教授瑪麗莎(Marissa Shuffler)則表示,視訊會議的發話者,會不自覺意識到自己是被「所有與會者」注視,因而更容易在鏡頭前出現不自然的表演,分散對會議討論的注意力,尤其當發話者能在畫面上看見自己影像,甚至聽到自己回音時,狀況更明顯。

數位科技正以過量的訊息將人的注意力淹沒。精實管理顧問及作家傑夫·戈特爾夫(Jeff Gothelf)將現代人生活在各類感測裝置、警告、通知、震動與無數選項的生活狀態,形容為一場「危機」。因此,無論是新產品或線上、線下服務的UX設計者,都必須考慮,並正面處理處於此種混亂的使用者心理狀況。

從熱水壺看「平靜科技」思維

在此種狀況下,「平靜科技」(Calm Technology)或「平靜設計」一詞值得被重新思考。

根據O’Reilly出版的《平靜科技》一書,好的科技與服務多數時候應該「靜靜待在背景,僅在必要的時機,以溫和的方式引導使用者的注意力」。其實「熱水壺」就是一項平靜科技的傳統例子,是一個極佳的UX範例。你只需要加入冷水,按下開關等它煮沸,在執行的過程中完全無需給予任何注意,直到開關自動跳起,並自動保溫,供人取水。

熱水壺
圖/ FC未來商務

而比起電話會議,視訊會議則是「平靜設計」的另一個例子。你完全不需要操作額外的按鈕和功能,就可以用日常習慣、自然的方式,讓對方感受到與會者除了聲音之外的手勢、肢體語言和表情訊息。

《小王子》作者聖修伯里對飛行機械的描述,很能符應平靜科技或平靜設計的精神:「……機器本身越是得到改進,它就越藏在它的功用後面,變得更不起眼。創造的極致就是不露斧鑿,它在被使用的時候,讓我們漸漸忘記那是一台機器。」 平靜設計的目標,就是存在,但不被意識其存在

根據CalmTech.com,平靜科技的另一項設計特色,是在產品或服務出現問題時,仍然能以最小可用狀態(Usable State)進行低限運行,想像太空艙的維生系統,即使經歷大幅度的故障,仍然執行基本維生功能以待援。

UX設計:以使用者為主,而非技術

平靜科技大部分時刻不言不語,但卻不斷「聆聽」。它在幕後運行,恆常偵測著使用者的環境狀態,並對意外做出及時反饋。舉例來說,突然將iPhone的耳機從手機孔拔除時,播放中的音樂會自動暫停。從技術角度,這個設計是偵測耳機孔電阻的差異來控制播放軟體,但從使用者中心論,它聆聽的其實是人的本身與周圍環境的變化:可能是在搭乘捷運擁擠時不小心扯到線了,而此時不該讓音樂繼續播放出來。

CalmTech.com還提供了平靜科技設計的思考練習與腦力激盪,其中包括幫不同的日間活動狀況,設計當天鬧鐘鬧鈴方式的練習。以及從你的手機裡選出一個App(如氣象軟體、日立),思考若必須將它用另一個獨立設備達成同樣功能,但是這個設備的電力必須維持一年不充電。以現有科技該怎麼設計?

要達到這要求,顯然螢幕必須改成E-Ink、LCD的顯示方式,螢幕尺寸也要縮小到只顯示最少的必要資訊,而提醒的頻率須降到最低,只將最重要的事件傳遞給使用者等。平靜科技的服務設計,可以說是一種數位「極簡主義」(Minimalism)的思考方式。

良好的UX是以「使用者」,而非以「技術」為核心來設計產品或服務 。在一項科技發展前期,我們需要的是刺激、變化、與多元選擇(記得那個大家樂於改變手機鈴聲、甚至花錢設定來電答鈴的時代嗎?)而當手機成為一項普及的通用技術,這樣的追求反而減少了。換句話說,在疫情過去,人們能對蜂擁而來的技術和訊息喘一口氣的時刻,使用者最需要的或許就是「平靜」吧。

延伸閱讀:
1. 【專家觀點】建立強連結的三要素:品牌認知、顧客研究、服務設計!你做對了嗎?
2. 聚餐地點也能看出性格?趁著飯局,偷偷探測對方的「人際深度」吧!

責任編輯:林芳如、陳映璇

本文授權轉載自:FC未來商務

FC未來商務,專注未來新商務應用、轉型思維與創新體驗,並結合沙龍分享、展會發表,協助產業找到面對未來的轉型關鍵解方,並連結創新資源。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在物價節節高漲的年代,想要確保退休後的生活品質,不能只靠儲蓄和保險,必須做好投資理財規劃。然而,投資最難的挑戰,其實不是掌握市場波動,而是如何抵抗人性的誘惑,看漲時急著追高,遇跌又容易慌張停損,原本的投資紀律往往在情緒波動中被徹底打亂。

為了協助民眾克服這道難題,金管會推動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aiwan 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TISA),透過制度設計降低理財投資門檻,引導民眾進行長期且規律的定期定額投資。而永豐金證券的大戶豐 App則讓這條路走得更輕鬆,藉由簡單易用的操作介面與功能設計,及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營造一個友善的投資環境,幫助投資人輕鬆養成穩定理財的習慣,也讓「紀律投資」能夠真正成為日常理財的一部分。

資產配置多樣化,打造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認為,退休理財規劃不能只追求資產成長,更應重視資產的穩健性與持續現金流,因此資金不能只放在單一商品上,最好同時配置在多個不同商品,像ETF搭配主動式基金,就是相對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ETF雖然具有低成本與有效追蹤大盤的優勢,但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而退休理財就像一場數十年的長跑,很難預料這段旅程中可能發生哪些大環境變化,此時主動式基金的價值便顯現出來,藉由專業基金經理人的專業與操盤經驗,不僅可以主動發掘被市場低估或具有高成長潛力的投資標的,當面臨重大環境變動時,也能快速調整投資策略、有效降低衝擊,並與ETF的被動追蹤策略形成良好互補,讓投資旅程更加穩健。

然而,對多數投資人而言,即便了解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在實際操作上仍常遇到難題。根據劉柏甫的觀察,目前民眾在基金投資上普遍有3大痛點:首先是市場基金琳瑯滿目,投資人往往不知道該如何挑選。其次是難以精準掌握進出場時間。三為容易忽略手續費、管理費等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

針對這些痛點,永豐金證券透過大戶豐App的創新功能與貼心設計,協助投資人逐步化解困境。「大戶豐不只是交易工具,更是陪伴投資人累積財富的虛擬夥伴,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一步步達成理財目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圖/ 數位時代

6大分類,輕鬆找到心儀的基金

主導App開發的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資深經理黃亮喻進一步說明,大戶豐App如何幫助投資人篩選基金商品及掌握進出場時機。

在選擇基金商品時,投資人除了參考由TISA基金委員會嚴選的TISA級別基金,也可以透過大戶豐App提供的6大分類機制,再搭配個人投資偏好,快速 縮小範圍,找到喜歡的投資標的。例如,看重基金長期表現的投資人,可以選擇「連年正績效」分類,鎖定近2至3年持續表現良好的基金,若是對市場波動較為敏感,則可選擇「穩定超耐震」分類,篩出資產規模超過5百萬美元且過去3年波動度低於8%的基金。

智慧加減碼創新設計,量身計算每檔基金的加減碼區間

當投資人找到心儀的基金後,下一個要面對的難題就是,該在何時進出場?如何避免買到最高點?大戶豐 App 內建的智慧加減碼功能,可以輔助投資人做出更精準的決策,讓交易不再憑感覺。

「智慧加減碼雖然不是新機制,但大戶豐App的設計邏輯卻與市場普遍做法不同,」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強調。

很多數位平台的智慧加減碼功能,都是直接套用特定比例,例如下跌 5% 就建議加碼、上漲就建議減碼,這樣的操作邏輯雖然簡單直覺,卻忽略基金本身的差異性。事實上,市場上的基金種類相當多,標的可能涵蓋美國、新興市場,或是股票、債券,不同產業的操盤邏輯也都不一樣,如果以單一標準來套用所有基金,勢必會出現偏差,間接影響長期投資績效。

為了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大戶豐 App跳脫既有框架,根據每支基金的歷史表現與波動幅度,量身計算加減碼區間,當基金淨值進入「加碼區」或「減碼區」時,就立即推播通知,提醒投資人第一時間檢視是否需要調整部位。

「智慧加減碼功能自 2025 年 7 月上線以來,已吸引超過 1.5 萬人使用、累積超過6萬次的使用頻次,甚至還有客戶運用此功能找尋強勢基金,成功提升投資紀律。」劉柏甫分享,不只優化投資效果,更有助於建立長期投資紀律,原因在於,智慧加減碼是經過數據分析而得出的客觀建議,能夠幫助投資人克服「追高殺低」的人性弱點,以更理性、更科學的方式判斷是否需要調整交易策略,讓投資人能夠在市場波動中能夠穩健操作、從容應對。

「大戶豐App的核心目標,是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劉柏甫指出,這不僅體現在智慧加減碼功能的創新設計上,更展現在實質的費用優惠中,透過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降低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鼓勵更多民眾及早加入退休理財的行列。

從投資小白到高資產客戶,滿足每一位客戶的投資需求

此外,永豐金證券亦關注高資產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規劃相應的數位金融服務。例如:開放在App線上申購境外結構型商品,讓專業投資人不必倚賴傳統專人服務,可以直接在線上完成交易,提高交易的彈性與便利性。「永豐金深信,數位財富管理平台不應僅服務投資新手,而是要讓每一位客戶,無論資產規模大小,都能享受到便利且專業的數位化服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穩健累積資產 。
圖/ 數位時代

展望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強化大戶豐App的服務深度與廣度,納入更多金融產品,為客戶帶來一站式的數位投資體驗。同時,也將引入更多AI智慧功能,透過人機協作,提供更貼近個人需求的理財服務,朝著成為客戶身邊最值得信賴的「數位理財顧問助手」目標邁進。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